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胡健书法艺术在和厚斋展出 实践笔墨阳刚金石之气
胡健书法艺术在和厚斋展出。
天津美术网讯 “胡健书法艺术展”近日在和平区先农大院知名文化会所“和厚斋”举办。
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毅峰,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主任赵均,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主任李军,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杨宇翔,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特聘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聂松,天津美协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民进天津开明画院理事魏瑞江,以及王凤、吴沙、白慧颖等观看了画展,并对胡健的书法艺术进行了研讨。 (包仲川)
胡健:书法艺术最需要表现美
美,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不同的人,对美都有不同的认识。在胡健心中,美是自由的呼吸。艺术家在创造美的同时,能够感染、带动欣赏者感受、发现美。美,对个体人生、对家庭生活、甚至对社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笔墨腾纵造就金石之美
胡健的书法以篆隶见长,篆书熔秦篆之遒劲、清篆之流美于一炉;隶书以汉碑固其质,以章草强其骨,凌厉爽健之笔酣畅淋漓地跃然纸上。胡健喜爱篆隶与他年少即操刀篆刻有关,篆刻追求的是刀石相击之感,是金刀在石头上进行表达的过程。“当你进入书法的时候,会发现书法是用至柔之毫,通过水墨,于绵软纸上的挥运,这相对于刀石是柔和的,但我希望在笔墨中也能出现阳刚的金石之气”。
金石之气,是胡健前期的书法取向,即呈现具有金石之气、金石之美的状态。“我喜欢篆书,那时写过金文、石鼓文、秦小篆、汉碑,并通过学习,发现了自己书法和篆刻的‘合同性’。对于篆刻家来说,书法和篆刻应该是相合的。换言之,其书法应有相当的造诣,一名书法家也应该对篆刻有一定了解。在写秦小篆、唐篆的时候,其温雅、婉丽、流畅带来了更多的笔情书韵,书卷之气凸显,金石之气居次;单画起讫完整,笔势连纵不足。于是我将目光转向了行草,开始系统学习‘二王’、苏轼、米芾以及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等人。进入行草书的世界后,我发现行草书中的用笔不仅婉丽、流畅,更可以飞纵腾跃。古人形容王羲之书‘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便是形容这种用笔的腾跃。这是用笔的三维立体动作,加之书写的时序性,便使平面的书作成为可于时空中欣赏的艺术。”
学术滋养决定艺术素养
胡健的启蒙恩师是著名书法家韩嘉祥先生,韩先生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吴玉如先生,是吴派书法艺术的传人,也是典型的学者型书法家。他经常将吴玉如先生的艺术观点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茂林公(吴玉如先生早年号茂林居士)特别重视读书。在前辈学者艺术家的眼里,学识是第一位的。茂林公曾打比喻:农民背筐种地,去时捡粪,回来拾穗。种地是本务,捡穗只是顺手而已。书法家犹如农民,读书即是种地,书法就是种地回来捡的麦穗。在太师父看来,学识的滋养可以使艺术更好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乃至开花结果。但他也不会把果实当做最终的结果炫耀,因为那是整个可控过程中的自然获得。”胡健认为,这种心态首先能让人获得精神状态的平安、宁静。一个人心态的平和、安静是和他的审美能力成正比的,体现了人的素养;其次,这种心态可以让人在面对生活板荡时保持稳定。
除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胡健也对西方美学思想有所涉猎,近些年尤其爱读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的论说。“什么是艺术?‘艺术是对给定的、被决定的具体生活的胜利,是对世界的胜利。’什么是美?‘美是对决定的摆脱,是自由的呼吸。’、‘美是客体化世界里的突破,是对世界的改变,是对丑陋的战胜,是对世界必然性的胜利。在这里,人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在精神家园的建造中,发现美、欣赏美,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欣赏美,不能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那么他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有其个体生命的自由畅快的呼吸呢?现在‘国学’成了显学,甚至成为”偶像’。我们如何学呢?‘呼吸’这个提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呼吸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我们吸入氧气、二氧化碳等,通过肺部的过滤使氧气进入到血液中,供我们生命之需,呼出剩下的废气。传承‘国学’,其理亦同。”
磨掉棱角方有自家面貌
胡健的创作,于外来源仰观、俯察;于内来源书卷滋养。他拿起茶盘中一块碎瓷说:“细看,会发现很多亮点。这块老青花碎瓷,在玩赏了一段时间后,它的手感变得圆润、光嫩。在茶水的滋养下,它不再是碎裂的陶土,而是有了‘生命’。这生命是什么?是很多辈人的手泽,是摩挲的延续,是朝斯夕斯的托寄。我每天早晨起来会研出一天用的墨。研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古人说‘非人磨墨,是墨磨人’。不是人把墨磨短了,而是墨在磨砺人的性格、品质。通过磨墨把人变成如老瓷片般温润、细腻,并保持质坚。这是在平淡、乏味的笔墨生涯中体现出的一种坚韧、坚持”。
胡健认为,书法不是对某个碑帖或大师的模仿,虽然毕肖模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内是必需的。“有些人以形似某一古今名家为尚,这种过度死守某某体、某某碑,是书法学习当中应该极力避免的。因为一碑一帖、一体一式、一家之书法,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棱角’而已,是需要被磨掉的,剩下的温润、厚重才是属于自己的艺术凝结。”
作为一名老师“改变固有观念、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艺术素养、以期变化心灵素质”是胡健书法教育观的核心思想。胡健认为自己的书法教育观点有些“怪”,因为从文面上看好似与书法无关。
他说:“功利的书法观念需要改变。艺术与生命相关,笔墨挥运是一种由外及内和生命过程关联的‘技艺’。养成习惯,并不仅是指点画、结体、章法等书写习惯,这些只是书法自我语言的表达习惯。习惯是指生活、学习、审美、思辩等习惯。审美思考会引发联想,联想又会带动创作。日常周遭的美往往会被忽略,那么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呢?这就需要提升审美素养。日常生活中‘美’的发现、欣赏可以滋养生命。日久之后生命的状态会渐渐改变,这种改变会从内及外表现出来,甚至人的容颜都会焕然,俗话说‘带样儿’了。”
胡健简介
胡健,1968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东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书协青少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艺术设计系外聘教师(任本科专业课教学),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特聘教师(任本科专业课教学)。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展,天津市书法艺术展,天津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并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获优秀奖。
篆刻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第四届、第五届国际篆刻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天津市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并在天津市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获奖、在天津市第二届篆刻大赛获得三等奖、在天津市第三届篆刻大赛获得第一名。
曾于2005年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青联授予“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其书法篆刻作品曾发表于《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教育报》、《书法导报》、《书法》、《青少年书法》等报纸杂志,毛笔、钢笔范字收入天津教育出版社小学教材《语文》第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