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李氏山水”攀新高峰 赵树松山水画艺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江山多娇——赵树松艺术研讨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江山多娇——赵树松艺术研讨会”近日在天津市文史馆举行。研讨会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何延喆担任学术主持。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刘志永,书画家、理论家王文治、卢德辉、赵树松、张寿庠、华克齐、董铁山、何延喆、张晋、王平、蔡金顺、傅树才、王世泰、安玉凯、缪雅心、高汝森、刘土岭、张建功、吴宝江、赵敬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对赵树松先生的山水画艺术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
何延喆发言。
学术主持何延喆:“江山多娇-赵树松先生山水画展”近日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展厅举行。今天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同道对赵树松先生的山水画艺术进行一次深入的研讨分析。赵树松先生是山水大师李可染先生的高足,是天津山水画界的接触代表人物。在多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赵树松先生形成了具有自己艺术语言的绘画特质,对于他的山水画艺术进行一次深入的研讨是必要的。
第一点,李可染先生是一位传统功力非常深厚的画家,到中年时期,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深研传统。而且在中西结合方面代表着一面旗帜。第二点,我们和赵树松先生的师生缘。正好是我们进学校的那一年,赵树松先生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天津工艺美院。他所传达的李可染先生几个阶段山水画的变化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旅行写生画集》其中有着很多经典的作品对我们影响非常大。
赵树松先生是李可染山水画的重要传人,在天津市仅此一位。而且,赵树松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没有停留在一个阶段性的水准、阶段性面貌之上,他是一直在进取的。
刘志永发言。
刘志永:近期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江山多娇-赵树松先生山水画展”汇集了赵树松先生近年来创作的50余幅精品力作。展览现场非常宏大,激动人心,感人肺腑。专家、学者、崇拜者、爱好者,都参加了本次展览,展览充分的彰显了赵树松先生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艺术水平,刷新了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内举办活动之最。赵树松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在天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今天在这里举办赵树松艺术研讨会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华克齐发言。
华克齐:我们很幸运的在从艺的启蒙阶段,刚刚入学的时候,遇到了赵树松老师。我找到了一幅54年前自己在从艺启蒙阶段时期的一张速写。在这张速写上有赵树松先生给我的批语。当时,我是对赵树松先生是爱恨交加。那时候赵树松先生刚刚当教师,师道尊严的面孔,不苟言笑。赵树松先生曾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周时间交100张速写。为了完成作业,我们在距离学校近的北站候车室、耳闸等地方去画速写。画完的速写每周都会展示,让同学们一起点评。在这张速写上,评语是“猫眼认真的画一画,注意猫的外轮廓线。”从此,我养成了认真的画画习惯,造型一定要准确。这种教义让我终身受用。
董铁山发言。
董铁山:我记得李可染先生对于书画用品要求的苛刻。我亲眼见到,他到杨柳青画店。一刀纸,他要用笔沾水每张都要试一遍。每一张纸的制作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张纸的属性有存在着区别。所以说,李可染先生教出来的学生赵树松先生,他对绘画艺术的严格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样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也让我们受教一生。
本次“江山多娇-赵树松先生山水画展”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那就是,绘画艺术一定要正统,一定要规规矩矩,一定要有传统,还得要有时代感,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天津浓厚的地域文化。沽上画派、津派绘画等地域性画派应该明确,更应该弘扬。
傅树才发言。
傅树才:看了这次展览之后,我感觉非常有震撼力。每一张浑厚大气、气势磅礴,每一笔都非常规整的创造出来。赵树松老师是李可染先生的得意弟子。这么多年在天津工艺美院潜心教学,从事艺术。创作了很多的山水画精品。赵老师为人低调内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不断的搞展览,不断的炒作自己。但是,赵树松先生始终低调,距离上次个人展览已经过去了15年。在这次展览中,大多数作品都是经过历年的写生,然后提炼,再创作而得,都是真实景物的再创作,没有重复。我为之感到钦佩,对我们学生来讲是一个无形的教育。
王世泰发言。
王世泰:我多年来受到赵树松先生从艺、为人的影响,谈点心得体会。赵树松先生从性格来讲,他特别耿直,低调。他是天津市山水画的领军人物。无论是从技法、资历都应该是领军人物。赵树松先生注重写生。他把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都画遍了,出版了好多的速写集。在他的速写中,各种树的技法、房屋的技法、山水的技法,都是严谨的,都是一丝不苟的。
王平发言。
王平: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只有自己充满激情,对艺术充满热情,才能够通过作品感染其他的人。赵树松先生就是通过他的艺术作品感动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他的作品山水画大气磅礴、气势雄浑,山脉巍峨耸立,瀑布一泻千里的态势令人流连。
卢德辉发言。
卢德辉:李可染先生的画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写生。作为他的弟子赵树松也是如此,都是在不断的写生。在写生当中,不是简单的用石头、树等组成画,这样是脱离生活的。而,赵树松的山水画多数是真山真水的艺术写照,是从写生中来的,是深入生活的。赵树松每一次写生都不落下。
赵树松先生在本次展览的自序中说“艺道为艰,余已尽力,技止此矣。”对于这句话,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能到此,希望过几年再看到赵树松先生的艺术新面貌。
张晋发言。
张晋:从赵树松先生作品中,我才充分认识到了李可染,此前只是耳闻,并不了解。后来,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李可染先生的《长江写生集》。对于那本画集我看非常仔细。我感觉赵树松先生的写生作品能够和李可染先生的写生作品相映照。从那时候起,我就认为赵树松先生的山水画具有新气象。
蔡金顺发言。
蔡金顺:赵树松先生在写生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不放弃任何写生的机会,而且在写生的过程中抓紧时间,不忘疲劳,做出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写生回来后,在通过素材、速写进行再创作,强调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妙理。
安玉凯发言。
安玉凯:我只说一句话,向大家传达一下赵树松先生对于山水画家的定位。那就是,赵树松老师说“山水画家一定要把心放在山水间。”谢谢。
张寿庠发言。
张寿庠:赵树松老师敢说感言的个性来源于他个人艺术的自信。他不追求名利。赵树松老师的名是他的艺术之名,不是炒作成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王文治发言。
王文治:在本次展览中体现了好多李可染先生的东西。赵树松与他的老师李可染的作品已经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学老师不像老师,学老师是学老师的神韵,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老师的技法。这一点,赵树松做到了。我多次和赵树松谈论绘画。我对他说,要再简一些。可喜的是,这次展览中,他的好多作品吸取了我的意见。显得更空灵了,也更有意境了。
赵树松发言
赵树松:一位画家在从艺的历程中,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必要的。但是,现在说褒扬话的太多,说缺点的太少。很多时候,在创作出现困境时,一个人的建议会令人眼前一亮,一下就开窍了。可是,现在这样的话太少了。今天,感谢大家提了意见。我一直在湿处求虚,追求空灵的感觉。但是,不论怎么变化,我感觉还是在李可染先生的圈中,没有超越。我在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寻求变化。
山水画讲究第一是气韵、第二含蓄、第三是笔墨、第四是丰富、第五是大气。多年来,我是基本上按照这五点做的。我个人性格直率,缺乏含蓄。所以,我的作品缺少含蓄,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我的用笔方笔比较多,所以表现岩石的硬度比较强烈,这也是一种性格的写照。
山水画创作要讲“理”,一个是艺术之理,一个是客观之理。客观之理指的是客观生活的道理。比如,山水画中的瀑布不是随便画的,要解释出水从哪里来,到那里去。即便是含蓄,也需要交待清楚的。艺术创作不要含糊。
左起:董铁山、张寿庠、何延喆、赵树松、卢德辉在研讨会现场。
学术主持何延喆说:本次研讨会大家讨论的很有见地。带有同道的情分,师生的情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研讨会。赵树松先生的作品不仅地域性风格特别强,而且学院派的艺术感强烈。王文治先生、卢德辉先生提出的赵树松先生对李可染先生的突破。他继承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面貌,继承了“李氏山水”的元素。他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当中,他自己的艺术面貌进一步的凸显出来。他不再是围绕着李可染山峰周边的山包,而是树立起了另外一座高峰。
(包仲川、刘俊苍)
卢德辉、赵树松在研讨会现场交谈。
左起:王平、华克齐、傅树才、张晋、董铁山、张寿庠在研讨会现场。
江山多娇——赵树松艺术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