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生于八零后独生一代的杨列,在面对大环境文化政策的转变及外界刺激,形塑了个体漂荡的心理状态,艺术家身处在这样的世代必会对此感受做出回馈与反思。作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杨列,对图像的过剩以及随之负载的社会欲望有着清醒的认识,进而触发最初的艺术创作。图像的散发过程是碎片化的,经由每个个体不断迭代推送,是由点直接构成面的非线性爆炸性成长。作品自2006年以来经历了从对外部社会图像的处理到对内部心理图像的创造的发展过程,图像是世界的表征,图像就是现象,杨列最初作品的图像资源主要来源于各类数码照片,在方法上主要采取对图像的并置、破坏、变形及其他细节表现手段。
《歪打正着230x360cm 布面油画2008 》
《飘180x220cm 布面油画2010 》
“冲突与对立无所不在,之所以不被在意与关注其因是一场又一场无限制的在发生着、一个淹没另一个。“是非”、“真假”、“繁简”、“虚实”所有的对立都化作线条的波动、连续的、无休止的,这就是当下时代、这就是每个人被淹没在吞噬的部分,他会唤起你提醒你在其中这便是他的意义”
- 杨列
在各个系列中可以看到的关联性在于剪影般强烈色块符号被着实的有效应用,在最初的作品名称中可以知道色块的作用在于点醒甚至有些粗暴的破题,它是与后景相互参照、抵销甚至产生冲突,这也是杨列描绘的真实社会图像也是人性的核心问题,而我们在社会上所建构的象征性符号与真实人性之间也有冲突,随着心境的变化亦能抵销或是同化,在这过程中则产生不稳定感,这也是杨列主要呈现的心理图像,他不把艺术视为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不断地把客观对象纳入到主观心理空间。
《自由135x90cm 布面油画2010 》
“我无法自我界定我的艺术风格,但可以表述我的艺术方向。人的感知在于选择,有选择便会有不稳定因素存在,不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我艺术创作的重要理念,观者与我都在其间选择,“前”还是“后”我们都是摇摆于这两者之间的,这两者之间的心理空间及意识是我试图描绘的部分。”
- 杨列
后来杨列的作品在图像处理方法和传达意义方向上都有了很大变化。这期间,他的作品标题从指向相对明确的词语为主转变为以主观抽象的词语为主,在图像形体的处理上也由前期的相对确定转变为相对模糊的状态,给人一种混沌的“不可认识感”;艺术家经历自身探索、积淀及融合,利用隐喻的手法让形象的意涵不再只是肉眼所及,而是更深讨论充满寓意的精神内在,如《路在何方》、《知己》以动物的形象传达着空寂、苍凉、恐慌、孤绝等情感,把重心放在了捕捉主观精神在知觉过程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上,从而创造出充满动态感的心理图像。
《知己180x240cm 四幅布面油画2014 》
《路在何方195x130cm 布面油画2013 》
“对于看不到的进行探究是一种由外往内的意识形成,你越是探究你会越有概念,最终能看清你原先所看不到的景观。”
- 杨列
而在近期的作品,加入新的符号,它是不规则的且不定时的出现在画面中的一角落或一横批甚至在中心,在作品《自游》中,大胆的以鲜艳的青绿色描绘在紫色调的基底上,如果说杨列底层的波动笔触是自己的意识流,那无疑此时的状态是复杂且锐利的,大量情绪性、破坏性的笔触布满画面,此时相对秩序的部分就是有如行草书般连绵简捷的青绿色色块,细看会发现它是由多个小方格缜密堆砌而成,仿佛是为烦絮无章的心理情境带出明确的方向,杨列解释:「新的符号是多重意识的探索结果,也许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确实存在,也为我带出新的方向,同时让画面空间有了层次的转折。」至于前景的梅花枝更是巧妙的叠加在新的符号上,可以说是没有受到底层纷扰心绪的影响相当悠游自在,在我看来《自遊》这题目间接透露出杨列平时自律的生活以及对自我艺术的信心,总结来说杨列这一路上虽有许多对自我的怀疑,跌跌撞撞但终究没有妥协在这巨大的黑潮中,面对社会、市场、艺术他用作品做出不妥协的回应,更是随着内心的方向继续挖掘下去。
《自遊180x150cm 布面油画2016 》
《波及180x150cm 布面油画2016 》
展览时间: 2017年10月28日至 2017年11月10日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28日 15:30
展览地点:桥艺术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D09-1
杨列个人简历
1984出生于辽宁丹东
2006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展览
2017- 不定时,桥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2- CIGE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0-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09-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08- 独生宣言,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创新世代各执己见,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07-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