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佛教主题油画作品观摩会在京郊静之湖度假酒店举办,与会嘉宾皆为当代评论界知名评论家,分别有徐虹、贾方舟、陶咏白、王端廷、杨卫、夏可君、邓平祥、王小箭、岛子、王萌、韩冬,他们一一对现场展示的油画作品进行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佟成明自2002年开始创作佛教主题的当代油画作品,多年深入汉藏各大丛林及隐修地陶冶性灵。因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致使近20年未曾有一日离开画笔!其作品《六世班禅觐见乾隆皇帝》被中国藏语系佛学院永久性收藏陈列,《绿度母》、《阿底峡尊者》、《宗客巴》、《吉祥天母》、《那洛巴》及《十八罗汉组画》被西藏爱国爱教寺院热堆寺及卓玛拉康永久性供奉收藏,其作品《吉祥天母》被布达拉宫珍藏。现阶段正在创作大型历史画《凉州会盟》。
十多年前佟成明以专业美术学子背景告别父母只身来到北京求学深造,曾在王华祥先生的“飞地艺术坊”学画,当自觉领悟到绘画的入门要义又掌握到了一定的基础造型技术法则后,自小对宗教佛门有天性的感召后,他离开师门独自选择北京之枕昌平上苑这个昔日皇家禁苑,开始了他对宗教和绘画双修的清苦而自洽生活。
十余年过去,他无数次赴藏传佛教的圣地拉萨、青海、云南大寺求经、修身、拜佛,备尝艰辛,由于他对向佛天性和虔诚聪敏好学,终于成为一个道行颇深的佛门高徒。
期间,对艺术未尝懈怠,一直以像对待佛教一样的精神和毅力,苦苦研习艺术技法门道,探索宗教艺术的真谛,立志做一个表现宗教主题和教义的现代宗教艺术的画家。
应该是佛教精神的感化和深奥博大的佛法灵光所超度升华,佟成明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令人刮目的成果,他的一幅幅表现佛祖和佛佗以及佛门故事的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就笔者的视界所言,可以说在现代中国的绘画界,就作品的完美性和规模性而论,除了传统方式的宗教绘画之外 ,无人能出其佑,可以说从这个角度说他是现代宗教绘画的开拓者,也不过为(尤其是油画艺术表达者)。
佟成明的宗教主题绘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他的宗教情怀、宗教信仰,甚至宗教人格都是息息相关的。说到这里,佟成明的艺术成果对当下很多艺术家也提供了某种启示和警示——无论什么时候艺术的本质都是不会改变的,艺术永远都将是一个神圣而又需要信仰的事业。除非这个世界完全堕落,艺术完全异化了。
佟成明的宗教主题系列油画创作的动因就是在这个背景上萌发的,所以从这个意义者他是带着一个精神使命做这个工作的,这样他的艺术努力就具有了开拓的意义和价值了。
所以在学术分析上我们就可以将他的艺术定义为现当代形态的中国宗教艺术。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佟成明是学习油画出身的,油画艺术的形式法则是通过具象性的造型方式来实现,可视的存在观念,是一切具象和写实性艺术方法的前提,离开这一点,它就不能成立。世界从无到有,也就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因有形就要有观照,于是有眼睛,于是有视觉的官能,哲圣康德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的视觉有两重感觉层次,一是官能感觉,这是形而下的,二是精神感觉,是形而上的。形而下的感觉,一切有眼睛器官的动物都有,而形而上的感觉只有具备自省精神的文化动物——人,才具有。
对佟成明的宗教主题宗教作品的解读和认知,需要同时调动官能感觉和精神感觉才能实现,并且精神感觉在这里还是起着主导的作用,他的作品之所以具有这种的精神力量和审美魅力,是因为画家是在用心灵和精神绘画,他将自己情感、精神、襟抱、状态都外化他的表达语言,在他的作品里形式和内容已不可分,甚至达到主体和客体都融为一体。
佟成明这一批主题宗教作品,基本上都以为藏传佛教中的佛祖、佛圣和佛陀们造像方式展开的,作品题材包括《因竭尊者》、《罗怙罗尊者》、《达摩多罗尊者》、《弥勒菩萨》、《弥勒佛》、《宗喀巴》、《波夷罗神将罗》、《帝洛巴》、《绿度母》、《那若巴》以及《钟馗》等等,形态各异,并且庄重、尊贵、自然,尽显圣人们的超然风范,使人肃然起敬。
佟成明的这些作品,继承了经典油画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早期宗教绘画的法度和表达语言,深入而又完整,纯粹而又丰富,特别应指出的是每一幅作品呈示出来超诣的精神境界和神圣感觉,更使人感到这些作品的非凡性和独特性。
作为一个尚处于年轻年龄段的艺术家,佟成明在宗教绘画所取得成果值得关注,事实上将佟成明和他的宗教主题绘画放到当代绘画史中分析,他也是独特的,也可以说他是用具象油画表达宗教主题的一位先行者。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邓平祥点评作品
批评家邓平祥先生将佟成明的绘画作品定义为当代宗教绘画。从美术史和文化史来看,宗教绘画都是文化学、历史学、艺术史的起源,宗教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是西方美术史还是中国美术史。他指出佟成明宗教绘画的意义在于,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伴随精神价值的失落,人们过于关注物质关注金钱,佟成明的宗教艺术在此时出现很值得我们关注,值得在学术上讨论。“佟成明以油画来画中国宗教的佛陀和人物,作品数量大规模之罕见,绘画精力之深入,我认为他是开拓者之一。既修佛学又修艺术,在当代美学领域来看,他至少丰富了我们当代的绘画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当代室主任,著名美术批评家王端廷点评作品
批评家王端廷先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展览,当代艺术展览很多,但以佛教题材作为专门创作的艺术家很少,佟成明是一位笃信佛教的艺术家。佛教提示的是人类的精神维度,在当今一个物质高度发达,这种艺术有他的必要性。佛教引入中国一千多年来,并没有完全内化为中国人的内在需要。在当代艺术界这样的艺术家是很少的,集中以佛教题材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佟成明采用的欧洲古典绘画的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平面技法有区别,有体积有解剖有透视,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及早期的敦煌壁画有很大差异,具有早期文艺复兴的特点,但还没有达到写实的高度,因此他的佛教会话有一种笨、憨、朴素的感觉,恰巧具有宗教的精神性,可以说他是把佛教绘画进行现代转换,或者说是对宗教艺术进行现代探索的优秀艺术家。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著名美术批评家徐虹点评作品
批评家徐虹先生说到,佟成明的宗教绘画是宗教领域里中西方的结合,目前已经显现他特有的风格样貌,让人很惊喜。他的风格可以看出拜占庭早期到文艺复兴的过渡的风格,看到宗教神圣统一的秩序感,对人物的刻画让观众看到主要的神的形象,通过肉身告诉人们我们和神的交流是可能的,把上帝画成人一样的形象和人交流,这种样式以故事为主、以象征符号为主,以一种完全陌生的神话题材使人感到敬畏。人要过上理想的生活是可以有个人选择的,是可以个人面对未知的世界,去思考个人性的焦虑和想得到的答案,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不是一个统一的故事对所有人,而是说每个人可以有个人的选择,所有这种风格对宗教生活都会有一个新的启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人性对自由的向往。
四川美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王小箭点评作品
在批评家王小箭看来,本次展览分为主展场和次展场两部分。佛教思想是主展场,佛教故事是次展场。佛教故事更多是信众及佛教修行者的偶像崇拜,主展场的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个人具有启发性。佟成明画的不是风景,是红尘滚滚的社会,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从艺术方面来讲,欢喜是主展场,悲痛是次展场。佟成明的佛像有欢快的,从佛教里面说是欢喜,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欢喜心解决各种问题,欢喜心痛苦化的删除;有悲痛的,所谓普度众生、苦海无边都是悲剧的一面。
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诗人、著名美术批评家杨卫点评作品
批评家杨卫对佟成明的作品延伸至宗教力量与世俗生活的切换,提出佟成明作品的重要特点。关于佛教题材有上千年的历史,佟成明用当代的视角,尤其是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元素,欧洲的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白描结合,东西方两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表现佛教题材,是别开生面的一次尝试和突破,另外,将宗教题材引入世俗生活,对我们的世俗生活来说也有一种崇高感,是一种力量的注入。把宗教伟大崇高的力量注入到世俗生活,目前这种尝试也有但不多,而佟成明独特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宗教人士,这样的身份创作这样的作品的不多,他更加能做到身心合一,把宗教力量引入现实生活,同时也把现实生活的元素提升到宗教绘画中来,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拟人化的元素,从菩萨、和尚、金刚这些造型可以看到人间的因素在里面,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打通结合构成了佟成明艺术作品的重要特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著名美术批评家陶咏白点评作品
批评家陶咏白先生对佟成明的作品有一句简练深入的评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画面的肃穆与崇高感与人性化的佛像形成对比,是为了突出人与神的交流,注重佛像内心的感受与交流。跳出传统佛像画的制作性,从而突出了绘画性与艺术性,完成了新的观念与造型方法,刷新了过去的传统。在某种程度来讲,为宗教绘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方面很有贡献。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