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0月15日-28日,2017新写实油画展(Neo-realist Paintings Exhibition),将在保利艺术博物馆10层开幕。何振浩、何红蓓、何净、李卓、刘晟、仝紫云、吴志军、薛堃、于明、杨洋、仲清华等艺术家受邀参展,是当下国内写实油画领域的一次重要展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敢教授应邀担任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本次展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南京新路艺术教育承办、美术档案协办,策展人关红,王益东、邹飞为出品人。
多元的写实主义
——写在新写实油画展前面
文/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文里,“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曾经是同义的。后来,现实主义取代写实主义,专指19世纪中叶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开创的风格,即忠实地表现客观对象且对社会现实采取批判的态度。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1949年至前中国的文艺观,这让现实主义具有了非常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写实主义则变成指以具象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的艺术语言,特别是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传统。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写实主义的传统被前卫艺术家们所颠覆,现实主义也因其写实手法遭遇同样的危机。面对现实主义的困境,法国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写了《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加洛蒂认为,面对新的文艺现象我们不能僵化地用过去的标准来判断何为现实主义,而是应该开放和扩大现实主义的定义,根据一个时代特有的作品,赋予现实主义以新的尺度。
事实上,我们今天以当代艺术的名义来否定和矮化写实主义绘画同样是非常狭隘的。正如加洛蒂所说:“艺术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地既是反映又是创造。”[1]艺术家可以选择任何得心应手的语言来表现这个世界,其中当然包括写实主义的绘画。其实,自文艺复兴开始的西方写实绘画从来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加工,服务于表现不同时代的观念和思想。这次“新写实油画展”之所以冠以“新”的头衔,恰恰是因为11位参展的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当下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为我们展示了写实绘画在新世纪的多元面貌和无限的可能性。
于明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他的肖像画《在布拉格》曾荣获“2012北京油画学会作品展”优秀奖。作品以严谨而生动的笔法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画面中对光影和空间的表现自如而熟练。《在莫罗故居》表现了一位正在翻看莫罗作品的游客,其轻松而又专注的神态,让人想起法国画家梅索尼埃笔下的人物。于明也尝试过表现藏族题材,与《远方来客》和《央京卓玛的肖像》相比,《牧歌》显得更加生动和自然,这件作品和《闲适的时光》一样,对色彩和光线的表现颇有印象派的风采。
仝紫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作品大多来自对实物的写生,如《观物》系列之九,精心刻画的纸箱上抄录着来自老子《道德经》的名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画面平添了一份哲思。《静观三联画》将古典的画框与现实的场景结合在一起,画面呈现了从平视到俯视的视点变化。《27岁·关于爱情、生与死、原罪、恐惧等的梦魇》将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进行了解构和重组,使画面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息。
仲清华在中央美术学院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作品《暗香》《读书的人》《梳妆的少女》和《温暖的房间》明显受到巴尔蒂斯的影响,人物造型简洁概括,整个画面给人闲适静谧的感觉。仲清华还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动物的作品,如《归夜》《静林》和《猫-冬》,朦胧的光影让画面带有某种超现实主义的气氛。他的另一类尝试是将人物或动物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相结合,如《山泉》中的马与背景中范宽式的山水,以及《望江》中前景的少女与窗外的青绿山水。总体而言,仲清华的作品以写实的语言呈现了一幅幅梦幻般的场景,从而超越了对景物的再现而达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
这种对超现实主义的特征的追求在何净、何振浩、何红蓓的作品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何净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他用玻璃和镜子创作的《天子》和《梦露·梦露》表现了人生的虚幻和易逝。而《晨光》《夜·面具》和《夜·妆》则以类似负片的画面效果表现了都市中女性的生活状态。何振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执教。他的作品《窗外》,表现了一个坐在公交车内的少女,窗外是被战火蹂躏的残垣断壁和面对废墟绝望的人们。少女似乎陷入了沉思,忧伤而又无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何红蓓是本次展览唯一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大多以自己为模特,如《扔掉垃圾》《书信系列》和《灰色丝带》等,表现了一个女艺术家细腻的内心世界。
现执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的薛堃,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的作品更像一首首工业文明的挽歌。空寂的厂区(《废弃的工厂》)、锈蚀的厂房(《铁色记忆》)、坚硬而落满灰尘的楼梯(《钢铁图腾》)无不诉说着对衰落的工业文明的记忆和感怀。《一千年以后》更像一则预言,长满青苔的机车和厂房,一只野鹿逡巡其间,时时提醒着我们奔腾向前的时代脚步的迅捷与无情。
李卓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正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他将自己的作品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多表现时空的穿越与并置,如《站台》,画面左侧是列车,旁边的床榻上斜倚着一位穿白色旗袍的少女,她身前站着一位裸体的姑娘,背景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耶那画派马蒂尼的《受胎告知》,画面右侧是两位男子。李卓高超的写实技巧对画面的掌控非常得体,但是画面承载的内容过多,也会给观众带来释读上的障碍。李卓最近的一批作品,画面明显趋于单纯,他说:“我更加重视画面的实验性和现代性,不断探索油画语言的可能性,画面通常画一个人物站在古老的纪念碑式的建筑上,我想赋予人同样伟大的永恒感和庄严感。”代表作品有《彼端》和《庄严的怅惘》。
刘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作品《蓝色阳台》故意保留了草图的痕迹,着色很薄,画面恬静,带有表现主义的味道,与他创作的那些以斗鸡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的躁动不安相去甚远。
杨洋和吴志军都表现出对黑色的喜爱。杨洋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他的《黑色丛林》《废弃的煤矿》以及《有风的日子》都显示出他对黑色的运用非常熟练。他创作的《过客》系列作品,显然来自国外地铁站台上的抓拍,模糊的身影让画面充满了运动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的吴志军的作品在整个展览中显得最为独特。他用类似于水墨的画的语言表现他所熟悉的广西的山水、港口和都市,如《竹筏上的鱼鹰》《等雨来》《停泊的油轮》和《企沙港》等。
这11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以写实语言为主,但是风格迥异,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写实画家们的实力与探索。他们用自己丰富的艺术语言告诉我们,写实主义的探索仍有很长的道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