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行者无疆——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在津开幕
《行者无疆——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11月5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图为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学生在画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行者无疆——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昨天(11月5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本次画展共有霍春阳、赵国经、王美芳、李毅峰、史国良、薛亮、何家英、李孝萱、纪连彬、卢禹舜、贾广健、刘泉义、方向等13位画家参展,展出精品画作近百件。
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画,将艺术理想构筑在当代审美品格的基石之上,确立了他们全新的价值观及艺术视野。他俩笔下的仕女,既有传统美人的古韵,又有现代美人的新趣。赋古追思,传情达意,使传统绘画富有了现代生命力。
李毅峰的作品,不论花鸟,还是山水,都充满着活性。这里既有千古传统的传承和积淀,更有得益于他在编辑工作中与众多大师们的接触,使得他能转益多师,汲取众家之长而独辟蹊径。他的作品用线,多采取草书的笔法,因为他的书法和篆刻功底,在绘画表现时,能使笔如刀,或长枪大戟,或使转缠绵,蕴含春雨,干裂秋风,充满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尤其他的山水画,取法北宋,脱于黄宾虹,把时代气息与传统内蕴较好地融汇在一起,多次获得各类殊荣,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书画名家。
史国良因其基础扎实,西方文化艺术接触得也比较多,是这种积累和积淀形成的中国人物画家,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不单纯是点、线、面、墨色、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等等,而是融合了西方的色彩,西方的造型。他的人物画无论夸张还是变形,结构不变,显得有血有肉,生动有味。
薛亮擅长山水和花鸟,他以扎实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并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绘画知识,结合其独特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创造了充满大自然灵气而富想象力的梦幻山水画风,赢得“江南鬼才”雅誉。
何家英以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成功的传奇。其传奇性不仅表现在工笔古老的结构中,将人物的造型、结构、线条、动态、色彩发展到如此敏锐、纤细、精致、严谨而又充满灵韵的高度,从而成功地促成工笔由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蜕变,也不仅仅表现于对笔墨抒情性、表现力的重新阐释上,而且还凸显在价值观层面:在审丑至上的当代艺术潮流中,何家英以唯美方式重彰了东方所独有的和谐与大美的境界,在完成对当代人视觉修正的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天然的道德性含义。
李孝萱是一位极富艺术才华和潜质的画家,他的“新现实主义艺术观”重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国画的理解。他的绘画作品被画界称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作品”。关于他的非议同样很多:说他恃才自傲,说他作品粗放狂野,说他性格古怪为人刻薄;较宽容的说法是有才气,绘画内容太偏激,不善与人相处。但在于我们接触中,感觉他是个不拘言笑,性格随和,坦白直率,不虚伪做作,沉湎于艺术追求的豪情才子。
纪连彬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定位在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上,在这条道路的高山峻岭中,他避开了艳姿松翠,避开了幽谷清泉。直接进入了人的内心,进入了思维和意念。在绘画中,他则变得敏锐、细心,观察着生活中的种种。本次画展展出的纪连彬人物画作,只有对牛细致和深入的观察,才能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它的形态。
卢禹舜吸收了西方的“素描造型”、“平面构成”、“色彩冷暖”、“空间透视”等表现技法,也引进了“原始造型”、“行动派泼彩”的手法不断地创造新技法。他致力于现代与古典的相沟通,中西方法的相交融,他以现代的审美观念,理解东方的美思想,高度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他的创作不是对景写生式的,而是“因心造境”。他有时打破真实空间重组画面空间,化物理空间为艺术空间,重建空间的秩序美和景象美。
贾广健的大景花鸟画,不仅仅是指在尺幅上的鸿篇巨制,还包括在表现主题时从画面的结构形式和空间意识上尽心追求阔大、浩然、奇丽的画风和深邃、静默的美学品格与境界。他所追求的“大景”绝非是对于自然的罗列与拼凑,或是对自然空间的展现,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表达图式和结构方式来表达阔大深远的境界。
刘泉义是探索当代人物坛影响颇深的一位中青年画家。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作品从表现手法到艺术特色,皆为画家最具代表的经典之作,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方向的画就像田园诗,其实是他对十分熟悉的潮汕农庄的净化话语,寄寓着一个怀乡者的原始情感,他对一幅幅记忆中的图象赋予虔诚的原初感觉,让他们升华到自已的精神性高度。
据悉,这次展览将于11月5日至12日展出,展览画册《行者无疆——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作品集》在现场同时发行。 (包仲川)
李毅峰为“行者无疆——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撰写的前言
前言
对当代中国画的历史定位,一直是在动态中进行的,由于当代中国画处在有史以来最为开放的时期,因而形成了中国画有史以来对于创新的最大宽容。这种宽容体现在继承近代新传统,融通中西艺术以求创新的趋向上,而这几乎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的主流。曾经有人将所谓的学习近代新传统视为伪传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画在中短期尚处于摸索阶段,其外在影响作用较为明显,而其内在本体规律的体现则相对弱化,近代也是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当时的画家们在对有清一代乃至宋元的绘画传统渗入各种西画因素作变革尝试时,必然也会削弱中国画本体原有的内蕴,与上个世纪的绘画革新不同,当代的画家虽然与之有相似的背景,但其对传统的扬弃要远远高于前人的认识,其内涵中的传统,是对历史上的传统做了各种层面的新选择后的当代传统,因而当代中国画总的发展还是呈现出基于传统的多元化的特质。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紧跟时代,融汇中西,丰富和强化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不少画家的主观追求。这次参展的12位画家的作品,不论是学院主义的重造型重探索,还是文人水墨的不求形似;不论是表现主义的人物画,还是重笔墨情韵的花鸟画,都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的理解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作品是在一种严肃的创作观指导下而开展的,其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面貌,正预期了未来的中国画,由于国力的强盛而使民族本体精神得以焕发,而其内在本体规律的体现将越来越趋于强化,返归于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我相信,这种创作境界会成为未来中国画家的精神寄托,由此而使中国画在较高品位的发展中,从而产生一种较为持久的文化稳定性。
画家的历史责任是要使传统得以延续,文脉得以相连。所以,希望这次创作展览能够一如画家们的思想一样,体现出对中国画本质的追求,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人文精神,也能为中国画的传统在当代延伸出新的意蕴和指向。 李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