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1月11日下午3点,观看之道(精神的表象—余学民&赵险峰双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红石广场凤凰含章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凤凰含章艺术中心经理/运营总监陈晓杰策划,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博士陈胄担任学术主持,展出的是赵险峰、余学民近几年的创作,这些画作不论尺幅、风格各异。当天众多嘉宾参加了此次画展开幕式。
余学民的《碎境》系列,延续发展了他之前几何画面的分割,即在一幅作品中展开几个无关联的场景。有的画面上几个白衣修女表情肃穆,而另一边是孤零零的黑猫走上台阶;有的画面里汇聚着戴着防毒面具的动物,跪着祈祷的修女,衣架上的制服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余学民喜爱利用并置的手法,将相互之间并无必然关联的事物聚集,看似毫无逻辑,但却自有深意。最明显的就是绘有钢琴的几幅画,钢琴这一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也是中产阶级生活的一种象征。因钢琴体量巨大,造型复杂,且横向陈列,成为这几幅画的中心。这几幅画里也充斥着显而易见的东方意象,如折扇、中国画等,尤其是仙鹤、鹿、喜鹊等动物直接出现在室内,与钢琴共处同一空间。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化的兼收并蓄,中西混杂;另一方面,画家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歆慕,已欲罢不能,他终究希望回归。余学民用超现实的逻辑汇聚起丰富的图像,在并置的同时,也使其绘画取消叙事,走向平面化,从而营造出令人难解又流连的“图像迷宫”。
赵险峰更多地受野兽派、表现主义影响,他油画的线条充盈着激情飞扬的节奏,每下笔总是大刀阔斧,气势纵横。油画于他,竟然像写意水墨一样酣畅淋漓,无拘无束。这固然是无法阻遏的才气使然,也与他的日常工作状态有关。他很长时间以来是个机场职员,每天只能利用闲暇绘画,因此每次下笔都迅捷痛快。另外一些更细碎的时间,他用来画速写,训练自己的构图能力,每天都不间断,久而久之,他脑海中已经布满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天马行空的图形。当终于有大段时间作画时,积累的画面感倾泻而出。他尤其喜爱画人体,他当然早已放弃优美这一古典的法则,而是走向了对戏谑幽默场景的刻画。《锁》《俯卧撑》《疑》《父子》的巨大画面,被极少的赤裸人体所撑满,这些人体各有诡异的动作与生动的表情,在在言说着某种荒诞的现实。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意味深长的构图,粗粝结实的线条,成为赵险峰绘画的鲜明印记。
精神的表象:图象之用
导 言
唯意志论哲学的始祖叔本华认为,世界都是意志客观化的结果。表象的世界按照不同的层次构成着不同的阶段,其中,人具有最清晰的意志表象,有资格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能够通过自己对意志的领会来理解万物,从而认识自己的本质。
人的意志与自己的身体表象显示出同一性,身体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由此而理解到万事万物,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被扩展到万物的统一本体。“我们生活存在的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但表象是相对的,是这个世界的假象,而意志才是真正的自在之物。
在世界表象中,最高等级的表象是“理念”,康德的自在之物就是理念,叔本华认为理念体现了自在之物的直接的恰如其分的客观性,是意志的客观化表象,作为主体的人要认识这种表象就需要审美这种特殊的认识,人们通过艺术和美完成主客观同一的理念。内心的信念,自发而真诚的通过艺术表现,是人对抗意志痛苦的方式之一。赵险峰、余学民两人的艺术探索之路,一直把精神理念的显现作为创作之本,无论赵险峰采取的表现主义的语言方式,还是余学民的后现代式的解构与建构,对精神理念的真诚显现是其艺术创作的根本。
2017年11月11日,两人的双个展在风凰含章举行,两位画风迥异观念却又相通的艺术家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之路作了一次展示,现在分享他们二位的几点创作思考与感悟。
1、在“双十一”做双个展,感觉就比较有意思,首先请两位谈谈要通过这次展览要表达的东西。
赵险峰:这几年我们经常在一起画画,交流对艺术对创作的感受与心得,对彼此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式都很熟悉,虽然艺术作品形式和艺术手法不同,但艺术表达的精神诉求上有相似之处,可以说“殊途同归”。因此想通过双个展的形式一起展示下最近阶段的艺术创作,同时做个小结,为我们下一步的创作有更好的经验积累。
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用绘画的语言形式记录生活,几乎每天都在做绘画日记,这样积累了不少素材,这次展出的作品是近两年的手稿和去年创作的几幅油画。好多艺术家的艺术理想方向是不同的,我和余老师的作品在在精神情感的表达上和艺术观念的方向上有许多相同的认识,这次作品也是以精神表达为主,确定主题为“精神的表象”。
余学民:这次展览的作品是我最近阶段一直在思索的东西,相对于以前的“直抒胸意”,现在的作品中增加了更多理性思考的内容,有点从“小我”向“大我”转变的意思,情感的传达也更加成熟与广阔。另外,更注重绘画语言的修辞,如并置、挪用及平面化的处理等,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我期望找到一种理性情感的表达之路。
2、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作品仍以人体媒介为主,怎样理解人体这种媒介,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它表达心境或诉求?
赵险峰:我的作品来源于我的生活,我经常会把梦中的情景和日常生活看到的场景用图式的方式记录下来。我喜欢看小说等文学作品,还有哲学书籍,在看书时经常会勾起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时我会很快地把梦境、幻想以及大脑中的潜意识的图像记录下来,所以我的作品中会带有神秘荒诞图腾式的图像,这也是我个人意识对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折射点。
3、这次展出的作品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是什么促使画风的转变?现在作品中可以看到钢琴、仙鹤、折扇、修女等意象,在进行这样大的转变中,您追求的是怎样的效果和质量呢?
余学民:我现在的艺术创作确实处在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痛苦的阶段,但也带给我很大的创作动力。多年来我的作品以精神表达为主,有点象征主义。说到具体的转变契机,应该是我去国外游历梳理了现代艺术后,现在思考的东西变得更加繁杂多元,古今中外都有。现在在画面中看到的这些具体的意象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在寻找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寻找一种更适合传达我内在精神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如果说我以前的作品是我个人情感的直接宣泄,现在是期望外延到一种更大的人文情怀,一种宗教性的仪式性的纪念性的情怀的传达。
原来的作品主要是情感的抒发,现代的作品理性的东西加入了很多,现在更明确自己的审美体系,创作的痛苦矛盾也因此增加了,但我相信这个阶段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契合自己的审美体系,创作出更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4、有感而发所画出来的艺术才是好作品,灵感源于生活,是如何保持创作灵感的敏锐?
赵险峰: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但今天和昨天的太阳是不一样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各种的变化。多年的绘画日记记录了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坎坷的生活经历也丰富了我的内心,养成了我对这个世界细腻的观察方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用绘画把它固化下来形成作品。每天都有新鲜感受,人生就会在艺术作品中找到乐趣和兴奋点,所以灵感不会枯竭会一直画下去。我的绘画是我生命的轨迹,它的终点应该是生命的尽头。
5、对中华古典文化是否有着极大的兴趣和领悟?这些对你的艺术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余学民:作为一名实践的艺术家,文化的提升和阅历对专业的提升特别有必要,我的艺术表达方式虽然是以油画为主,但对中国的古典文化非常有兴趣,中国文化是我们的根。中国传统艺术对我影响特别大,我对书法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坚持写了多年的书法,书法对我的影响是从根部潜移默化的。此外,我中国传统绘画也用心琢磨,对作品反复的品读,除了更加深入的把握传统绘画的艺术手法外,更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我的很多艺术创作中融入了传统绘画的诸多因素。
6、当代艺术崇尚多元化,本来就否认好坏这种评价标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赵险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两个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国有句古话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化是必须的。好坏本来就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由于观赏者的背景不同,大家的审美水平也不同,在古代是有阶层的审美区别,现在大家的审美水平也是多元化的。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有争议性的才有价值,所谓的不好可能超过常人的审美,要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余学民:艺术作品不能迎合所有人,让所有人都看得懂的艺术创作没有意义。不同艺术家对当下的理解千差万别,艺术的表达方式不一定通俗易懂这是非常正常的。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4号
在本次艺展开幕之际,艺术家余学民,艺术家赵险峰,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陈胄接受了新浪当代艺术记者的采访:
对话|艺术家余学民
1963 年生于西藏拉萨,2011-2014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材料语言研究生课程班。职业艺术家,现工作于北京 ,成都两地。
展览经历
2017 一带一路“中国油画马来西亚大展” 吉隆坡/马来西亚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弗吉尼亚/美国
2016 798 艺术区凤凰含章艺术中心“观看之道” 北京/中国
2015 中国四川乐山峨眉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 乐山、峨眉
2013 “微关系”当代艺术展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
2013 意大利文化部当代艺术邀请展 罗马文化处美术馆 意大利罗马
2013 蓝顶 10 周年艺术群落展 蓝顶艺术区 成都
2013 第 27 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查达蒙当代艺术中心 泰国曼谷
作品收藏与出版
中国广东美术馆 (国家一级美术馆)、藏家私人收藏
亚洲国际艺术、艺术汇、21 世纪高等院校示范画等
新浪当代:聊聊您本次的参展作品和创作的初衷。
余学民:我这个作品也是近两年画了一批作品,这种创作,这种企图是,因为现在出国参加的展览机会比较多,出国以后看了很多一些,比如说现代主义作品,包括后现代一些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近两年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看他们的东西,我始终感觉它还是西方的东西,与我们本土的这种,我们自己文化,好像你说有冲突的话可能就冲突。但是你随便怎么学,它还是,就像一个什么西方的,就像一个人比如我穿个西装或者怎么着,我还是东方人。所以我因为经常出去参加展览,所以我看了不少那些原作,包括现代主义,包括立体派的,比如毕加索,包括我喜欢的一些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包括达利,包括很多很多。包括现在比较当代的什么表现主义,包括他们不是到中国也做了一些巡展吗,一些文化交流。
反正总之我看了以后,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把自己我们本土文化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个艺术家,倒不是说有这个责任,因为本来我也很喜欢我们自己的水墨,包括我们自己的国画。所以是出于这个原因,所以我用了一些我们比较经常看的一些符号。你看像我这张画,我是用的一些鹿,包括仙鹤,包括喜鹊,包括后面那个中国结,我采用后现代的那种创作方式把它并制,包括图像挪用。主要目的还是想在语言上,在自己风格上,能不能在中国画上打开创作企图的这种企图。
当然这种作品你要说它的精神内涵的话,主要是缅怀我逝去的亲人,你看那个钢琴上有个图片,因为当时画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老革命,是个军人,他已经过世了。过世以后,当时对我父亲也很思念他,所以我想,当然,我虽然是以我父亲的图像为原型,实际上也是在纪念,因为我父亲是个军人,也是纪念为这个国家做过贡献的一些老干部,他们都走了,因为他那个岁数到现在,那些老革命逐渐逐渐,很多现在在的话已经很少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今年我们缅怀我们逝去的亲人,有这个精神内涵在里面,所以我选择鹿,包括仙鹤,它代表比较吉祥的符号。但是学了中国的一些平面化的处理,比如说我们的国画,它都给我很多很多启发。也就是说我最终的目的就是怎么把它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大概创作企图就这样子
对话|艺术家赵险峰
1968年11月25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注册高级工艺美术师,1989年—1993年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1998年—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1年成立锻铜工作室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锻铜材料实习基地,2009年-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综合绘画高研班,2013年-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访问学者,美术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画廊代理收藏。
展览经历
2016年9月中国美术馆《在意 中国油画双年展》
2015年11月山西大学美术馆《赵险锋艺术作品展》
2013年11月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与四川美院师生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馆《跨越领域》展
2013年9月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微观系》展
2013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美术馆《研修班作品》展
画廊代理
2009年-2010年旧雨今来轩画廊
2005年—2007年新加坡The classic shop gallery画廊
新浪当代:聊聊您本次参展的作品内容。
赵险峰:这次展览一共油画有5张,平时的绘画日记,就是书写形式的有18张。因为我平时一直做着绘画日记,日常的生活,日常的情感,喜怒哀乐,我这些年一直在做,做了几十年,在做绘画日记。我的好多油画的作品,都是根据我绘画日记,根据它来创作出来的。因为绘画日记生活中你有瞬间的这些灵感,瞬间的这些想象,瞬间的生活的如意与不如意,你都有感而发这样的。但是在这里头我进行抽离,再进行更提纯,然后创作出自己的油画作品。更多反映的也是这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大家的一个共性的一些主题。
你像《枷锁》,《你的生活》,你像我觉得我们从小到大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它都是有这种有枷锁,打破枷锁,再建构,再打破,都是成长的过程也是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像那边的《猜疑》、《疑惑》,三个人之间你看谁也不相信谁,这个其实对当下好多这些人的一种心态,一种心理,其实也是一个,它虽然是表面的一个描述,但是更多的是一个更深层的含义,是这样的。现在人们生活在这种变革很大的这种社会,他有各种各样的一种焦虑,各种各样的。包括像俯卧撑,其实它好多都带着一种焦虑,一种不确定性,一种不稳定性,它好多都带着这些东西,更多是想从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上。其实每个艺术家的一个作品,都是他自己内心和精神上的一个轨迹,他的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成长过程正好是在时代变革这个过程,我们的所有作品也是在记录这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印迹。
对话|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陈胄
新浪当代:聊聊您对本次展览的看法。
陈胄:这个展览因为两个画家都是我的朋友,于老师跟赵险峰老师,我对他们作画的过程很熟悉。于老师在画画之前他会思考很久,他思考这些图形和图线之间的关系,每个图形到底背后能够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意义,所以我个人觉得他可能这段时间正在做一个工作就是什么,就是说图形之外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够通过图形之间的关联,让我们去解读,我觉得这个对他来说是一个尝试性的。而且在另外一个方面,他对颜料,颜料本身也是一个物质,这个物质除了颜料本身的物性以外,它被塑造成一个东西,比如一个物品,一个苹果,一张画以后,那么它颜料本身的悟性会不会被这个塑造的东西被掩盖,这个矛盾怎么去处理,这是他考虑的。
那赵险峰老师,他的绘画方式不一样,他的形象的直接是来源于他每天早晨起来,可能会想到很多东西记在稿子里面,他不会像我们其他人作画那样,可能有一个参照的对象,我能去描摹它,去写生它。那我就在想这些形象从哪里来,我感觉这些形象可能是已经装在他心里面,平时生活对他的一个影响,已经产生一种潜意识的一些形象,每天把它这样表现出来。然后回过头来再去解读这个图像的话,我觉得图像本身的话,可能有一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因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可能我们有很多礼节,禁忌,不能说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把有些不能说的东西表现出来以后,反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这是我的看法。
余学民作品:
赵险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