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健:不变的中国绘画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时间:2019-12-11 23:05

 

    贾广健,1964年生于永清,199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协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理事、十一届天津市青联常委、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第十二届美展中国画评委、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曾任天津画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个人曾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2014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贾广健 寒塘幽韵 219cm×170cm 2009年
Jia Guangjian In the Winter Pool 219cm×170cm 2009  

 

    时间:2019年9月9日

    地点:北京贾广健工作室

    采访对象:贾广健

    采访人:颜培大 贾田雪

 

    中国美术报:贾老师您好,您作为一名从传统中走来的艺术家,无论是宋代院体还是清代的没骨都有着深入理解和娴熟的驾驭能力。对于中国画的传统,您之前谈道:“对于当代中国画,论者多谈其变,而惟少言其不变”,那么,这里的“变”与“不变”是如何理解的呢?

    贾广健:在任何事物的生发过程中变是必然的,要说不变,其实也只能是一种相对,变与不变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我是站在中国画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讨论它的变与不变,新文化运动以后,一些较早受到西方文艺熏陶的艺术先驱提出对中国画的变革和改良的想法,在这个时期其实不只有中国画在求新、求变,整个中国的社会,无论体制还是科技与西方的先进文化相比可以说都是较为落后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求变,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要求变革的声音也就更容易理解了。但是,现在来看,这种变革已经经历了100年,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个不同的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多元,此时当我们回头来看中国画的百年历程,其实也是中国文化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冲击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冲击,促使我们再一次的思考,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究竟何在?它的意义、它的核心又是什么?过去,我们以一种求变的心态、一种变革的观念,所谓紧随时代发展,出现过对西方文化的完全倒向;改革开放后,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后,我们以对比的姿态来讨论中西文化。在这样不停的变化中,我们发现中国文化所固有的精神和价值不能被否定,当下我们讲“文化自信”,从中国画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立场的一种坚守不能改变。从普遍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两面,而中国画不变的、恒定的东西就是中国画的核心,它的核心便是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品格。在这儿谈恒定的价值,并不是说要保守僵化和对传统的固守,从不变的角度来切入中国画,其实更容易贴近其内在的本质。具体说中国画不变的恒定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积淀,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培根铸魂”,“根”是不能动摇的,中国画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品格就是中国画的“根”。

 


贾广健 月是故乡明 90cm×110cm 1996年 
 Jia Guangjian Moon of Homeland 90cm×110cm 1996

 

    中国美术报:您在教育和创作中多次提到“大景花鸟”的创作理念,您的一些作品无论是画面的结构形式,还是空间意识也都体现出一种对阔大、浩然的追求,您能否阐述一下对“大景花鸟”的创作理念是如何理解和体现的呢?

    贾广健: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它自身的审美范畴和特点,中国的文人水墨画在元代以后就形成了一种“折枝”的传统——通过一个视角来表达作者的个人视界。就创作理念而言,这种“以少胜多”的“折枝”的表达方式,是中国文人水墨画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特有的一个特征,以“折枝”小景做到以小观大的效果。但作为当代人,“折枝”画还能否满足你作为一个画家对自然感受的表达,能否表达出为自然所动呢?也许用传统、固有的这种形式不足以完全表达了,这就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全景式、大景式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来打破传统观念。实际上,这种全景式、大景式的方式也并非我们当代人独创,宋人就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团扇上表现整个荷塘的景象,甚至可以说宋人就具备了这种品质。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如何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对客观的自然事物进行凝练,并在作品中表达出一种意境、一种诗意的美感,在画面的内容和形式上表现祥和、统一而不是对立的一种美感。

    我的花鸟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相比古人是有一定变化的,我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一些形式和观念进行转化,比如大幅作品的创作,在画面中我会安排多个中心,让它遵循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创作理念的同时,还可以打破平面空间的束缚,形成一种打破时空的艺术。而这其实是对传统手卷形式的一种变体,手卷是一种可以打破时空的艺术形式,在欣赏方式上,欣赏主题通过手卷的不断打开形成一个动态的审美过程。在手卷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需求进行或长或方的构图转化,并思考如何在这个平面的空间中营造出动态的审美效果,这要求作品具备多个审美中心,而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一种移动的观赏视角。这种表现形式和审美过程其实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手卷形式中转换而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形式古人并非没有,经过如此的还原,对于这个脉络我想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贾广健 百合 41cm×32cm 2005年
Jia Guangjian Lilies 41cm×32cm 2005

 

    中国美术报:“艺术流传,在精神而不在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也强调:“文艺要有灵魂的价值,要有培根铸魂的作用”。但是,今天的艺术家以及美术专业的学生似乎都在“形貌”方面孜孜不倦、苦苦追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的精神价值,对此您是如何看待呢?

    贾广健:在这里,我只能说对于中国文化“知之深,爱之切”。作为艺术家,对中国文化、对传统文化挖掘得越深、理解得越深,就越能够体会它的价值,就越坚定它的价值。中国文化我们常说博大精深,《庄子·天下》有这样的句子:“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中国文化正是如此,“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从微观上讲它能达到一种极致,大的方面来讲,又可以博大到没有边界。而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做的只有坚守,无论是从传承的角度、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的文脉不断地得到延续。作为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如果对此没有认知、没有判断,那么作品也就只会流于表面,自然无法做到具有深层的内涵。

    中国美术报: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站在一位艺术教育者的角度,对于改变这种“重技术轻内涵”的现状,您有什么建议呢?

    贾广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更大的责任,这种责任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接受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这种外来的文化在与我们固有的本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的一些艺术工作者很多时候就出现了一种“软骨病”,也有人称为“精神缺钙”。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的一些科技水准与我们相比是进步的,但就文化而言,我们的文化有它恒久的精神、恒久的魅力,有些时候我们把这些忽略掉了。从国家文化战略上考虑,我们对自身的文化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需要弘扬。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更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国文化深具的魅力之处。另外,目前学界的中西方文化研究是极其不对等的。西方世界对我们文化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如我们对西方的了解,那么也就是说,西方人对我们文化的了解还不充分、不全面。所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更应该有一个坚定民族文化的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并使得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弘扬,让这种恒久的魅力逐渐被世界认识。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一定要起好引导和引领的作用。

 


贾广健 菊花竹韵 53cm×45cm 2009年
Jia Guangjian Chrysanthemum and Bamboo 53cm×45cm 2009

 

    中国美术报: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建立在反复思考和不停探索的基础之上,您最近在创作什么作品吗?能否就这件作品给我们讲述一下您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贾广健: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不会固步自封,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具有思维的活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个性与创造力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我最近创作了一幅超大型的荷花作品《十里荷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这样的巨幅作品不仅要有超强的控制画面关系的能力,还要有超强的笔墨表现的能力,就这样的大场面,如果没有超强的表现力,那么大气势就无从谈起。中国画创作思想的核心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观内感,心物相应,用艺术家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应万物自然,会觉得自然如画。如画的自然不是画,中国画里的江山如画,就是江山不如画。中国的花鸟画讲“活色生香”,如何胜似江山、活色生香?那都是由“心源”而生发的,画里江山之可游可居、花鸟画之可观可赏,且可闻香,此境皆由心生。因此,中国画是由“心源”而造象的“意象”,故能生“万象”、生“心香”。这就是在艺术创作上的中国智慧。一幅巨制拼的是笔力和心力。

 

艺术态度
Attitude towards Art

贾广健

 


贾广健 白藕作华香满湖 46cm×185cm 2011年 
 Jia Guangjian Scent of Lotus in the Lake 46cm×185cm 2011

 

    从地上捡起一片金黄的秋叶,因而有了一幅记录着这一刻的心情与感动的作品。

    看到插在花瓶中随意开放的花而被吸引,因而也通过笔墨和色彩幻化出一幅充满着生意的作品。

    随意散落在案头的海棠果、嫩黄的秋叶,可以点染出一幅精致的画面……这些都因为对于自然的吸引和感动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但倘若对自然是冷漠的,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这不仅仅是因为兴趣使然,我以为这些都与态度有关。如何对待自然、如何观察自然、如何发现自然又如何表现自然?这一切都与态度有关。因态度而关注,因关注而感动,因感动而表现……

 


贾广健 富贵长春 137cm×68.5cm 2015年
Jia Guangjian Peonies and Peacock 137cm×68.5cm 2015

 


贾广健 荷塘秋意 136cm×66cm 2015年
 Jia Guangjian Autumn of Pool of Lotus 136cm×66cm 2015

 


贾广健 红花西番莲 136cm×68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Passiflora Coccinea 136cm×68cm 2017

 


贾广健 火焰花 136cm×68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Flowers of Flame 136cm×68cm 2017

 

    开车行驶在僻静的乡村路上,嬉戏的灰喜鹊占据了道路中央,车竟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任由鸟们旁若无人的欢闹……满塘的荷花你却不忍伸手去采,尽管在画中无数次题曰:“采莲染的指头香”的诗句,但亦从未把亭亭玉立的荷花采回来置于案头欣赏。这都是因为对于自然的态度而产生这样的结果。你是怎样的爱那些花草、那些自然的生灵,你是拥有怎样的一颗心灵才以如此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对我来说,花开花落是很大的事,因为她牵动着我的心,这就是一个艺术家对待自然的态度。对于自然的敏感是一个花鸟画家独特的品质。
对待绘画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画画的时候常常会把墨色弄到手上、胳膊上或衣服上,这时我都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常常会觉得墨色的清香,这或许是一种幻觉,但我也觉得这是一种态度。我是这样想的:这就像一个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每每会弄得满身泥土,却一点儿也不感觉脏,反倒是更觉得泥土的芳香。

 


贾广健 独本菊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Chrysanthemum 50cm×50cm 2018

 


贾广健 墨菊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Ink Chrysanthemum 50cm×50cm 2018

 


贾广健 秋正酣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Mid-Autumn 50cm×50cm 2018

 


贾广健 巴中秋色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Autumn in Bazhong 50cm×50cm 2018

 

    对待艺术的态度,贵在有恒。

    有恒心才能有静心。有恒心才能有对艺术始终如一的态度。对艺术的态度因有恒心而初心不改。古诗云:夜吟苦不休,苦吟神鬼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可染先生曾在作品中常常题的一首诗,这是对艺术苦旅的写照。但因艺术的态度不同而不仅是苦学,或亦可谓之乐学。对艺术的专注,静笃如一。这又何苦之有?反倒是其乐无穷。艺术的劳作应该是快活的,艺术创造也应该是愉快的。心与天游、笔写大千是何等的快哉!西方的大师梵高、毕加索、莫奈、雷诺阿、莫迪里安尼……中国的先贤八大、石涛、龚贤、恽南田、吴昌硕、齐白石等等,他们每天无不在享受着艺术创造的快乐。美都是让人愉快的、美也是抚慰心灵的良药。艺术家给人们奉献出的应该是心灵的良剂而非苦药!这些也全因创造艺术的态度和欣赏艺术的态度而不同。

 


贾广健 清品 35cm×35cm 2015年
Jia Guangjian Intergrity 35cm×35cm 2015

 


贾广健 睡莲 35cm×35cm 2015年
Jia Guangjian Waterlilies 35cm×35cm 2015

 


贾广健 清夏 35cm×35cm  2014年
Jia Guangjian Summer 35cm×35cm 2014

 


贾广健 流云浮玉 35cm×35cm 2014年
Jia Guangjian Floating Clouds and Jades 35cm×35cm 2014年

 

    我无意间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没有比画画更简单的事了。这好像是狂言,其实去想想,真是如此。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一管在手,任由你去驰骋,大小由之、轻重由之、深浅由之、多少由之……这还不简单?我也曾赤膊挥毫、挥汗如雨、三矾九染、九朽一罢。看似不简单,但唯畅怀之事也。是大自由,是无我之境界。全因为态度专一而心如止水、无欲则刚。也慢慢地才发觉对待艺术的态度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在我看来,艺术家做艺术以外的任何事都是难事、小事也是大事。态度越是认真就越是自为其难,但不因其难而弃之,也是一种态度。这是艺术家的恒心、诚心、善心,也是功德心。一点点的光辉也许很快被时间的尘埃所淹没了,但终归是存在过的。甚至即使被时间的尘埃所深埋也不用去患得患失,这也就是艺术家应该有的人生态度。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的人生也同普通人无二。不同的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可以看得见的痕迹。艺术家对待人生、对待艺术的态度也都写在了他的作品中了,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有多少的沟沟坎坎,对艺术的一颗初心不改。

 


贾广健 芙蓉花开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Lotus Blossom 50cm×50cm 2018

 


贾广健 非洲鸳鸯茉莉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African Jasmine 50cm×50cm 2018

 


贾广健 红鸟蕉 45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Heliconia Psittacorum 45cm×50cm 2018

 


贾广健 泰国洋兰 50cm×50cm 2018年
Jia Guangjian Thailand Orchid 50cm×50cm 2018

 

    态度决定一切,一切因态度而改变。

    一个真实的我,对于艺术、对于人生、对于工作、对于生活的态度,通过我的作品也许能读懂。

 

以古为新 秀润天成
A Renewal of Tradi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ature

 


贾广健 十里荷香 503cm×193cm 2019年  
Jia Guangjian Lotus in the Pool 503cm×193cm 2019

 

    贾广健在表现主题时无论从画面结构形式还是空间意识上尽心追求阔大、浩然、奇丽的画风以及深邃的意境和静默的诗情,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诗意美。他的花鸟画又是丰富多样的。他对笔墨的领悟使他的写意花鸟既挥洒自然、章法谨严,并把大写意花鸟画放浪不羁的笔法与小写意严整、传情达意的特色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花鸟画放逸之中不失法度。笔墨磊落、色墨浑然,有若风形雨散、润色开花的清新气象,温润古雅而耐人玩味。 ——龙瑞

    贾广健的画中有一种情思的味道,他注意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一种表层的关系,而是有一种情感交流的关系。他的画,这就涉及到他的造型观和笔墨观的问题,他的造型是注重形、注重质、注重味。因为不管是比较工谨的没骨画还是小写意,事物的外在造型一定对艺术家有一定的约束,不能像大写意那样泼放、恣肆,或者不似,但贾广健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叫“亦真亦幻”。贾广健就是一个能够把形、质、味融为一体的画家。 ——刘曦林

    贾广健从陈陈相因的文人画笔墨套路中出来,返归自然、返归现实、返归自我真诚的现代感受。他的艺术继承着传统的精髓,却创造着现代的形式。他的莲荷已全然超越古人孤芳自赏、自叹自怜的情感模式,而勃发着对生命的律动、自然的崇高的热情礼赞。他已全然抛掉了古典的虚静与恬淡,而转向了现代性质的优美与崇高。 ——林木

    贾广健在创作上做到了密而不乱,能够对繁的东西进行简化,对多的东西进行提炼、归纳,使之单纯、使之明了。另外,他的“没骨点染”在用色上也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用水用得非常好,很透亮,是鲜活的,而不是僵死的、灰掉的。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他对当代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进。 ——霍春阳

    贾广健的画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工笔,另一种是写意,但他的写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还是工细,故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他的工笔“写”的成分比较突出,主要是以典雅为主,在明快鲜妍中力求平实。现在的快餐文化时代,在绘画艺术受市场化趋势影响的文化背景中,贾广健对艺术的认真态度,仍旧像虔诚的朝圣者,所以,相信他在以后的发展中,还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陈传席

    贾广健在画面中追求的饱满感也是一般画家所不具备的。传统的花鸟画多是淡雅清秀的折枝花鸟,是一种在极简的笔触中感受花鸟画的趣味。而贾广健喜欢在画面中制造出很多繁复紧密的图示效果,即使荷花、叶片以及花和叶之间的位置与实际不符,甚至同时加入了两三种不同的花卉来充实满构图,也会在贾广健淡雅笔意的转化中给人以空灵、疏淡的感受。 ——尚辉

    贾广健的绘画是在表现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诗意情怀,指向的是画家个体在心灵层面的惬意感。这种超脱的心境说明贾广健的绘画已经回到了传统文人画创作的初衷,即是董其昌所提倡的“烟云供养”状态。无论这种超脱的心境是画家有意或无意的转换,都体现了贾广健在艺术创作上高深的认识与修为。 ——王平

    贾广健的艺术风格源于明清写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的传统,尤其是陈淳大写意笔墨中淋漓疏爽的味道,在他的画面中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他虽然深研传统笔墨精髓,但“师古而不泥古”,在风格的逐渐衍变中渗入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无论是乡间的藕节、秋瓜,还是故园的红花、墨叶,都在他的笔下表现出一种独有的韵致。近些年来,贾广健在风格和题材上做出了许多延展,并尝试在传统花鸟画的物象中融入新的元素,力求呈现出一种清雅的、通透的、生动的画面感受。 ——于洋

 


贾广健 大雨林之芭蕉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Banana in the Rain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大菠萝蜜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Jackfruit color on paper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花开酣艳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Blossom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天趣盎然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A Nature's Vivid Interest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花雨晴天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Sunny Day's Flowers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花开无言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Quite Blossom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春晖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Spring's Sunshine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春发其花秋有其实 136cm×34cm 2017年
Jia Guangjian From Flower to Fruit 136cm×34cm 2017

 


贾广健 苏州写生 50cm×50cm 2016年
Jia Guangjian Sketching Suzhou  ink on paper 50cm×50cm 2016

 


贾广健 苏州写生 50cm×50cm 2016年
Jia Guangjian Sketching Suzhou  ink on paper 
50cm×50cm 2016


贾广健 黄山北海小景 50cm×50cm 2016年
Jia Guangjian Landscape in Yellow Mountain & North Lake  ink on paper 50cm×50cm 2016

 

 

 


“三人行”范扬、何加林、贾广健作品展在河北省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院开幕

“三人行”范扬、何加林、贾广健中国画展9月22日在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院开幕
“三人行”范扬、何加林、贾广健中国画展作品欣赏


贾广健:表现自然花卉的生命质感

贾广健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 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贾广健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 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庆祝建国70周年“文新秀古”贾广健师生作品展在廊坊市开幕
庆祝建国70周年“文新秀古”贾广健师生作品展在廊坊市开幕现场

第五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宫扇作品展在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院开幕
第五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宫扇作品展在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院开幕

贾广健艺术馆更名为贾广健艺术院 2018贾广健花鸟画工作室毕业展开幕
贾广健艺术馆更名为贾广健艺术院 2018贾广健花鸟画工作室毕业展开幕

第四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中国画作品展在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馆开幕
·第四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中国画作品展在永清县贾广健艺术馆开幕


心系家乡,恩报桑梓 “澄怀观道-贾广健艺术精品展”在永清开幕


第三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展亮相贾广健艺术馆


第二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中国画作品展”举行

 

 

 

鹤艺轩

53K
责任编辑:正轩
  • 季家松在创作大幅画作《芦鹤图》 季家松在创作大幅画作《芦鹤图》
  • 董克诚对造型艺术的探索 董克诚对造型艺术的探索
  • 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揭牌 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揭牌
  • 于小冬300幅素描欣赏 于小冬300幅素描欣赏
  • 郑少英书法蠡评:且将文心化墨魂 郑少英书法蠡评:且将文心化墨魂
  • 王冠惠百蔬图:在真中觅得灵性 王冠惠百蔬图:在真中觅得灵性
  • 马明的“三无”、“三不”与“三自” 马明的“三无”、“三不”与“三自”
  • 青年女画家王霞新作摇曳生姿的风情小品 青年女画家王霞新作摇曳生姿的风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