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将在茂名开幕
不忘初心·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10月23日将在茂名开幕。
孙伯翔先生为“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题写展名。
天津美术网讯 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茂名市委宜传部、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茂名市书画院、茂名市廖静美术馆、电白区书法家协会、广东中唐教育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不忘初心·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将于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茂名市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开幕。
这个展览是“好心茂名系列展览活动”之一,将展出中国当代魏碑巨匠孙伯翔先生及其弟子王树秋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二百余幅。孙伯翔先生为展览题写展名;为配合展览,《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作品集》当天首发与广大书法爱好者见面。
“茂名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是粤西地区最大的珠宝产业园,该项目规划面积1100亩,总投资逾22亿元。将集珠宝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园区。园内规划建设有现代化厂房、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展览中心、商务会所、办公楼、珠宝步行一条街及其它配套设施。园区生活配套设施还规划建设公寓、酒店、超市、餐厅、银行、电影院、运动场地等。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地址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迎宾大道288号(水林路往林头方向顺通驾校旁)。
孙伯翔、王树秋师生近影。
孙伯翔,1934年l0月生于天津武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著作有《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孙伯翔书画艺术》、《怎样写魏碑》、《孙伯翔谈艺录》等。
王树秋,字子丰,天津市人,1960年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协理事,天津市楷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茂名市书画院名誉院长。2008年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
幼年之时王树秋即爱书法,以魏碑开笔学书,拜师于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为入室弟子,出入于先生门下,受其亲传。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地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等重要展览。
《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作品集》,孙伯翔先生题写书名。
“不忘初心·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艺术作品展”前言
这是一个以魏碑为主题的展览,是一个有着两代传承的魏碑书体的展览。
这是一个非狂非怪以正风正脉展示于人的展览,也是以正大气象庙堂之气展示于人的展览。
同时更是一个以创新为基调的展览,一个契合大时代之新,两代人不懈追求的魏碑“传薪”之展。
对华夏子孙来说,会汉字书写就如同正常人的走路;而写好毛笔字恰是仪仗队的正步走,队列整齐甩臂踢腿合符规范要求;而成为书法家就得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的风格和自家的面貌。
孙伯翔、王树秋师生在魏碑这座山峰前,老师劈荆斩棘铺路于前,学生紧紧追随筑基于后。他们以冷静的思考,以审慎的心态,以高度的热忱默默拓展着魏碑的创新之路。
传薪是传承,传承传薪而不忘“传新”,这是此次展览的精魄所在。孙伯翔先生积七十余年之功,拓出魏碑一个新天地,王树秋发扬老师创新精神,再推一波新浪。
新不泯古意,新不乖时代,这次师生书法展,相信会让人记住“师魏传薪”这四字的。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在茂名市展出,是我市乃至全国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的福音,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观摩机会,相信这次展览对全国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必有所收获,助力推动茂名市书法艺术上新的台阶。
茂名市政协常委、茂名市书画院院长廖静(右二)与天津著名书法家王树秋(右)、文化学者姜维群(左二)在茂名。 (包仲川 摄于2018年6月)
“师魏传薪”师魏情——写给孙伯翔王树秋书法展
姜维群
“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展,将于10月23日在广东茂名开幕。这个展览以“师魏传薪”四字为题,大美矣。
孙伯翔先生的斋名为师魏斋,一眼望去就知道以魏碑为师,以魏碑为学。作为当今书法界颇有影响力的他,在魏碑这个书法艺术领域中上下求索了半个多世纪,真可谓斋号与书法不改初心,且实至名归。
为孙伯翔先生的弟子王树秋,从青年时代追随先生,近四十年来不离先生左右,与魏碑不舍昼夜,堪为“师魏斋”之继承者。王树秋多年来不仅向先生学写魏碑,更是师魏斋中的践行人、鼓吹人。
中国人对“师”字是一种至尊心理,作名词的“师”是尊崇是尊敬,作为动词是师承,是学习效法。汉代王充说:“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老师是知识技艺的教授者。作为后学后生,正如两千年前的荀子所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先求贤师而事之。”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人即使有再好的天资悟性,必须求贤师、良师,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进益。
孙伯翔王树秋正是这样的贤师,与敏而好学的学生相遇了。传薪师魏传薪美,师魏传薪师魏情,真大美矣。
中国汉字有三千年的传承,流传有序,让人读到流传之变。师承也是一种谱牒,会记录下来书体的演变和衍化。孙伯翔先生的老师是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其崇碑尚碑且身体力行,对孙伯翔先生的魏碑不仅赞赏有加,更有期待。
作为弟子的孙伯翔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成为当今魏碑书法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说:“王学仲老师继承了乃师徐悲鸿的创新理念,在魏碑上自得机杼,自有成法。”理念是指导实践的加速器,孙伯翔先生继承了王学仲不懈探索的理念,终于走岀来一条“碑帖无町”新路,成为当代魏碑书法高原上的一座高峰。
王树秋在《对话魏碑》一书中这样说:“碑学兴盛两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探索与努力,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但回顾这段历史,当前对魏碑书体贡献最大的便是孙伯翔先生对魏碑笔法的重塑。孙伯翔先生找到并且塑造了方笔笔法。”
王树秋多年来陪侍老师左右,在寻找自己魏碑面目的同时,也在理论和观念上厘清孙伯翔先生的魏碑发展路,以给当今的魏碑热提供创新的范本,提供理念的参照。任何一个成功,偶然的因素很少,必然的因素很多。王树秋以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为始点,厘清一个魏碑笔法问题。
王树秋以魏碑的方笔着眼入手,第一次提出清代赵之谦是近世碑学的第一代人物,但是赵的魏碑受历史的局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阶段,其方笔魏碑是“帖骨碑面”,是用一直沿袭的写帖的方法来写碑。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方笔的魏碑是刀刻而非笔写,形成了二百年来的误读。
王树秋认为,孙伯翔先生还原了被长期湮泯的魏碑方笔笔法本质特征,为新时期的魏碑点画峻厚(康有为语)的美提供了笔法之源,并论证了魏碑刀刻笔写的统一性。正本凊源,寻根冋道,王树秋探赜索隐精神堪赞也。
茂名市政协常委、茂名市书画院院长廖静(左二)与天津著名书法家王树秋(中)、文化学者姜维群(右二)在茂名。 (包仲川 摄2018年6月)
“师魏传薪”,重在一个“传”字,不无遗憾的说,当今社会许多老师“传艺”而不传道,这里的传艺必须加上引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能吗?没有学识学养形成的理念,怎能写出雅气书卷气呢?老师野孤禅,学生必可怜。尤其是在书法业內有一点地位,有一些影响力的书法家,在创新上取其所需而不顾其余,听着是“蛙声一片”,实际是“一池两鼓吹”,古诗词有云:“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睍晥(鸟色美好,鸟音圆啭)。”
师魏是传承,传薪是传承。没有真正意上的继承,就不会产生良好的传承。无真正意上的继承与传承,遑论创新?孙伯翔先生聚半个世纪的岁月,打开了新世纪魏碑书艺的新窗,看到天际上的朝云。王树秋在师魏斋的陶染下,用老师的创新理念,以《始平公》筑基,以《郑文公》《张猛龙》造房,最后用世人罕知的《霍扬碑》建楼,形成碑体的个人风貌,不能不说此是师魏斋的传薪之功,是王树秋的师承之绩,师生共同发力推启了魏碑大潮的一波新浪。
魏碑是书法领堿的艺术大课题,是书法当今备受关注的新课题。没有哪个时代比得上当今的书法热,更没有哪个时代能比当今创新的迫切心强。在这样的情热下,以冷静的思考,以平静的心态,用安静的并非炒作形式的成功做法,去影响,去教益,是当今书坛需要的,也是亟需的。
“师魏传薪”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展,以魏碑的正大气象,以非狂非怪的正风展示于人。做人宜正,书风宜正,以正示人,善莫大焉。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这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沙中漉金,沙中淘金。相信孙伯翔王树秋师生的书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姜维群于天津双无双有馆 2019.9.6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兰亭序》(局部)。
孙伯翔先生书法《兰亭序》(局部)。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书法。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孙伯翔先生画作。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兰亭序》(局部)。
王树秋先生书法《兰亭序》(局部)。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王树秋先生书法。
↓延伸阅读↓
·2018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揭晓 孙伯翔先生荣膺“杰出老书法家”
一代名家风范 彰显崇高人格—各界盛赞“老圃陈秋·孙伯翔书画艺术展”
·对话魏碑—王树秋书法艺术展在西洋美术馆开幕 孙伯翔勉励爱徒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