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荫祥做客“师情画意”栏目:大道至简笔墨趣,境由心生师意真
开栏语:师情是中华文化之传统,画意是中华文化之神思,师情画意,融铸道德与性灵之美——王书平 编者语:为营造浓厚天津文化氛围,打造本市文化产业新亮点,《今晚报文化产业版》特别推出《师情画意》专题栏目。该栏目由天津北方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天津市今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特别支持。该栏目将邀请本市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及其学生,将多年来培养传承艺术的经历以及师徒携手推动书画事业发展创新的事迹与成果进行展示,以推动书画艺术界的“传帮带”和津派书画的传承发扬。 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天津美术网特别支持。 摄影、编辑/包仲川 文/宋雁南 孙辰
大写意,不是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专业学校的学生们,一进门老师就给他们讲这个道理。可四年毕业后,真正能把画“写”出来的,寥寥无几。书法的功力,是用时间堆出来的,出了学校门至少还得下几年功夫。书与画是相通的,书法的“写”,得把字的结构把握得烂熟;画画的“写”,也得把物象结构把握得烂熟。心里没底,看一眼画一笔,决画不出“写”的感觉来。写意画,认识和提炼物象结构是“写”的前提,物象原型经过取舍、提炼和夸张,就成了人们常说的意象,这一点极其重要。纵观历代大家,哪个没有属于自己的意象符号。——刘荫祥 大写意,讲究简约、含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画的越具体,让人联想的越少,艺术的魅力在于“不似之似”。 像我小时喜欢观云似的,那些是似而非的图象,总是让我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如果把大写意画具象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刘荫祥
刘荫祥简介 刘荫祥,1938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春花》、《国画家》编辑,《少儿美术》副主编、琥珀画会艺术顾问。
老而不守,为而不争 刘荫祥先生虽已耄耋之年,却仍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笑自若。走进刘荫祥先生的“三自堂“,备感古雅质朴别有韵味。观其满墙的作品,不加雕饰天然写意,张张有生趣,幅幅有意境!刘荫祥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几十年始终热情不减。年过八旬的他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创作作品,过着清净自在的蜗居生活,依靠朴素情怀和真情实感打动人心,保持着独立的姿态默默地做他热爱的绘画艺术。刘老始终言传身教地教育学生“做人低调,作品独到,把心沉下来做人”! 刘荫祥先生早年研习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大家作品和书法艺术,后来又在现代艺术、民间艺术和儿童绘画中汲取营养,并得到崔子范先生的悉心指导,不断开拓绘画语言,逐渐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刘荫祥的简笔大写意,立论明确,文脉连贯,传统写意精神与现代极简审美倾向相结合,书法入画与符号信息传递相借鉴,笔墨生动拙朴,气息清润纯净,常包含哲理。虽然笔墨越画越简单,但是气象越画越大,一点一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付出了精力和心血。刘荫祥先生不图名利,很少参加画展笔会之类的活动,却总是不忘对学生提携帮助。刘荫祥老师作品《向日葵》的题跋就可以诠释出先生现在的状态:“成熟时低下头,不争荣光“!
自我欣赏,自我挑剔 刘荫祥先生教育学生:学画的状态就是在自我欣赏自我挑剔中,正所谓不欣赏不信心,不挑剔不进步。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形象,要反反复复地画。每打造一个形象,都要画无数次,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甚至坚持多年。先生的金鱼就是一例,还曾在款识里打趣地写道:“昔日养鱼在水里,如今养鱼在纸上”,刘荫祥称此为“万次效应”。观其近作,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人受益匪浅。在教育上先生也要求学生多感悟生活,发挥自己的优势。 刘荫祥先生认为国画的一半是书法。“临遍百家不知所宗“,书画书画,书才是第一位。先生说,大写意靠灵感,一定要做到”理性思考感性挥毫“。 大写意作品是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欣赏层面是多方面的,有自己风格才有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有一定高度才有艺术价值。在先生卧室的床上,除去睡觉的地方放的都是书、手稿和写艺术感悟的纸张,这正是艺术家特有的一种状态、灵感的发源地。因为创作需要灵感,需要激情。物象形态可以重复,人的状态不能重复,每时每刻都有不同。所以年过八旬的先生现在还在研读《爱因斯坦传》,经常反复熟读好几遍,先生说人生的不同阶段,阅历不一样之后能品读出来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刘荫祥教育学生要认真地感受作品,注重细节。举例说自己学习齐白石也是默记虾蟹的结构和笔墨变化,回家后再仔细观察自己养的真虾真蟹,对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然后按照自已的理解“半师半我”地来画。
刘荫祥先生大写意作品
看过老师的画展,印象深刻,构图色彩用墨也都是与众不同,耳目一新,清风拂面,画风随意祥和,物象厚重喜庆,甚是喜欢。我收集了老师的画册,开始临摹老师的书画。 在朋友的帮助下,2011年和其他八位同学共同拜在老师门下,开始学习大写意花鸟画。老师的教学与众不同,强调笔墨从简,画出境界,在突出个人风格品质上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不放松传统笔墨的沿袭继承,特别是光大书画大写意精神。 我很崇拜老师,一刻不停,天天都在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符号,他的书画物象精简至极。老师不图名利,愿意安静,很少参加画展笔会之类的活动,却总是不忘对学生提携帮助。和老师学画,很简单,很幸福,很快乐,我要珍惜。
纳祥(刘荫祥先生弟子) 恩师刘荫祥先生,精气神如年轻人一般充沛。他老人家发扬中国画大写意艺术风格,倾心培养后继人才,呕心沥血,他用大白话讲述深道理,不空洞说教,只讲述他的感悟,深入浅出讲述他自己走过的艰辛历程。他教诲我们:“认准方向,不受干扰,坚守自我,走自己的路”。并说,“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画出个性,不然共性的东西多了,只能当少数人的“分母”。他身教重于言教,虽已过八旬之年,他还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不断地研创新画风,持久的艺术探索创造出一大批传世佳作,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画大写意艺术形式和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沙书旺(刘荫祥先生弟子) 我有幸成为刘老师的学生,他认为教学生不是画画技术本身问题,而是启发头脑和影响身心,对学生的画都能分析到本质,有鼓励也有批评和建议。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比他自己画出来还高兴,有时看完学生的画,他还会兴奋地也画几笔。能做到“授之以渔”才是高明的老师,老师对待艺术和传承也是两个字“虔诚”。艺术其实是超越技术之上的,其本质其实是“走心”的,表达心灵,崇尚朴素本色。刘老师的每幅作品都是朴素自然有感而发的。近些年他自己画自己的画,做自己的事,从不浮躁张扬。最后引用刘老师一句话:“我们要做的事也不复杂,就是读读书,写写字,画画画”!
众说刘荫祥 津人喜欢京剧。刘荫祥先生受其熏陶,从小既喜欢画画,也喜欢京剧,还自学拉琴。画画的时候,他总是习惯地打开录音机,一边听戏,一边画画。他的大写意艺术亦曾受到京剧的启示——他认为京剧与国画有许多共通处,就像京剧的马鞭儿象征着马的符号,看戏的观众留下大量可供欣赏的“空白”和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一点在他看来与国画大写意可谓异曲同工。刘老的画面题款,言浅意深,如陈年老酒,醇厚绵长,人生百味,尽在其中。哪怕是门外客,对绘画并无兴趣、大写意艺术并无了解的人,看了他的画,读了他的文,也都了然。这也是很多人追随他的原因。 ——评论家王俊霞
端阳端坐弄闲愁,霾去霾来生杞忧。五毒避驱古敬畏,万虫格杀今仇讎。移填峡海谁为孽,变改基因蛾火投。唯粽应时堪一慰,可怜九水少龙舟。刘荫祥先生端阳画作,构意请新,如入桃源。然画外京津,天昏地浊,雾积霾聚,赋诗叹之。 ——资深媒体人姜维群
写意画来源于生活,著名写意画家刘荫祥老先生的写意画生活趣味十足,老先生没有用繁琐的笔墨去表现画面,而是自取生活题材,因为当年拜了写意大家崔子范门下,得老师悉心指导,又有了几十年的写意笔墨积累,故即使是用简单的点线构成就能充分阐释了写意画的精神。正是由于灵感来源于自然,才使得张张画作气韵生动,趣味横生。更有胜者,刘老先生写意画中的诗的意境可谓是生活艺术的自然再现,没有半点拈取古代文人骚客的情愫,撇去无病呻吟。而是自作自题,用通俗易懂的画面展现了生活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不仅给我们的是视觉冲击,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心灵折射:在当今灯红酒绿的社会,微微的手笔是否还能留得住写意画中的生活趣味呢? ——青年书画家王懿瑄 刘荫祥老师的画总是给人耳目一新,夺人眼目的感觉,读着他的画,你会随着他的情感和思想的流淌而产生共鸣,随之而激动、兴奋,惊叹他那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笔墨语言以及具有现代观念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在传统中游走,挖掘、提炼,脱古创新,用现代观念熔铸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那就是现代平面构成,用这种形式来画中国画,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人人复制、千篇一律、呆板、没有生气的局面。 ——画家许家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