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实验与展望”天津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在津展出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16-04-26 21:49

“实验与展望”天津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在津开展
“实验与展望”天津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展出。

绘画复兴的可能性

高名潞

自从七十年代出现绘画的死亡以来,油画在欧美确实江河日下,其往日凤光逐渐被装置、数码影像等信息化媒介所代替。尽管仍然有里希特、基佛尔和塔皮埃斯等这样的大师出现。但整体而言,在表现人的心灵和再现社会现实方面,油画确实不再象古典和现代主义时期那样被人们看作最优越和最得心应手的表现媒介了。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油画自身表现力所致。油画,如同中国传统水墨画一样具有其他媒介,包括当代的数码信息媒介所不具备的独特表现力和特殊魅力。造成其衰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只有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才能在当代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方面逆袭而上。

首先,二十世纪下半期的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工业复制和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对油画这样的架上艺术冲击极大。唯一性的大师手绘风格不再具有往日的魅力和“灵光”。当然,这不等于人们不再崇拜以往大师的作品,但是,在流行文化和市场机制成为主导动力的当代,人们逐渐失去了崇拜“大师神秘”的精神共鸣。

油画,就像中国传统文人画,一旦失去令人“敬畏”的现实地位,则很容易在文化冲击力方面失语,当然佼佼者可能仍不失其锋芒。于是我们看到,在表现现象世界的“缤纷”和“广度”方面油画似乎无法和一些当代媒体,比如影像作品去比拼。另一方面,油画似乎也无法象以现成品为媒材的装置作品那样可以非常直白地向大众诉诸某种思想观念和社会哲理。

最后,在美学方面,西方油画走过了漫长的古典主义三度空间的历史(我把它叫做“盒子”阶段),经过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平面抽象的高峰时期(我把它叫做“格子”阶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来到了观念主义,或者“文化/政治语言学”时期(我把它叫做“框子”阶段)。“盒子”美学追求文学叙事和透视深度,“格子”美学追求平面背后的精神深度,而最后的“框子”哲学(不再是美学)则追求画面之外的、有关历史背景(或社会上下文)的言说深度。

可想而知,如果把油画放到“框子”这个主要诉诸画面之外的语言观念的当代艺术时期,其表现力无疑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所以,无怪乎西方批评家将黑格尔的“艺术走向哲学”的结论推向耸人听闻的“绘画的终结”,或者“绘画的死亡”境地。

显然中国油画界似乎没有感受到这样严重的危机,尽管可能感受到类似的挑战。中国仍然有相对完整和一致的学院油画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承接了现实主义,同时亦融入部分现代主义的遗产。然而,中国的现实主义并非直接承接了欧洲古典主义,中国也没有走过欧美的纯粹现代主义阶段。所以,中国的油画教育和创作可能也不会最终进入欧美的纯粹观念主义,即“框子”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油画创作可能不会走入写实、抽象和观念三者极端分离的偏执,更何况中国当代艺术的身后总是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参照系。因为,传统绘画中的精英意识、手绘品位和文化至上的“中道”哲学似乎仍然浸染着不少画家的心理。而这些因素一旦与当代新兴的方法论结合在一起,完全有可能转化为某种当代绘画的新价值系统。

西方“绘画的危机”可能对中国而言正是一个反思自身的启示和发展自身的契机。扩而广之,“绘画的危机”可以被理解为,油画作为一个起源于欧洲的画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面对全球多元文化、当代美学和信息时空观念的再整合,中国的当代油画教育和创作应该承担起这个宏伟责任,中国的油画若能够建树某种体系,并非为了民族化,而是走向全球化。因此,我非常高兴,此次美术教育和油画讨论会能够在天津美术学院召开,并围绕这些课题进行交流。我在此衷心祝贺《实验与展望:国际当代艺术和油画教育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并希冀此次会议和相关展览活动成为促进美术教育和油画创作的新推动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38 页
责任编辑:正轩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 任云程书画作品展亮相武清博物馆 任云程书画作品展亮相武清博物馆
  • 邓家驹峥嵘岁月丹青颂 邓家驹峥嵘岁月丹青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