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3月19日下午4点半,共同艺术中心迎来2018开年首展“非物象的超感”李木子个展,张长收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担任学术主持。展览由白斯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陈明、策展人张长收、共同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赵轶、共同艺术中心运营总监鲍禹、青普艺术项目总监陈琛、著名歌手解晓东、著名演员周杰以及艺术家李木子。
策展人张长收认为:之所以称李木子的作品为“非物象”,是因为用“抽象艺术”一词来概括还不够贴切。在大众的“二元论”审美认知中,抽象艺术是非写实、非写生,与具象写实相对,然而李木子的作品其创作逻辑是在写生中捕捉感受,只是采取了抽象的方式进行最终的呈现。
李木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并多次赴国外驻留考察,足迹遍布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李木子练就了扎实的写实功底,然而毕业不久,由于对写实创作的不满足,李木子转向了对于别人眼中的抽象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家米歇尔·塞弗尔把一切不带任何提醒,不带任何对于现实的回忆——不管这一现实是否是画家的出发点——的艺术称为抽象艺术。表现情感的抽象艺术为“热抽象”,比如抽象艺术鼻祖、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表达理念的抽象艺术为“冷抽象”,比如几何抽象画派先驱、荷兰画家蒙德里安。
然而母庸置疑的是,李木子的“非物象”作品与抽象艺术有着某种契合,比如,在其作品中找不到现实可以对应的物象,是对现实物象的抽离。李木子摆脱了抽象艺术的思考逻辑窠臼,对所见到的景色在脑海中进行了分解,加上对于当地民俗和生态的理解,重构出一个更具个性化、更具私密性的“景观”。
正因为如此,李木子的作品中充满了未知与偶然性。不拘泥对于物象的描绘,而在乎对于物象的理解,用艺术家的话说:是贯穿于物人天地的一种意象。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感受会时刻发生变化,作品所呈现的画面也会随着情绪的波动千变万化,这种偶然性是许多艺术家一直追求的方向,并试图去控制偶然性。
所以,控制偶然性需要不断地强化记忆,确切地说是强化感知。李木子习惯用“超感”来表达这种感知。对于超感的理解可以解释为:超出经验意识的感知。李木子常常思考,眼前所见到的事物位移之后,它还是原来的事物吗?周遭的环境氛围造就了事物的独特性,似乎有一种暗物质或暗能量左右着事物的存在。而人作为能量的连接点,将超出经验意识的感知通过物化的手段对其进行艺术创作,能量是抽象的,感知也是抽象的,呈现的结果就必然是抽象艺术的形式,而根源却是具象的内容。
在艺术的世界里并不是非此即彼,非具即抽。因此,用抽象的经验去欣赏李木子的作品势必会进入抽象艺术的理解误区。李木子作品的独特性也促使观者需要超越经验意识的惯性思维,即用超感的方式去理解,同时也给了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王宏剑在其著作《艺术概论》中谈到,没有观者的参与,艺术家的作品是不完整的。其意为:观者通过观看作品并在脑海中形成印象和感知,从而达到与艺术家思维的交流目的,进一步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存在状态。
李木子坦言自己是一名释放万物灵魂的苦行僧,对世间万物生灵充满了渴望与想象,对具象形象所附着的情绪和灵魂价值进行探索与拷问。
当天下午,共同艺术中心还举办了两场讲座,其中一场讲座主题为:浅谈如何欣赏抽象艺术,由新浪当代艺术主编张长收主讲;另外一场讲座的主题为:生活在别处,青普人文度假白斯予主讲。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