-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新春伊始,由北京画院举办的“咫尺天地——北京画院画家小幅油画展”于2016年2月2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这是继去年小幅国画展后又一次关于小幅画创作的系列展。
咫尺应须论万里
当下,受展览空间及市场因素的影响,部分画家痴迷于作品“气势恢宏”的效果,使得创作尺幅越来越大,甚至有“大而无物”的趋势,也让小幅画创作备受冷落。此次展览,意在唤起画家及观者对小幅油画的重新认识。唐代诗人杜甫论山水画曰“咫尺应须论万里”,即古人在咫尺方寸之间,以“行万里路”,“搜尽奇峰”的创作方式,书写了中国独有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壮丽河山;而在17世纪的欧洲大陆,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诞生了为市民阶层服务的“荷兰小画派”,艺术家们摆脱了宫廷宏大制作和对天主教神圣题材的束缚,通过关注身边的人物、风景及静物,以平实而富有诗意的小尺幅之美在欧洲艺术史上留下鲜明一笔。至于后来的法国印象画派,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的诸多艺术家都以经典的小幅画创作留名画史。可见,小幅画创作小的是尺寸,大的是品格,是境界,是精神。
白羽平 秋声 40cmx50cm 布面油画 2015
《中庸》里讲“尽精微,致广大”,用来形容小幅画创作非常贴切。“精微”既指画面的细节,又指画家落实到纸面的手头功夫。通常意义上讲,小幅油画的观赏距离范围在一臂之距,在这样的距离内,画家的表现能力含糊不得,绘画本领虚假不得;“广大”既指绘画内容的充实,也指画面背后的意境,徐悲鸿先生说“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尤其在艺术形式纷呈的今天,唯有将油画的意境和中国画的韵味相结合,才能做到中国油画之“广大”。
画家的意象世界
北京画院连续两年开展小幅创作系列展,意在唤起创作者们对小幅画创作的热情和创作规律的探索,也期待更多的优秀画家,兼具画大画的能力和画小画的智慧。参加此次展览的共有6位北京画院在职油画家,他们分别是白羽平、马琳、雷波、罗敏、李江峰和庄重。
白羽平此次参展作品多集中在风景题材,他的画不仅给观者带来画面视觉的赏心悦目,更是将复杂变为单纯与简洁。这单纯与简洁并不意味着枯燥,而是画家将各种物体简化并具体到一些基本的视觉要素,诸如形、色、肌理、刮痕、笔触等最低限度的视觉符号,同时萃取的物象精华又紧紧与观赏者的各式各样的人文背景相关联,进而引起共鸣。《秋声》、《秋原》等作品将与大家见面,在他的画面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体现的是诗人梦境般的自由。
雷波 石窟寺——迹之十一 50cmx6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此次展出艺术家雷波的作品,取材于佛教艺术,以“迹”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石窟艺术。对佛教的理解与对佛教艺术的理解不是同一回事,雷波的作品更不同于石窟寺中的佛教艺迹。相对而言,雷波的作品更倾向于将原本石窟寺中佛教的事迹、艺迹碎片化,而并非试图展示其整体与连贯、真实与精确。在雷波的作品中,时空是错综复杂的,同样,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无不令观者时刻变换着文化场域——西方、中国、印度,古代、现代、未来。因此从雷波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通过对宗教的“碎片化”的理解和表达,辐射式地传递民族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升华。
对于光影的表现可以说是马琳油画艺术中一项重要的风格特征,而艺术家自己也始终以一位中国油画家的情怀,站在现代人的视角上去审视、分析和表现光影的魅力,并利用光影构造别具的意象。此次参展作品,无论是风景题材的“拒马河系列”,还是人物题材《雷声》等作品,都将多角度、多层次的建构一次光影、空间与观众视觉的全方位对话。
罗敏于2015年在北京画院举办了“归心两畅——罗敏、刘旭作品展”,正式成为北京画院画家。罗敏的作品可分为多个系列,由早期的成名之作“女兵系列”开始,直至近期的“肖像”系列,她的作品从以直抒胸臆、颇具书写意味的主观描述,对生活片段的敏锐表达起步,逐渐进入将对象素材化,借题发挥,进而有了观念性绘画的某些特质。如同策展人黄笃所说“她选择这些日常而朴素的物像作为描绘和分析对象,既诠释了生活美学的本质,又表现了绘画的视觉美感。” 这次参展的作品有“空瓶子系列”、“肖像系列”及“野菊微寒系列”。
李江峰早期的田野风景以特有的风姿而耐人寻味,近期的松树又带给人宽旷高远的感觉。她作品单纯大气、平实朴拙、豪迈高远、气象魄大,表现出一位女性画家鲜见的大度、果敢,张弛有度、挥洒自由的精神向度,具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同时,她在创作中很注意吸收中国绘画传统中的深厚营养,钟情于中国画自由构成画面的性情抒发,对自然物象高度概括,大胆取舍。“沉静系列”、“风动系列”等作品将与大家见面。
庄重的作品以风景画为主,这次展出的都是2015创作的作品,分为“欧洲琐记”系列,《初秋清影》《林隐人家》和《青青池塘》。富有诗意的名字似乎已经倒映了画的影子。从这些四言题名上,我们仿佛还能聆听到《诗经》中传来的歌谣声——林隐人家,青青池塘,初秋清影,叶落山黄……但无疑,这是无声的歌声,必定也是宁静的风景。庄重的作品正回应了这些初想。他善于用介于古典和现代的油画笔法,描绘静谧、祥和的风景,即便是水面,也凝固了一般,极度配合退向远处的轮廓线和滞留空中的几片云朵。在庄重的这些作品中,艺术家的言说意向也一并沉浸在画笔下,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凝结。在画面中,我们能够体验到艺术家在二维空间所设置的视听维度,即艺术家庄重在作为观看对象的风景中,增加了通感效应。这种“效应”同样可以在“小幅”与“大幅”这种类比中得到回应,也就是说看与说、视与听、小与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之意,而是一般情况之下的“同源”之理。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6日。
白羽平(1960——),生于山西。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高级研修班。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油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雷波(1965——),生于广西。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八届研修班学习,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学习。北京画院副院长、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江峰(1969——),生于河北省承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98年举办第二次个人油画展(北京);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 “化象成境——李江峰作品展”;2014年举办“沉境”李江峰、庄重油画作品展;2015年举办“意写悠悠——李江峰、管朴学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作品《94静物6号》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作品《自然万象——正午阳光》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展;作品《化象成境——墨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各大国内外机构收藏。
罗敏(1968——),生于四川泸州。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马琳(1964——),1964生于河北保定,1982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93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创作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晓勇(1958——),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进入北京画院从事建筑壁画设计创作,后从事油画创作。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庄重(1972——),生于南京。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