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一幅雪藏了10年的油画作品,最近在四川画坛圈内人中引发了一波先睹为快的热浪,它就是自贡籍知名画家陈九林闭门百日创作的反思伊拉克战争的《致命的晚餐》,据说它是一幅全世界具有唯一性的表现此类题材的油画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九林就读于人才辈出、声誉鹊起的四川美术学院,思维活跃,艺术功底扎实,艺术独创能力很强,曾担任过自贡画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很长一段时间他潜身工厂和文创企业,一直没有放下过紧握手中的油画彩笔。2006年底,十分关心时事的陈九林从电视上看到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当局处以绞刑,立刻搜索所有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资料阅读,他惊愕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实际上是一场由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霸权政治所主导的颇具争议的非法战争。虽然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丹麦政府曾向伊拉克宣战,并且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曾经发布声明予以谴责,认为这次军事行动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陈九林久久寻思,为什么美国要单方面制造口实来发动战,为什么纠结力量悍然绕过联合国向一个主权国家开战,为什么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在美国武力干预下成为阶下囚,而且最终成了一个被送上绞刑架绞死?一连串的问号悬在陈九林心中,使他寝馈难安,不思茶饭。于是,他决意要创作一幅油画,反映内心的焦灼和无以释怀的思考,便在2007年春夏之交闭门百日创作了油画《致命的晚餐》。
《致命的晚餐》的画名,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达芬奇创作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前些年,中国油画家曾梵志曾经创作过一幅与达芬奇旷世杰作同名的油画《最后的晚餐》,这位画家用抽象的红领巾、红西瓜语言构架,在画布上布置了一席堪称当代奇葩的“晚餐”,无论其用意是歌颂、讽刺、戏谑还是另有所思,居然成为拍卖场上首件售价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
陈九林的《致命的晚餐》,画面构图显然深受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影响,但是,它的内容寓意则是另有寄托,在画家的眼中萨达姆并没有神圣的光环,仅仅是供奉于美英发起的伊拉克战争祭坛上的一只带着血迹的替罪羔羊。在油画创作艺术道路上,陈九林演出的是“正剧”,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油画创作的经典意义。这个身高不到1米60的矮个子,10年前就以全球视野思考战争与和平,思考着霸权主义的威势及其给受害国和整个人类带来的无尽灾难,而且还挥舞画笔把自己的内心潮汐以五颜六色淋漓尽致地摊在画布上,构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形象,创制出一幅风起云涌的震撼人心的磅礴大气的油画作品,为发生在本世纪初那场根本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入侵,留下一部硕果仅存的油彩史册。历时7年多,从2003年3月20日战争爆发,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支撑战争由头的证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场“反恐战争”暴露出“能源战争”的实质,战乱中伊拉克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两河文明的满目疮痍,据《今日美国报》披露从伊拉克战场回国的美军士兵中有四分之一患了精神疾病,一笔笔代价高昂的战争欠账究竟该向谁去讨?
陈九林动情地道出自己的创作初衷:“萨达姆于2006年12月30日被判处绞刑。我开始了对这场战争的思考。春节过后家父生病住院。我守在静夜里,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大脑中交织,而且思维锋芒日益尖锐,为什么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坐下来协商,强势者为什么总是使用军事强权侵略弱势国家……,无休止的思考促使我爆发了要用油画形式来反映我对这件事的思考,也许这就是我的创作思路吧!”
《致命的晚餐》画幅长宽150×95cm,画家陈九林以犀利眼光与不凡才具,敏锐地捕捉和出色地表现了国际风云的动向与国际博弈的惨烈,并将它形象化地定格于具有唯一性、尖锐性、揭示性和启迪性的艺术画面。画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德国总理施罗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赫、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色列总理沙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堪称一幕画布上的“风云际会”。
对戴着手铐、酒杯碰翻、桌布浸湿的萨达姆和伊朗总统内贾德为何居于中心位置,陈九林口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2OO6年美国正在跟伊朗打口水仗,围绕伊朗核问题,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都要求伊朗放弃核实验。萨达姆之死,是死于美国怀疑其存有大量杀伤性武器。我在创作中之所以把伊朗放在较为中心的位置,实际上带有警示伊朗不要重蹈伊拉克覆辙的寓意。朝鲜是一个小国,却因特立独行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而且当时就因为其试图开发核武器招致美和国际社会的异常警觉,在这里,我是用自己的画笔提醒朝鲜‘好自为之’”。陈九林进一步解读自己的作品,安南、巴拉赫面部表情无可奈何,这象征联合国对这场战争所持的态度,因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未获得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赞成和支持。法国、德国、俄罗斯,则是一场非正义战争的反对者。反之,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扮演着为虎作伥的追随者,甚至是赤膊上阵的参战者。同时,为了突出萨达姆之死是给国际社会的警示意义,画家有意在画面纵深处增添了依稀可见的绞刑架,在餐桌和窗前飞掠的和平鸽释放出人类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景,也是代表画家襟抱中的一份善意。画中的人物的瞬间表情,折射出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产生的复杂心态和远非一致的所持立场,呈现出赞成、迟疑、回避、沉黙、尴尬、惊愕的各类表情,以及被死神阴影笼罩的萨达姆一脸死灰,均在画面凝固为一睹难忘的艺术永恒。画家把愁容满面的萨达姆置于中心位置,是为了增强“战争祭坛上的羔羊”的悲怆怜悯的创意烘托,让人们永远记住伊拉克战争开了一个带有负面意义的不良先例。
伊拉克战争已经成为历史,陈九林以艺术家的勇气拒绝遗忘,在10年前就用画笔再现一段失去道德高地的战争史,也留下一段可以载入世界绘画史的油画珍品。《致命的晚餐》的艺术精神和存世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陈九林油画创作的置于全球当代画廊中的水准高下,其令人荡气回肠的非凡意义,更在于画家具有良知未泯的艺术先觉与挺脊任事的担当精神,以及竭诚嘶声向全人类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和啼血警示,它劲道十足地凸显出一个人心所向的“和平与发展”的神圣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