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形象的链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开幕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月25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形象的链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技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共同承办;井士剑教授担任总策展人;赵军、蒋梁、邬大勇、金阳平、李青担任执行策展人。展览同时举办“东方画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上海油画雕塑院艺委会主任殷雄 主持开幕仪式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 肖谷先生 致欢迎辞
并向中国美院赠送上海油画雕塑院50周年专辑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 杨参军先生 致辞并介绍本次展览
25年后 国美油画“家族”再启航
早在四分之一世纪前,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双年展”,开创了新时代油画艺术创作的起点与高点。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指出,实际上,25年间,油画系举办过众多大型的群展和个展,这一次展览之所以又称双年展,是想在一个相当的空间里回望25年,梳理曾经的危机,展示坚守与拓展的信念:“转眸之间,25年过去,又一届双年展姗姗来迟。当年的附中生,看到第一届双年展而成长的一代,已经成了这次展览的主角。正是因为当年的那个展览,加深了他们对于油画的热爱,走上了油画创作道路。”
许江用担当精神、创格精神、先锋精神及东方体象精神来总结国美油画系独特的脉络特点。
而今天这里呈现油画系现任教师最新的创作成果。参展的这22位画家既是互相独立、差异的艺术生命体、又是互为依存的绘画家族共同体。国美油画系这个家族自1928年建立的九十年来,一直领中国油画之风骚,并对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国立艺专──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每个时代都荟萃了一批中国现当代卓有影响的艺术家,彰显其独特的创作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这所坐落在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高等艺术学府。这种原发的创造力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励硕出艺术史中众多的学术流派、艺术风格和艺术大家风范。它涵盖了整个中国当代造型绘画艺术史的各个重要节点和时代创造高点。
本次展览策展人 井士剑先生 介绍本次展览方案并致答谢词
中国美术学院及上海油雕院老领导肖锋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形象”链接传统与当下
策展人井士剑教授在谈及本次“形象的链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展览总体策划思路时表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中国油画创作的重要策源地,现今活跃在当代艺坛的很多重要艺术家都毕业于这个专业,时隔25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这个展览,它的意义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学院展览和当代展览,它集聚了我们目前这个专业的所有艺术家和他们个人风格的自我呈现,它也预示着中国美术学院培养艺术人材、创造艺术形式的新的起点。”
25年前,井士剑作为一个油画系油画专业最年轻的教师,曾经参加了当年的油画双年展,在当时,全国几乎没有双年展这一概念,油画双年展的举行可为谓是超前的艺术理念:“在那个展览时,我是最年轻的,在今年这个展览中,我已经变成一个了长者,更重要的是25年里,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经历了非常丰富、硕果累累的阶段。它并不是一个断裂,这个断裂是丰富的像后现代主义一样的断层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学院的肌理、血脉非常丰富、犀利、非常具有影响力,这也是这25年的成果。但同时我们重新回到双年展的意义,其实是重新再出发,再进行一种创造开始。”
然而井士剑也表示,展览中每个艺术家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这个展览重要的环节。展览呈现出油画系现任教师最新的创作成果,既有文脉的传承又呈现出多元的艺术探索风貌。
谈及“形象”,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指出,这是国美油画系教师个人艺术面貌的特征。他们既是互相独立的艺术生命体、又是互为依存的绘画共同体:“在油画系五个工作室研究方向下,我们既持守着一个总的基本理念,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在追求,互相砥砺和谐共存。”
而“链接”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一方面,它指向国美油画系教师个体艺术创作与传统、当代、社会等各种层面的关联,个体通过与不同层面体验和接触,进行着深入和多样化的油画语言探索,逐渐凝结成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个体之间面貌的链接,又总体形成了油画系的特点,呈现了国美油画系的重要特征。
展览现场
网络时代 绘画应该怎么画?
上海油雕院是上海油画雕塑研创的重镇,也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油画创作基地,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进程中,这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和油画家。同时,它也和中国美院的油画系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
杨参军表示,今天油画系的教师作品在这里展出,是想建立起中国美院油画系和上海油雕院之间更加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面对图像和媒体时代绘画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精神的现代性转换中,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征程中,携手同行。
研讨会现场
何红舟也指出,不可否认的是,油画在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存在着的普遍焦虑,图像的冲击与绘画的颠覆性拓展不得不让人地思考“绘画何为”、“油画何为”。面对纷繁的艺术世界,面对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不断地返观油画自身的传统,回身到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更为古老的艺术起源去探寻文脉、活化传统以构建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未尝不是一条路径。正因如此,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与研创才得以展开。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表示,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知识信息和学术资源不再成为一种少数机构的专利,这既是一个扁平化的时代,精英与大众的鸿沟正在消解,也是一个知识与信息,乃至传播越来越民主化的时代。接受教育的方式,包括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远远跨出了院校与机构的围墙。现今一个人成才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教育或学历教育,而是取决于一个人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所以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两院曾经有过的学术红利其实正在消褪和锐减。两院之间除了面对共同的时代语境之外,我觉得还有很多共同的学术命题,比如绘画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画什么和怎么画?现在画什么这个问题好象消失了,只剩下怎么画?方法变成了基础,变成了本质,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画家现在画画,尤其是学院里的画家,特别强调和重视依赖于理论,比较现象学、具象表现主义等,或者依赖于文本化过程中获得观念和合法性。我不排斥绘画的观念性,但绘画毕竟还是绘画,不是观念艺术。真正的作品不应该只是某个观念的外化,而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图像及阐释和思考的过程。”
“只要人类的感观、情感存在,绘画这种传统的技艺方法永远伴随着我们手、眼、心 这些人类都基本的心灵感受的专业,绘画就一直在为艺术界所探讨。” 井士剑表示,绘画正成为这个世界思考更加重要的一种的方法,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如何成为这个重要环节。(记者 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