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在天津市棉三创意街区选矿场开幕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在天津市棉三创意街区选矿场开幕。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在天津市棉三创意街区选矿场开幕。
天津美术网讯 12月28日,由竹间书院、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天津住动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在天津市棉三创意街区选矿场开幕。此次展览为青年雕塑家刘军的首次个展,共展出作品20余件,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当下对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艺术探索。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雕塑家于世宏,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景育民,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金岩,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张向玉,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志明,南开大学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迎进,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元,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范敏,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钢,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房中明,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刘金凯,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副教授李迅,清华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评论人范晓楠,天津北辰华夏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书玉,艺术学博士、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梅,竹间书院主理人朱国惠,以及马俊、徐加存、冯世坤、李云涛、李维兵、王深、孙奎利、杨申茂、王海、陈卓、蒋松儒、徐书瑞、康勇峰、祁峰、石磊、焦磊、苏涛、刘颖睿、黄文智、赵展、胡庆彦、许楠、汤耀胜、王宁、李超、徐香林、刘梓封、景晓雷、王立伟、李戬、王凯、窦洪伟、邓典等200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活动。展览开幕仪式由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书法家朱懿主持。
刘军,1979年3月生于天津。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1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BILLY LEE教授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理查·迪肯”当代雕塑高级研究班学习。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认为,在艺术家刘军身上,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于形象思维方面特有的专注力与洞察力。刘军不仅从自己对古器物的收藏之中汲取到佛造像的创作题材,更借由这一长期把玩的过程,体会着中国传统造型的内在韵味。因而,他的雕塑创作饱含对造型、线条乃至所处空间光线的敏感性,以及诸细节的精致感。同时,不可忽略的乃是刘军作为一名当代雕塑家,在文化性的介入、雕塑材料的选择、作品系列的推进等方面的用意,虽然其中的观念性在创作者对文人细腻审美的追求下显得缓和、含蓄了许多。但可喜的是,在刘军近期的创作中,我们得以进一步看到一位当代艺术家的问题意识。这批雕塑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废墟文化”气质,在作品力量的感召下,观者得以通过对物质化雕塑的凝视,产生出对历史、社会、生活诸精神层面的反思。
青年雕塑家刘军对“太湖石”情有独钟,这个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心中一直是只可欣赏,不可过度人工雕凿的文化符号,却被刘军拿过来进行大刀阔斧的实验。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认为,恰恰是因为这种实验,刘军沿着这种思路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在抽象中寻找形象,在一块块太湖石上、在建筑功底的废墟中思考,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对象中延展创作思路,寻找艺术价值的所在。
对此,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景育民认为,从当代艺术的创作语境下,审视判断刘军的作品,基于太湖石创作的“无相”系列作品,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有着他对信仰、文化、现实生活等等方面的独立思考。这些思考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各种表现语境的探索。展览中,他将废墟中的建筑材料赋予了新的生命,这又深化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判断。我想,刘军已经找到了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和作品的独特性呈现。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0年2月28日。(包仲川、刘俊苍)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在天津市棉三创意街区选矿场开幕。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 前言
文 / 范晓楠(清华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作为雕塑家的刘军,石头自然是其艺术创作经常使用的媒介材料,但最近几年他却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石料,这便是“太湖石”。这个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心中一直是只可欣赏,不可过度人工雕凿的文化符号,却被刘军拿过来进行大刀阔斧的实验,究竟这里有怎样的缘由,为何艺术家会对其情有独钟?
石是大自然的创造,由天地元气发生,一气氤氲游荡而为形。中国人爱石,以石来慰藉心灵,并通过石头来品味人生,感悟宇宙的智慧与哲思。石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明清。石头象征着坚定、坚固、顽强以及各种我们所向往的品质,反映出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态度。
刘军自然也对石头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太湖石格外偏爱。在古人看来,太湖石孔孔相扣、蜿蜒的自然型态,经过漫长岁月的变化沉淀而成,承载着大千宇宙,恰恰是这些太湖石孔洞的内空间激发了刘军的灵感。2015年起,他开始尝试直接在太湖石上雕凿,依据石材原有的结构和机理,创作出《无相》系列作品,在保持太湖石原色的基础上,因势取象,将自然的造化与人工塑造完美结合,使作品既具有精致、华美和高贵的气息,又蕴含太湖石古朴天然的格调。
当步入刘军工作室的庭院和室内场域的各个角落,均可见太湖石的摆放与设置,大到院内中心的太湖假山,小到茶台的太湖盆栽,以及正在工作室内创作的各种太湖原石和新进完成的精湛作品。太湖石似乎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每天相伴的日常。
当我漫步于林立在庭院内的《无相》系列作品中时,内心充满好奇,太湖石的奇崛、幽深、婉转、温润以及瘦、透、漏的特征,均被刘军巧妙的利用,依据每方太湖石正负形的精妙结构因材施法,将中国历代佛教造像的经典人物形象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雕塑形象雕凿而出,似乎这些熟悉的身影原本就隐藏于太湖石中,只是借助刘军之手将其幻化而出,陈列在空间中有着融合古今跨越东西的奇妙能量。
别有深意的却是,由于太湖石的百态扭曲与蜿蜒孔洞,使得刘军所基于太湖石上的雕刻形象残缺不全,在依稀可辨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衣纹以及“拈花指”的百态雕琢中,在拉奥孔紧张的肌肉与蟒蛇的缠绕局部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与太湖石的对话。尤其是太湖石中的中国佛教造像,均是无头断手的局部,这立刻让我联想到摆放在刘军工作室陈列架上的历代文物的收藏摆件,这些残缺不全的物件,正是刘军内心深处喜爱与每日把玩的形象。
为何刘军会在太湖石中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和中国历代佛教造像的形象,似乎偶然却也有理可寻:谈起佛教造像,原始佛教是反对祭祀和偶像崇拜的,但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大乘佛教兴起,在印度西北部的键陀罗地区广泛流行,这个地区历来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的深厚影响。于是,希腊式造像艺术的传统迅速与大乘佛教的新概念融合,出现了键陀罗造像,首先影响到两晋时期的天山南麓地区的石窟造像。
东汉末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佛陀塑像这些西来艺术形式和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形成了新的宗教艺术风格,至今仍然留存的四大石窟,多数都是北朝时代形成。唐代佛教中国化形成的禅宗,则对中国艺术的观念和形式又形成重要而微妙影响,在宋元明清民间艺术和文人书画中皆有所表现。佛教造像所蕴涵的宗教神秘感与中国普遍的祈福文化紧密相连,既是文人士大夫精神寄居的依托,也是中国绝大多数民众内心的慰藉。如此看来,刘军从太湖石中窥见到的正是中西文化历史文脉碰撞与交融的记忆。
“无相”系列作品,基于太湖石的自由结构和肌理的丰富性呈现复杂而多层次的美感,夹杂着美感的还有些许的伤痛,残缺的佛教造像遍布于中国各地石窟圣地,也是各大博物馆中普遍展示的形象,铭刻着中国近代以来很多重要石窟、古墓被大规模盗掘的历史记忆,无数佛头与佛手被生生凿取,其惨状难以言表。当我们游历在中国各地的石窟造像圣地时,当我们漫步欧美各大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馆藏区时,历史的碎片凝结成内心深处的伤痛以及精神信仰的出离。
历史与当下的生活境遇不断建构与塑造着人们内心世界的精神诉求。面对全球动荡起伏的政治格局,身处中国飞速发展且多变的政策形势,对未来的难以预测与掌控,对身处现代文明都市生活的逃离,对人与世界,自然与自我的探寻与追问,使得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心中叠加与聚合着各种支离破碎的精神理想与信仰的残片,恰似刘军作品中中西方雕塑形象在假山石中的显象。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积聚的假山石的符号中,还遗存着自然的造化,历史的交融与中国文人精神的内化。
而今,刘军在这些假山石的物质实在中极力拼合的形象,正是他个人探寻内心自我,建构精神依托的过程,其中既包含个体的自觉意识,又承载着时代与集体的现实处境与精神诉求。他在作品中所极力拼合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遗失的信仰。
本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评论人范晓楠致辞。
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梅代表主办方致辞。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致辞。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景育民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金岩致辞。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雕塑家于世宏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志明致辞。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致辞。
青年雕塑家刘军致答谢词。
展览开幕仪式由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书法家朱懿主持。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开幕仪式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开幕仪式现场。
左起:谭勋、常志明、范敏、马驰、刘军在展览开幕仪式现场。
刘军与于世宏、景育民、张向玉、郑金岩、谭勋、赵展、范晓楠、朱国惠、许楠等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谭勋等来宾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范晓楠、景晓雷、朱国惠、邓典等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朱国惠、邓典等在展览现场。
于世宏、刘军、汪亚霏等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贾方舟、杨卫、谭勋、范晓楠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于世宏、张向玉、谭勋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于世宏、赵展、王海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李亚军、高迎进、赵展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王红梅、郭雅琳等来宾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于世宏、景育民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范敏、郑金岩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谭勋、范晓楠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张向玉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张伟力在展览现场。
刘军与景晓雷在展览现场。
郑金岩、范晓楠、朱国惠等在展览现场。
贾方舟、景育民在展览现场。
谭勋、冯薇在展览现场。
马元与来宾在展览现场。
马驰、窦洪伟在展览现场。
马驰、王红梅等在展览现场交谈。
马驰、王立伟、朱国惠在展览现场交谈。
刘军与谭勋、郑金岩、范晓楠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刘军与范敏、谭勋、郑金岩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刘军与郑金岩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马元、郑金岩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李云涛、许楠等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李云涛、许楠等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张伟力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赵展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刘金凯与来宾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贾方舟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景玉民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刘军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刘军与天津广播电视台记者齐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拼合的信仰-刘军雕塑作品展现场。
刘军作品
刘军作品
刘军作品
刘军作品
刘军作品
刘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