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办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办。左起:史玉、尹枫、杨权国、高学年、王振德、张金方、尹沧海、刘建华、崔志强、郭鸿春、路洪明、姜金军。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办。左起:尹枫、闫勇、张小庄、王振德、郭鸿春、刘向东、杨权国。
霍春阳、畅俊清、张小庄、尹枫在画展现场。
王鼎、尹沧海、姜金军、张小庄、尹枫在画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2018年12月7日上午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展厅举办。本次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主办,德宝拍卖有限公司(青桐轩)承办。展览展出张小庄、尹枫近年创作的中国画精品80余件。来自天津美术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和嘉宾二百余人参加了画展开幕。展览同时举办了相关学术研讨会。天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杰、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蒋宗文、天津美术学院纪委书记畅俊清、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李鑫表示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参会校内嘉宾有: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霍春阳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王振德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纪委书记畅俊清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原纪委书记李炳训教授,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赵宪辛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创作研究院院长喻建十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刘向东教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郭雅希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周世麟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刘文生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陈福春教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阎维远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郑金岩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陈钢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产品设计学院院长兰玉琪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龚立君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李通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周午生老师,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陈治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吕铁元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路洪明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杨健君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主任魏云飞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高山老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主任郭鉴文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刘永胜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系主任邢莉莉老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李明谦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窦良羽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霍岩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闫勇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郝青松老师,天津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范馨心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汪彦君老师,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范晓楠老师,天津美术学院王少桓老师,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边鹏老师,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主任宋桂展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人事处处长付晓霞老师,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凤臣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工会主席吴广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保卫处处长许立明老师,天津美术学院保卫处胡志红老师,天津美术学院总务处处长贾群祥老师,天津美术学院总务处副处长肖凯老师,天津美术学院审计处张伟老师,天津美术学院公共理论课部书记叶松教授。
参会校外嘉宾有: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郑清春,原天津市政协副秘书长张金方,原天津市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王鼎,原天津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刘建华,原天津市政协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崔志强,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尹沧海,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琚俊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著名策展人杨维民教授,九思文化公司总经理于晓鸿女士,天津西洋美术馆馆长李响,天津文联办公室杨建国,天津日报视觉中心主任李锋,每日新报专刊部主任编辑陈月莉,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鸿春,天津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姜金军,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高学年、史玉,德宝拍卖公司总经理高文清,新加坡赛可德生命科学公司总裁焦胜程,德谦文化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德谦,瀚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海,淮北东篱书院院长沈怀远,龙城书院院长曹志凯,郑州沧海艺术馆馆长杨国顺等。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霍春阳教授指出,在张小庄、尹枫两位艺术家笔下展现了对中国绘画的认知,共同体现了对“天理”和“天道”认知之“同”,两位艺术家仅不惑之年,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中国画上的追求,在境界上的深化,得到的成就,非常可喜。
天津美术学院王振德教授认为,中国画实践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几乎都是档次很高的文人,从来就是文史与绘画实践集于一身。张小庄和尹枫的这次展览是对传统书画的优秀传承,是对传统书画本来面目的回归。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尹沧海教授指出,张小庄先生的作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素,一个是文气,有着江浙文化的传承,带有一种“绘事后素”的文化理念。尹枫生于皖北,另有一番地域文化的影响,有着大写意的文人气息,两位画家总体的格调都是承接中国绘画中文人画的主体脉络。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郭雅希教授认为,张小庄和尹枫的画展与以往艺术家的展览不同。他们的画与他们的学术研究相应相生、互动互促,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独立策展人杨维民先生提出,我们传统的文人画家是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创作的。张小庄的画中既有守又有放,是有灵魂有精神的,这在画面上都表现了出来。通过尹枫的画、书、文章,了解了其成长过程,他的题材既有山水又有花鸟,他在天津美院的这个学习求学的过程,刚好印证了上面说的中国画的传承。他们这年轻的一代,不仅仅是有文脉相承的,更有他们自己开放的视野。每一张画都是学问的体现,是精神的体现,是灵魂的体现,这就是文人精神。
天津美术学院创作研究院院长喻建十教授认为,两位博士们的绘画风格,审美取向给天津美术学院吹来了一股新风。他们在从事美术理论教学和行政管理之余,能够沉浸于传统之中,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面貌,给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实践开启了一个新领域,新境界。不断把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们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对于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的中国画实践有相当的助力作用。既搞理论又能把实践搞得十分出色的,是很少见的,两位老师就是理论与实践兼擅的例子,十分难得!
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刘文生教授提出,从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两人做了很多认真的研究,书画创作不仅是物本身,还要有意境的升华,他们的画中有一种很高雅的意境追求,笔墨上很文气,笔墨感觉很平静。还有他们的放并不是狂妄的放,这也是笔墨追求上应该讲求的。
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学院陈福春教授提出,张小庄和尹枫两位老师的作品有足够的哲学扣问和艺术精神的追求。绘画中笔墨的酣畅潇洒,文化兼容下的文化自信。他们是笔的运用和墨的使用的能手,并且还能够在他们的画中展现对于中国画足够的认识和思考。我想这些应该是有赖于他们对中国画史的研究和对中国画的深刻的认识。
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学院霍岩老师认为,张小庄和尹枫的画中没有火气,给人一种很沉、很静的感官体验。他们画作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笔法和画法的运用浑厚没有浮躁气。
张小庄、尹枫与郭雅希在画展现场。
张小庄,男,汉族,1973年生。致公党党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学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国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从事书、画、印创作及艺术史论研究。主要专著:《赵之谦研究》(上、下册)、《中国书法全集•张裕钊杨岘徐三庚杨守敬卷》(合著)、《清代笔记、日记中的书法史料整理与研究》(上、下册)、《清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中国书法篆刻史》、《明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合著)、《明代笔记日记书法史料汇编》。
张小庄作品选辑
尹枫,男,汉族,1982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天津市中国画学研究院秘书长、天津市美学学会书画分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美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文人画、禅宗书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创作。主要论著、科研:《问道南山·尹枫书画文论集》(2015年6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尹枫书画集》(2013年2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参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2016年参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禅与中国画大写意笔墨研究》。
画展开幕当日,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办,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郭雅希教授主持研讨会。 (包仲川)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霍春阳、尹沧海、郭雅希在研讨会上,研讨会由郭雅希教授主持。
霍春阳发言。
霍春阳:张小庄、尹枫两位都是搞中国绘画研究的。在他们的笔下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绘画的认知,我感觉他们走的路子是对的,正是体现了我给他们题的展览名称“同声相应”。这个“同”就是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大同”这个大的道路上面讲这种“同”,“同”的是什么?实际上“同”的是“天理”和“天道”。这样一个大的目标,派生出的艺术来讲,道路上是正的。虽然他们年岁还是比较年轻的,处在不惑之年,但他们得到的这种成就,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中国画上的追求,在境界上不断地去深化,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绘画的认知程度,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可喜的。
王振德发言。
王振德:中国画实践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几乎都是档次很高的文人,从来都是文史与绘画实践集于一身。历代大的书画家没有不懂画论、不懂画史的,也没有一个绘画理论家、画史专家是不会画画的。但现在却给分开了,这主要是受了西学的影响。特别是在艺术院校中,有的教画论的人一辈子不会画画,这样就成了一个只说不练的把式;而画画的不懂理论,慢慢地就成了一个匠家,没有了书卷气。现在小庄和尹枫的这个展览我觉得是对传统书画的优秀传承,是对传统书画本来面目的回归。作为一个美术史论专家,必须要对美术史当中这些画家的实践有所认识或有所实践,否则就不完整。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书法家,你如果不懂画论、不懂书论,你不懂中国画、书法的标准,你随便画画,只能以多元化的名目走弯路。
尹沧海发言。
尹沧海:小庄他写的东西我早已经知道,也读过,但见面只见过几次,他的画就见得更少。今天我一见,觉得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素,一个是文气。说到这两个词也不能不提到艺术的地域性,南方有扬州画派的影响,北方有京津画派的影响,南秀北雄。小庄是江浙一带的人,像初唐四家的骆宾王、贯休、黄宾虹先生大约都是这一带人,他们有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书画上的传承,这种艺术氛围成就了小庄的文气。而尹枫是出生在皖北,这也导致了他们两个气质的不同,但是他们总体的格调,都是承接中国绘画中文人画的主体脉络的。
李炳训发言。
李炳训:中国的美术学院开展美术教育这么多年,王振德先生说得我特别感动。小庄和尹枫研究书画理论的同时进行书画创作,我们天津美院的老一辈老先生确实有这个传统。对于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这也是我们天津美术学院传承的一种办学理念,学术与创作并存,也是今后未来继续发展的一个思路。谈到这个主题,我想“同声相应”这个画展是代表和反映了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也更应该作为我们天津美术学院这么多年来的办学理念,从现在开始也要慢慢形成一种学术氛围。应寄希望于“同声相应”,不光是小庄和尹枫二人的画展的氛围形式,也应该是天津美术学院,是天津市的。
我特别希望天津美术学院在不远的将来会形成这种研究氛围。最后,我对二人画展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
郭雅希发言。
郭雅希:张小庄和尹枫的画展,与以往艺术家的展览不同,它是一个“艺术史家的艺术展”。看到他们的画我想到李苦禅说的“中国文明最高者,尚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也就是说:画之上为书,书之上为诗,诗之上为乐,乐之上为文,文之上为道。这是中国画的逻辑,也是小庄和尹枫的画阐释的逻辑。据我了解,小庄的画不多,或者说,他没有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但因他有画之上之“书(法)”和书之上之“文”之功力,注定他的画必定不俗。
展览的题目“同声相应”起得非常好,这是出自《周易 乾》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句。性质相同的东西是既不相同又相呼应的。他们的画与他们的史论研究、他们的画与他们的书法、他们的花鸟与他们的山水,这些性质相同,各自不同又相应相生的互动互促是“艺术史家的艺术”不同于画家艺术的优势所在。希望在人文学院还能欣赏到其他“艺术史家的艺术”让我大饱眼福!
杨维民发言。
杨维民:当前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中国人对我们的传统,对我们的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我们传统的文人画家,是一边在做研究一边在做创作。今天第一次对尹枫有所了解,看到了他的画、书、文章,了解了其成长过程,他的画的题材既有山水又有花鸟,他在天津美院的这个学习求学的过程,刚好印证了上面说的中国画的传承。张小庄的画中既有守又有放,是有灵魂有精神的,这在画面上都表现了出来。他们这年轻的一代,不仅仅是有文脉相承的,更有他们自己开放的视野。每一张画都是学问的体现,是精神的体现,是灵魂的体现,这就是文人精神。
喻建十发言。
喻建十:两位博士从他们的绘画风格,审美取向给天津美术学院吹来了一股新风。他们在从事美术理论教学和行政管理之余,能够沉浸于传统之中,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面貌。这两位老师的展览给天津美术学院的国画实践开启了一个新领域、新境界。他们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对于中国画学院的中国画实践有相当的助力作用。现在的学校和社会,博士生担任大学教师的很多,但是既搞理论又能把实践搞得十分出色的,是很少见的,两位老师就是理论与实践兼擅的例子,十分难得!
刘文生发言。
刘文生:此次两人拿出来了大量的作品来展览,能够看出两位做了很多认真的研究。我是画花鸟的,花鸟以追求意境为主要,不单单是表现花鸟物的本身。这种意境是一种升华,甚至可以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认识。他们的画中有一种很高雅的追求,笔墨上很文气,很平静,他们的“放”并不是狂妄的“放”,这是笔墨追求上应该讲求的。
陈福春发言。
陈福春:他们有足够的哲学的扣问和艺术精神的追求。刚刚几位老师都讲到了这一点,绘画中笔墨的酣畅潇洒,文化兼容下的文化自信。他们是笔的运用和墨的使用的能手,还能够在他们的画中展现对于中国画足够的认识和思考。我想这些应该是有赖于他们对于中国画史的研究和对中国画的深刻的认识。他们的绘画作品能够引发我们当前绘画语言的转换。目前中国画创作的制作性、花鸟画的柔靡之风很盛,而他们绘画作品中的这种大写意精神,能够拓展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闫维远发言。
闫维远:非常高兴,这个展览能够在最及时的时间展出。因为这个天津美院创作研究中心和美术馆的官方成立时间是在十一月八号,到现在十二月七号,一个月。创作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区别于教学的,主要是学术研究。两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平时致力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创作,作为我们这个中心的第一个展览推出,也算是画展与创作中心的“同声相应”。
此外,对于“同声相应”还有另一个认识,我和两位老师比较熟悉,平时聊的也比较多,我也关注他们的艺术作品。他们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区别于常态的中国画创作,就是他们的文化背景。他们可能更多的致力于文艺理论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所以我们能看到他们的作品是在形式之外的,有浓厚的文化意味和文人气息。小庄老师这个人,我也很关注,我很喜欢他有一张在宣传栏里的照片,后面的背景是明代大师徐渭的作品,他平时应该也是很喜欢徐渭的作品,尤其他本人也带有徐渭式的性格,飘逸、质重,具有强烈的文人个性,在他的作品当中都表现出来了。尹枫的作品,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更像画他自己,性格直爽,雄秀兼具,在他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两位老师以后能有更好的作品。
周世麟发言。
周世麟:首先祝贺两位的画展成功。中国当代需要高品味的画展,目前全国的画展太多,好的、精彩的画展太少,所以今天这个展览能吸引这么多人。
我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笔墨情怀和自己心中的理念都用笔墨表现了出来。尹枫的笔墨酣畅淋漓、墨厚、笔重、潇洒,笔韵味道很足,虽然年轻,非常老道。小庄的画飘逸、清秀,他的画有哲理,有朴素的情感,我想他们属于传统一派。中国画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以后的发展。中国画需要大家共同把中国的精神、理念、文化修养以及笔墨的情致和观点表达出来,她的笔,她的墨绝对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所以说情感和理念,道德和修养,与笔墨同生同长。
魏云飞发言。
魏云飞:我首先祝贺二位老师的画展成功。我觉得张小庄老师和尹枫老师的画,应该说在写意和花鸟的感觉上,真的很有信心。张小庄老师的画,我看到那几幅画上的笔迹是真的非常地精彩,而且他的这个画呢,确实笔墨浑厚,他的画很生动,有信心,而且确实是站得住脚的。笔墨上如何塑造它的意境,心中有他的思考。尹枫老师的画,画面很有文人气息,很有写意精神在里面。希望以后他们能够再接再励,发挥他们的人文精神。
霍岩发言。
霍岩:张小庄、尹枫的画中没有火气,给人一种很沉、很静的感官体验。他们画作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笔法浑厚,没有浮躁气。
孙立群发言。
赵宪辛发言。
琚俊雄发言。
陈钢发言。
路洪明发言。
刘永胜发言。
张金方发言。
李通发言。
郭鉴文发言。
邢莉莉发言。
郭鸿春发言。
李明谦发言。
高山发言。
高学年发言。
刘向东发言。
李响发言。
沈怀远发言。
焦胜程发言。
杨权国发言。
于晓鸿发言。
张金方、刘建华、崔志强在研讨会上。
霍春阳、李炳训在研讨会上。
崔志强、陈福春在研讨会上。
尹沧海、郭雅希在研讨会上。
高山、高学年、史玉在研讨会上。
林德谦在研讨会上。
左起:路洪明、霍春阳、孙立群、尹沧海、林德谦在画展现场。
左起:尹枫、尹沧海、孙立群、路洪明在画展现场。
张金方、刘建华、崔志强、尹沧海、高学年在观看展品。
霍春阳、孙立群、尹枫在画展现场。
霍春阳、杨维民在画展现场。
王鼎、尹沧海、尹枫在画展现场。
王鼎、尹枫、于露在画展现场。
霍春阳、尹枫在观看展出的作品。
陈治在观看展出的作品。
史玉在观看展出的作品。
张小庄与嘉宾在画展现场。
李炳训、高山在画展现场。
尹沧海、高学年、史玉在画展现场。
尹枫、井卫强在画展现场。
尹枫、杨建国在画展现场。
尹枫、焦胜程在画展现场。
姚铸、梁健在画展现场。
范馨心、马瑞涛在画展现场。
高嵩在画展现场。
冷艺丹在画展现场。
霍春阳在画展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尹沧海在画展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
同声相应—张小庄、尹枫中国画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