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心与物游
李倍雷油画写生展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南京苍润斋
展览地点:九华美术馆(南京市北京东路77号)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1日下午15:00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1日至11月18日
李倍雷(本名李蓓蕾)
1960年生,重庆人,中共党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先後任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藝術理論系主任,任全国藝術學研究生教育聯盟副主席,中國当代雕塑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美術创作、艺术原理、中外美术史、中西美术比较等研究。油畫作品獲全國省市美展等奖項,并被日本、香港、臺灣等地收藏。主持国家課題教育部課題多項,主持江蘇省藝術創作基金課題,專著獲教育部、省政府獎。
心与物游——李倍雷油画写生展
《淮南子·精神训》:“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以生命为对象说心与形、心与神的关系。《淮南子·精神训》又云:“体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芒然仿佯于尘垢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淮南子·精神训》再云:“容身而游,适情而行。”形、心与神的这种关系中以“游”的方式来体现的。《文心雕龙·神思》:“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我们可以看着是刘勰对《淮南子·精神训》“神游”的一种艺术性的阐释。因此“游”也是中国绘画的核心思想,所谓“游于艺”。“山行面面观,山行步步移”“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志”(《林泉高致》)是具体实施的写照,于是这个路径便是中国绘画艺术通过“象”再到“心象”最后达到对“意境”的营造,而“心象”便是“心”与“物象”的圆融,是心中之物象的呈现,故此自然万物皆于心。“心”与“象”呈现母题的方式是将“风景”作为意象性的主题结构,这种结构多是以“心象”的图式显现,不仅仅是所见之物,而用笔则以书写性的方式构成母题的陈述范式。
我认为风景油画要建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并为未来艺术史提供技术、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贡献。一幅作品需要有建构性的元素才具有史学的价值,建构性元素所指的是艺术思维、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的透明式拓展并与它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入长期的实验性的探索或对艺术终极本质的追问,在油性材料规约着艺术语言的陈述方式的时候,力图找到一种“融通整合”的途径所形成的要素。这些建构性的“要素”是我必须考虑的。
油画写生一般是以固定的视点而为之,与“山行步步移”来营构中国山水画的方式不同。但如果我们以“心与物游”的方式便可以将固定的视点转化为移动的心觉,如此便不存在“以物还物”,同样能够将自然之物化为心中之物,转化为“意象”。也就是说将视觉化为心觉,这就如唐人朱景玄说的“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唐朝名画录》)正因为如此,我油画写生更注重油画心象的因素,不止于完全呈现一个绝对的自然之物,更多的是强化对自然之物呈现为“心象”的理解与阐释。譬如《向晚时分》一幅作品刻意表达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概念,它稍瞬即逝,尤其在黄昏,它的价值在于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刻意眷念,也因此我特意将桔色呈现为黄昏意象的图像表达,将其洒落在树林丛中,与由天色的所反映在地面的冷蓝紫灰色不仅构成了视觉色彩的对比更是形成了时间的心象,从色彩关系构成的“心象”中强化了对黄昏这个“时间”意境的解读。类似强化时间心象概念的作品还有《红宅门》。
同样我把着力点放在清晨的阳光上,透过树林将晨晖洒落在房瓦屋顶、灰色的墙面和红色的大门的视象转化为心象,力图早晨阳光温润清新的时间概念,并给观看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其它的写生作品都是一种心象的写意表达,重点诉求的是绘画不同季节时间的意境,这就会在对象的“形象”方面有较多的“放松”,使用一些看似率意性的笔触实则为心象的绘画语言,是将物象置入胸中之意更迭为心象。这种情境下有时笔触会显现为一种率性的真诚而不局限在自然的物象上的真实,自然景物成为心源之象,不拘泥于细节,其“物象”变得不太重要,心源的本质投射在景物中融汇为深层意境的心象最为重要,将对自然景物融于心的心觉感悟表达出来,在油画写生中实践“心与物游”,让视觉视像成为视觉心像是为我油画写生的目的。
李倍雷
2018年10月于九龙湖
梁玖评语:
当我的心与目逐一漫步过倍雷教授的帧帧件件油画近作时,不仅被倍雷君画作那泽润身心的“五感”元素——恬静感、有氧呼吸感、美好向往感,以及心性超迈升腾感与自我执守沉醉感一一所滋染,而且还深深地感知和体悟了其沉稳和自适的绘画主题、式势、语言、张力与意蕴,以及作为一个学者型油画家外化阐释的艺术理解力与独到表达方式之格。诚祝“朋君”李倍雷教授油画展荣光独照。
梁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11月1日于北京
刘宗超评语:
观赏倍雷先生的写生作品图片,由衷赞叹他严谨的写实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他是艺术学理论界著名专家学者,对中西艺术比较有精深研究。难能可贵的是,他兼通艺术学术与实践,作品有扎实的写实能力和中国艺术写意的韵味,出手不凡。朱光潜先生曾言“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了解倍雷先生的艺术实践,让我更欣赏他的艺术理论。
刘宗超: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