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油画家张世范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
嘉宾:原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现为天津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联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世范
简介:张世范,男,汉族,生于1936年10月,河北省冀州人。196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62 年结业于文化部委托浙江美术学院举办的罗马尼亚博巴专家油画训练班(为研究生)。原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现为天津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联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至今,先后在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执教。任教40年培养出众多的美术人才。教学和创作经验丰富,在素描和油画教学中观点明确,有创新意。主要作品:《炉前工》、《炉前》(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雨》、《棉花》、《京白梨》等均入选全国美展。近作有:《孙中山在天津广东会馆》、《收获系列》四幅。作品曾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并在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地展出。其作品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受到观者青睐。有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日本、美国、德国及中国台湾收藏。 1996 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和中国台湾“御殿画廊”分别出版《张世范油画集》,《张世范油画作品选》。论文有《油画教学浅析》,《艺术院校教学队伍建设》。编译著有:《罗马尼亚艺术家—科.巴巴》、《素描人体新概念》。
[中国网·滨海高新]:不断的积累绘画经验,也是在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那么您在绘画中有没有做一些创新工作呢?
[张世范]:创新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创新和自己要形成一种艺术风格是两码事。有些人的创新是一天一变,完全颠覆。但大多数人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在他固有的风格之下进行创新,比如,画古典式,那么他的创新就只能从古典方面创新,不能面貌全非。色彩是古典的一个弱点,我们今人来画,色彩要超过古人,这是一种创新,但方式还是古典。我记得著名画家潘天寿说过“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是传统,变是革新,变从常中来,常易变难”。他的话非常有道理,创新必须首先掌握传统。比如西方的油画,就是继承了西方的传统,要创新必须牢牢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潘天寿先生就是一位创新的画家。
[中国网·滨海高新]:时下很多青年画家的国画很像油画,这是一种正确的创新趋势吗?
[张世范]:国画的传统是笔墨,它的六法论是传统的理论,掌握这些基础后才能创新;而所谓创新就是吸收、借鉴别的东西,也就是说把西方的色彩吸收进来。至于吸收多少,需要创作者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和完善。创新不是一味的变形,比如画分具象和抽象,抽象也是一种风格,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论抽象还是具象,一定要有雄厚的素描基础,如果没有素描的基础,就去画抽象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抽象画反映素描的因素和色彩的规律,没有素描的基础就不能赋予抽象画以深刻的内涵。抽象画需要画家有一定的功底,同时也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内涵的观众对同一幅画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艺术需要生活,观众需要艺术来引导,需要慢慢的通过展览、讲座来介绍艺术的各种风格,慢慢的提高观众对画作的鉴赏能力,这也与文化有关,在文化水平高的人群中,不同观众也可以把画作讲得头头是道。
1996年天津美术学院校庆展上,张世范陪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铁映、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参观画展。
张世范 收获系列之一 1995年
张世范 收获系列之二 1995年
张世范 男人体 1980年
张世范油画 柿子 1998年
(此文系2010年5月张世范先生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