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德宝系列展一一王若作品展9月15日亮相滨海新区德宝拍卖
王若
天津美术网讯 “忆江南”德宝系列展一一王若老师作品展将于2018年9月1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路南洋茶城文化中心德宝拍卖俱乐部开幕。
王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天津美术学院硕士。发表主要论文:《花鸟作品》(《中央美术学院书画博士专辑》2011年第1期),《花鸟作品》(《中国花鸟画作品集》2011年第13期),《花鸟作品》(2007年作品编入当代中国画精品选)。
王若工作照
王若在我学生中算是优秀的,多年来在花鸟画上潜心研究。画之文野高低是看境界,境界之高低看修身养气,气之不平则心不能静,心不能静则静不能深,王若作画贵有静气。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霍春阳
王若是位成绩明显的花鸟画家,所画花鸟,要言不繁,时用折枝,又能发挥色彩没骨的手法,作风虚和宁静,质朴工稳,设色妍雅和谐,她从不满足于形色之美,而沉潜于精神性的追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尽管写实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质上是写意的花鸟画,后来花鸟画也在与山水的结合中追求原生态,全景式的花鸟得到发展,但传统的折枝仍然在不同的层面上被广泛运用,可惜一直没有系统研究折枝花鸟的论著。女画家王若,填补了这一空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折枝”是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看来似乎简单了些,其实折枝画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大课题。王若同学擅画折枝,她读研时的导师霍春阳先生多画折枝,到中央美院读博时,她继续了这方面的创作研究。虽然历代画折枝画的人很多,但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研究就很少,尤其是画家经过亲自创作体验以后的理论研究就更少,但愿王若能补上这一空缺。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郭怡孮
王若
王若说折枝花鸟画
折枝花鸟画,即,折取一段花枝或配之以禽鸟,以一个单独形象出现在画面上绘画样式。这种绘画样式与全景式花鸟画、丛聚式花鸟画构成了中国花鸟画三大绘画样式。
折枝花鸟画是一个样式,而不是一个程式,可以称之为体式,这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西方的“洛可可”风,这些体式在某种程度上牵扯到整个绘画的本质规律。
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略晚于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其见于文献记载也最晚。折枝花鸟画首先出现在《唐朝名画录》中,“边鸾,京兆人也,少攻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在此之前,关于花鸟绘画的题材的记述都是比较少,更鲜有专门“折枝”花鸟画的文献资料。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对花鸟画的研究,大多是结合成熟的画论,研究整个花鸟画史,或对于折枝花鸟画的某部分内容进行研究,例如对宋人折枝花鸟画造型规律的研究,或者在论述文人画的内涵时将折枝当作一个可论述的门类或形式,借对折枝花鸟画家的研究来谈笔墨、谈文人画的种种价值。但是,我个人认为,折枝花鸟画对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花鸟画的方式方法的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具有相当意义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折枝花鸟画的价值体系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整个中国画的变迁过程和内在变化的研究,而对于“折枝”这一代表中国绘画三大学科中的一种表现样式,它的特征明显,有其独具的文化品格,如若从这单独的画种挖掘开去,或许在我们整个对中国绘画的认知结构,整体的涵容上或可做一些有价值的补充。
王若工作照
王若说水墨折枝的内涵特征
根据墨梅和墨竹以及《百花图卷》作品来看,宋元水墨折枝花是在“格物致知”写生思想下的状写物象的真实与形似,水墨尚未独立形成一种形式语言,每一笔都附在形上,没有“逾矩”,在技法上,有勾、染、写,三种并存。
对折枝物象的选取突破了小幅的限制,又朝向了北宋前的的竖幅、大幅,特别是以在横幅上平铺直叙的作品增多。
画谱的形成使折枝这一体式来自于自然生活,却又慢慢从自然生活中逐渐疏离出来,那些精当的、富有典型性特征的折枝枝梢,已经成为折枝局部的一个抽象符号,这使折枝日后做为一个文人水墨一个图式(或称母题)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水墨折枝的题材上突显了文人主体人格的对象化。诚如潘天寿所云:“盖梅兰竹菊等,为植物中清品,不可假以丹铅以求形似,须以文人之灵趣,学养,品格,注之笔端,随意写出,以表作者高尚纯洁之感情思想。“
王若作品欣赏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王若花鸟画
滨海新区德宝拍卖展厅
滨海新区德宝拍卖展厅
滨海新区德宝拍卖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