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每年暑假大暑时期连续的十天便是我们常州美术老师连续作画的一段难得时日;“车头”(车言宁老师)有令,“一年南,一年北”。而今年2017年的写生地则定在了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古村地带。
丽水街3天,芙蓉镇1天,苍坡3天,最后1天是芙蓉镇;这是大致的绘画路径。虽然当地气温高达40℃,或许是靠山而居的原因,再加上树荫凉凉,感觉是常州这边的30℃,所以我们可以克服,庆幸没有人中暑。但我们的石敏校长却因为肠胃的疼痛难忍去当地医院挂了水,让人牵挂担忧;尤其是他的好兄弟岳敏,我们通常都喊他岳大师,是常州一位难得的德艺双馨的中青年画家;闲暇之时,岳大师会半蹲胖鹅一样的身姿,为认真作画的伙伴拍写生工作照,因为有景深特效,被我们夸赞不少。
我这次准备的都是30cm*40cm的粗框中纹雨露麻的油画框,方便携带和作品完整化,半天时间里面,景色在不断的变化,对于画油画的小伙伴们,是不小的挑战,山色瞬息万变,树绿,黄绿,橄榄绿,墨绿赭石色等随着阳光和云朵的变动,冷暖色调不断交替变化着。所以需要画者用心去取舍画面中需要的颜色。或先覆上一层底,然后再用赋予节奏的厚笔触依着所画物的质感去堆抹;更多的时候你要会做减法,油画的表现语言很丰富,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这十天便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的一个过程。然此次写生活动最大的感受和改变是,对传统绘画的认知,无论是以前的层层罩染的蛋彩画,还是古人眼下的笔墨线条,都有着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技法表现,更赋予画作深沉的情感或精神内涵才能达到的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令人感动而惊叹;这种共鸣感便是我们古往今来亘古不变柔软的情感。有种寻古探幽的冲动,带着时代的烙印,在欣赏中找到那份精神的共鸣,在绘画中寻到最真实的自己,对于我们来说,便足够有意义。
回想那连续写生的时日,也会有困乏疲劳感,记得芙蓉镇那天下了一场大雨,迷糊梦游状态的我坐在芙蓉展览馆对面的厅里画了两张速写,那天车头在群里发了张羽毛湿漉漉,目光呆滞的鸭子,可爱至极,赋其名:“落汤鸭”给浑噩的一日增色许多。苍坡有许多休息的亭廊,一下接送中巴车,会有免费的茯苓茶提供,这里的小动物都挺大方可爱,可能是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的游客,对人的接近已然是司空见怪,呆呆憨憨的小脑袋忍不住去摸它两下。
最后的几日,同伴们的绘画热情并没有因为疲劳而消减半分,大雨天桥下的绘画行者们;中午咸菜馒头挥汗如雨还继续着笔墨渲染的“双敏”老师们;晚饭后带着醉意专注给大家作人物写生示范的车言宁老师,都给我们此次的绘画旅程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还有许多给你拍照,帮你拎画箱,给你各方面关照的新老画友们,感谢你们温暖的陪伴;还有特别感谢仇仇(仇秀文老师)虽然没有来,但看见我群里发的周芬梅老师夜里完成的作品,私下表示了问候与赞赏,很是贴心。
吴丽丽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学美术教师
常州市金坛区油画学会理事
本科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现名江苏师范大学)
2008年本科毕业创作《一家三口》被留校收藏
2013年四幅油画作品被选入册《金沙万象》
2013级苏州大学油画专业在职研究生
2015年作品《窗外》入选苏州雨村美术馆年鉴展
2016年作品《金坛茅山风景》在刘海粟美术馆入选 参加建党95周年常州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夜空下的梵高》入选金坛第二届美术作品大展
2017年作品《异国风景》入选“溪光心诗——常州市首届油画双年展”
吴丽丽写生作品欣赏:
这里的房子黑瓦白墙,矮矮的基本不超过三层楼,长长的屋瓦,四合院式的各类展馆,这里始建于五代时期,所以会有几处残破的危房。
隔河相望,在南面侧风的撩动下完成了这幅《丽水街印象之二》,傍晚时分,暮色抚山,墙里墙外有树的相伴。
这棵古樟树依水而生,旁边的亭子里总会坐着花甲老人,手执蒲扇守着免费茯苓茶话语聊闲。炎炎夏日,画完了,邓卫华老师会站在树下的小店冰箱旁,右手拿着老冰棍在刷,左手拿着老冰棍等着下一位画画归来的老师。
这是去往文峰塔半山腰看到的景象,视角很特别,碧蓝的天空,纯白色的云朵,移到了画面的右侧,记得当晚整个街道停电,来电之时已无睡意,就用刮刀完成了这幅《丽水街印象之四》。
这是丽水街长廊里完成的作品,画的不好,构图用笔可圈可点。这山叫岩头山,所以这一片就叫岩头镇。记得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七八九岁的样子,和我儿子差不多年纪,我对先来的女孩说,“你帮阿姨画吧”,她害羞的拒绝了;再后来当我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她寻了一支笔学着我的模样在调色板上调和着黑色,对于小孩子来说,涂鸦总是挺好玩儿的。男孩子和我聊了好一会儿,有点长廊小霸王的架势,垃圾桶就在脚跟前,却一个抛物线将瓶子扔进河里道,“这河就是用来扔垃圾的”;难怪老看见人乘着竹筏在水里捞着垃圾。
“你这张作品挺有味道的”这是孙大圣(孙明连)收工乘车时的一句评语。一叶障目,一般构图总会把眼前的桂花树移到偏离中心,最好是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但就是这棵树堵在了视线的中心,又或者一面墙突然堵在了你面前,你是立马调头,又或者想办法逾越过去探寻另一番天地呢。透过这正中的桂花树,你会发现河对岸的墙上有一串遗留的大红字“毛泽东思想万岁”
这里的山色瞬息万变,带给我无限的灵感,大山大笔触,在一片靓丽的向日葵的映衬下,苍坡美景格外动人。
有时候你越想表达什么就越难呈现什么,云淡风轻两朵蓝色便能呈现其中的意蕴,这是在吴建宏校长那里学来的。他给我们的指导不止是绘画上的,更有绘画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在引领着我们。
层层山峦,天高气爽。这张感觉甚好,在陈铭老师的电话关照下,赶超在韦仁俊二师兄的前面收拾好了油画箱(他原先很自信会在我前面收拾好国画材料),便先他一步赶在回去的水泥小道上;半路,只见他脚穿红拖鞋拉卦相箭步追来,一个没留意,夺过我手上的画箱,不带只言片语的擦肩而去,一溜烟的飞步消失在小道上,再见他时就是在中巴车的副驾驶座位上面了。
这是芙蓉镇的最后一站作品,既有归家心切,又有留恋往返,往返这未到达的每一个角落,留恋这山那一边刮来的山风,还有在山间徘徊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