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灵魂的场域 ”——曹星原油画作品展(北京)
艺术家:曹星原
展览空间策划:佘文涛
开幕时间:2018年10月20日(周六)10:30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20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太和艺术空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2号院B10
特邀嘉宾:雷颐、佘文涛、贾廷峰
艺术家:曹星原
对谈题目:美术的灵魂在于对所处社会的思考与体现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20日(周六)10:30
活动地点:太和艺术空间
灵魂的场域 展览前言
文 / 曹星原
什么是美术?几十年前,本科学雕塑的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美术史论研究,几十年后, 我以仓促准备的第一个展览作为我的思考结果之一:
美术究竟是什么?
1、 美术最初是宣传宗教信仰或者类似的原始崇拜思维的工具 (教化),也是美化装点生活的手段。
2、 美术走向了宣扬权贵阶层的精神的工具 (依然是教化),也依然是美化装点生活的手段。
3、 美术成为为美术服务的手段 (“l‘art pour l’art”),这是向以往的美术功能论的宣战,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功能:没有功能,只有艺术自身。此时,作为美化和装点生活的手段依然没变。
4、 美术是艺术家个性的体现—除非你的作品引起我的共鸣,不然你的个性与我无涉。
5、 美术是干预社会的武器,同时也是美化和装点生活的手段。
6、 美术是多元化的,多中心的。。。远离对自然的模仿。。。。同时依然是美化和装点生活的手段。
7、 研究了几十年,我发现,作为美化和装点生活的手段的美术功能从古至今没有变化,但是美术,却又不仅仅局限于美化和装点生活,美术依然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在现代美术思潮下,美术的去功能化成为美术发展的口号之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艺术功能化的走势依然强盛。但是,当代美术,给与独立画家一个独立的空间:非功能化、非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化的可能性。
当代的美术究竟有什么用?
我认为:当代美术的关键问题是美术与人生的关系的问题。这个关系不是简单的画家的个性大抒发和体现,也不是简单的对社会事件的记录描摹,更不是对客观物象的尽可能真实地刻画,而是找到我心中的社会和我的关系,表达出我在这个社会的观察角度 (不是态度,而是想法)。
艺术形式走向呈现多元化。一方面,科技进步,人们有了更多元的表达新形式、科技手段、各种新材料,拓宽了艺术表现力 ; 另一方面 , 借助高科技 手段的艺术 , 越来越远离对自然的模仿。当代也有些艺术家以科技手段作为艺术语言, 使艺术作品在高科技的媒介下把极度城市化了的人类体验到回到自然怀抱。但是对于我而言,我相信艺术的感染力在于我们每个个体从自己的独特的视角感受到的社会生活体验和自己喃喃独语的表达方式。
我在这个展览中,以几个不同的系列表达出我喃喃自语的生活体验,并请设计师佘文涛在展览空间中点缀几件美化装点生活的产品:
1) 服装系列—衣服包裹的是灵魂不是躯体
人们常常以为穿衣服除了御寒防风雨日晒之外,就是包裹保护我们的躯体。但是我们也知道,同一款衣服,在有的人身上,潇洒倜傥,在另外的人身上,却黯然失色。这个系列的作品描绘的是同一件衣服,但是传递了不同的情绪,呈现了不同的表情。这个系列的作品在说:衣服就是你的灵魂的外在表现。
2) 青藏高原系列—魂归何处
这个系列主要以蓝白二色哈达和一些衣物的肌理和色彩为材料。我去了珠峰大本营,看到一路上色彩斑斓的哈达和经幡把高原点缀成一座座圣山。我以这些哈达、经幡、衣物,和油画色彩,献给那些从珠峰回来的与回不来的人们。
3) 写生活之生命力
每次看到画家拎着画箱,我很眼馋。当我拎着朱乃正老师给我准备的小油画箱出去写生时,我发现我从内心深处渴望画大尺幅的。最近的几张写生让我体会到如何能够不被对象死死地拖进细节,而却能给画面以灵魂、在画面上营造出一个有灵性的场域,则是最最艰巨的挑战。
光说不练几十年,刚刚回到画布上,感到心旷神怡、终于可以把我在理论上的思考慢慢地在作品中去寻找,我在艺术中寻找到的功能就是能够通过艺术语言从灵魂的深度透视我们自己的社会存在体验。一幅作品,一件衣服,是人生两大要素:前者直言灵魂的追求,后者则泄露了灵魂的真相。
最衷心的感谢归于太和空间和佘文涛!
2018年10月12日于门头沟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
展览作品( 部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