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油画艺术家张世范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
嘉宾:原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现为天津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联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简介:张世范,男,汉族,生于1936年10月,河北省冀州人。196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62年结业于文化部委托浙江美术学院举办的罗马尼亚博巴专家油画训练班(为研究生)。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1961年至今,先后在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执教。任教40余年培养出众多的美术人才。教学和创作经验丰富,在素描和油画教学中观点明确,有创新意。主要作品:《炉前工》,(炉前)(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雨》,《棉花》,《京白梨》《石榴》,《大学生》等均入选全国美展。近作有:《孙中山在天津广东会馆》,《收获系列》四幅,《读》,《林冲系列》四幅。作品曾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并在中国美术馆、天津、上海、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地展出。其作品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受到观者青睐。有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日本、美国、德国及中国台湾、天津美术学院收藏。1996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台湾“御殿画廊”分别出版《张世范油画集》,《张世范油画作品选》,《张世范油画艺术》画册,《张世范写生作品集》。论文有《油画教学浅析》,《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编译著有:《罗马尼亚艺术家---科.巴巴》,《素描人体新概念》。
[中国网·滨海高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您是怎样看待这句话的?
[张世范]: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一句名言。外师造化就是要理解生活,行万里路,不是坐在屋内,而是要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自己的情操,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各种美景。这样画家在绘画中才能更加自如,才能以原始为基,探索艺术的新生命,才能做到不叹世、愤世、玩世、混世。如果一个画家总是待在屋里,你的生活及绘画语言就会贫乏,就会枯朽,就不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更不会有创作的源泉。所以说,生活是一种积累,一种沉淀,一种总结,也可能今天画的是二十几年前的生活,也可能画的是你三十年以后的生活,不管是过去的生活,还是现在的生活,乃至将来的生活,所有的生活都会对你有所帮助,这就是所谓的提练生活。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规律和颠覆不破的大道理。
[中国网·滨海高新]:笔墨当随时代。您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认识?创作怎样借鉴传统?传统的东西对创作就那么重要吗?
[张世范]:我想传统是客观存在的。从某种意义讲,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潘天寿先生说过,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是传统,变是出新。掌握传统容易,出新难。但是还有一句话,变从传统来。出新必须有传统。如果光有传统不出新,那也不是艺术。绘画创作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画是画家对人生的美学的一种操作。画家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好的画作会对观众心灵的洗礼,人生境界会被提升。所以说,我们为什么总是要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你的笔墨要适应这个时代。再过几百年,我们的笔墨也成为传统了,还会有新的笔墨出现。那么这种笔墨有传统的,也有我们今人对中画画的新的体悟和理解,还要有当随时代的理论。六法论中讲到用笔,自有它的道理。但它所讲的是那个时代,比如服装头饰与现代不一样。我们现在表现的对象与古人也不一样,要借鉴古人的用笔方法,来表现我们现代的生活。传统固然重要,出新更重要。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要出新。所以要重视传统,学好传统,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绘画笔墨语言和艺术元素。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澳洲写生。2011年
张世范在澳洲。2011年
张世范与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书朋(左)。2011年
(此文系2011年10月张世范先生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