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间调性:马琳洁水面系列作品展
学术支持:岛子
艺术总监:千华
策展人:顾耀峰
展览地点:北京105艺术沙龙(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合生麒麟新天地5号楼10-5底商)
展览时间:2016年5月21日 - 6月5日
开幕酒会:2016年5月21日下午三点
相关评论文章:
马洁琳毕业于中国油画院,经由写实油画系统训练,现今已经走向独立艺术家的道路。在上一个创作期,她画了一系列的写实性的作品,尽管有不少可圈点之处,但她并不急于确立某种风格,而更倾向于释放自己的个性、自由度和想象力,不久便转型为非写实的抒情性甚至半抽象性的尝试,引起不少同行和藏家关注。
在近几年创作的“水面系列”中,马洁琳力图描绘出水的不同形态,大海、湖面、河流、雨水的表情,时间、光线、阴晴、波的动静奇妙变化,令人联想到南宋画家马远的线描“十二水图”,这当然仅是一种题材端倪的联想,实际上马洁琳风景画的象征精神,远比绘画效果重要,她要呈现那些难以表达的内在感觉。
因此,光的皮肤被掀起、刺穿、透彻水域。在她的作品中,需要静心体会那些佳美与壮观之处,并且领略光的奥妙。光是精神的朗照,画家力图表现太初的灵境,造物之主的恩典,如创世记开篇所言,神灵运行在渊面上,分开混沌,廓清尘宇。
“水面系列”摄取水域的局部瞬间形态,波浪、波纹、波光乃至微妙的纹理,或纵或横,或春水静流,或浪涛汹涌。光、色、线交织、回旋、流动,把每个块面的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如阳光反射波光,闪放出斑斓,绚烂的魅力;再如,她画落雨及海上的落雨,则着意于心理感受,烟雨浩淼、天际广阔,浩叹之中透出缕缕乡愁。犹如凭栏远眺、临窗听雨,雨丝、水线、细密如网,不安的滴沥流淌,成为增强画面层次的必要语言,疏离于写生形式的观察和体验,恍若梦境所见,或如音乐性的清吟与回忆。
不难领受,马洁琳这些风景油画有着优美的抒情性,但也具有不可言喻的崇高感。崇高作为一项智力挑战的异质力量,随着年轻画家的视角和心性,显现为波峰、浪谷、深渊、漩涡、暗流诸多不确定意象构成张力,眼前的景象瞬间立于无极,使得我们从大自然中感悟到广博、浩大、变幻莫测的力量。任何事物都能够无所牵绊,伸向平远和高远,这种无可抚慰和临界虚空,恰好能够包容于观者的智慧与道德。
单单对于艺术形式的试炼是不够的,领洗多年之后,马洁琳的绘画更得益于精神信仰的思索与牧养。水,在属灵文化中的的象征精神是本源性、救赎性的。摩西用蛇杖分开红海,圣约翰为基督施洗,天和路都开了。
神既不说明,也不掩盖,而是启示象征。
我想,属灵的艺术及风景亦如此,理当无碍走向新天新地。
——清华大学教授 岛子
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审美,而审美在很大程度上与观众的心境有关。有一类艺术家就是:他总能让人在面对作品的时候,有着想要停留、或者想要端详的安静感。马琳洁就属于这一类。
在2015年初我给马琳洁策划的个展上这样描述她的作品:“马琳洁的架上绘画特点是安静、均衡、稳定。她平静的画面叙述很容易让人在面对画面时就安静下来,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力量传递’。架上绘画在历经印象、后现代的发展过程后,“力量传递”已在客观上成为了技术手法之外的一种画外之音,就像一种精神感染直接与观众的感受建立通道、影响情绪。这是马琳洁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到了现在,马琳洁除了继续延续这一特点外,还更多地增加了简洁的美感和玄奥的哲学之间的平衡性。比如她的《水面》系列作品,线、色、波纹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水面的形状,具有着人人都能认知的灵动的美,而且,就“水面”这个具体形象而言,也是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描绘过的对象。然而在马琳洁的作品中,除却“水面”这个具体所指之外,它还与抽象的思维游动有关。换句话说,如果把画面的图像命名为“水”,它就是一件具象的作品,而如果将它命名为其他名字,它就可以是一件抽象的作品。作品的抽象性通常是与心理、感受、思维、理性、哲学等等与艺术平行的其他领域相关,那么,马琳洁的处理则是既不夸大作品中存在的哲学性(有些人完全可以从作品中剥离出它的哲理),也不夸大作品本身在视觉上存在的直观而简单的美感(它并不强调美学层面的深度),这是一种中间调性。我个人觉得,这与马琳洁本人的外形和性格是吻合的:温和、具有不偏不倚的美。
但是在面对观众的时候,马琳洁的作品又常常具有多样的解读指向,每个观众在看她作品时候得到的结果会各不相同,甚至也跟艺术家本人的初衷并不一致。这是艺术的魅惑之处,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得艺术能在有了人类文明的几千年以来不断延展。反过来,当我们看到一件具有中间调性的作品时,理当珍爱,因为它虽然并不直面真理,但它是让人领略更多世界的眼睛。
——策展人:顾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