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对于画画的热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热切程度?三位女画家用她们的艺术历程、作品告诉你,那是一项可以痴恋一生的事业。自近日起到3月26日,“倾情·真情·质朴——女画家苏珊、周巧泉、李家馨油画展”在广州沙面和曦美术馆展出,共展出三位女画家创作、写生作品60余件。听她们娓娓深情地诉说画画的经历,记者也被深深打动了。
苏珊 《金色田野》
苏珊:写生让人变得年轻
本次展出的苏珊作品,都是她十几年前退休后才创作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写生风景画。1949年出生的她,马上就要到古稀之年了,但她依然跟着热爱画画的朋友,跟着广州美院教育系的学生、老师们满世界去写生。“每次都带着十几块画板,跟着年轻人深入太行山、陕北地区。虽然吃力,但非常开心,心态也变得很年轻。只有自己被风景打动了,作品才能打动别人。”苏珊爽朗笑道。
苏珊与风景画结缘,和十年的下乡岁月不无关系。15岁时她来到了东莞茶山务农,虽然辛苦,但她深深地喜欢上了那里的阳光、树木、民宅,还有淳朴的乡民。因为从小就爱画画,她暗自决定某一天要把这种自然的田园风光表现出来。25岁回城以后,她从事了30年的少儿美术教育,自己却没有多少时间外出写生。因此,一退休,苏珊再也坐不住了。她几乎从不在家里画画,每次写生还会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像《麻涌写生》系列,其鲜明的光影效果、浓烈的乡村情怀,非常能代表她的风格。
周巧泉 《石室圣心大教堂》
周巧泉:拿起画笔便认定一生
周巧泉说她从1979年拿起油画棒开始作画,就认定这是陪伴一生的爱好,必将活到老画到老。事实也是如此,几十年来,只要外出,她肯定要带上油画箱,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周巧泉也经历过上山下乡,当年从东莞虎门回城时,她恰好与广州美院版画系的老师王莉莎同船共渡,由此开始跟着王莉莎学习画画,后又经王莉莎介绍,认识了徐坚白老师,于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跟着徐老师学习色彩、人物造型上。“徐老师是走印象派那一路子的,因此我会比较注重色彩的表现力。”
这一次,周巧泉参展的作品主要是风景画,虽然她在人物画方面的造诣比较深厚,但她想着风景画会更雅俗共赏一些。的确,看她笔下的石室大教堂,看她在婺源的写生,都会感觉很亲切。
李家馨 《母亲们》
李家馨:藏区油画更具语言特色
藏区可以说是油画家们取之不竭的题材库。尽管如此,李家馨的藏区人物画,个性特征非常鲜明,一眼看去就让人印象深刻,这主要源于李家馨特别追求油画笔触的厚重感,画面上有一种浮雕效果,厚重而耐看。现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的李家馨表示,她特别喜欢前苏联“巡回画派”的列宾、苏里科夫两位大师,尤其是苏里科夫的作品,色彩非常厚实,画面非常饱实,让人感觉很高级。这也是她着力学习的方向。
而李家馨对藏区题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2005年创作的《冬日》,2006年,她又画了《母亲们》,参加了广州市美协举办的美术大展,一举获得金奖。“我很喜欢高原的那种环境、感觉。而且,画藏区人物、风景,容易表现民族化的东西,跟西方的油画拉开距离,呈现中国油画的语言特色。”李家馨道。(记者 江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