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把山水空间分为高远、平远、深远,便把静观推到了面前。静观向内是心境,向外是交触,张旭说书法是流动的。但它是静观的方式,是一种写意。静观是一种精神,以此引申一条线,一个空间,一种笔法,可见一种人格,以此引申一个造型,更是一种文化的缩影,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水”、“行人泪”是平远与高远的空间,而“望长安”与“可怜无数山”是心底深远的造型与空间。“远”是一种静观的方式。平常在自然界空间里传来声音的回响,以及观看黑白照片都有“远”的感觉,冥想更带有“远”的意味,人的一个行为也会传人觉得远而亲切。金农的画像冬日的阳光,白石老人的画似春秋。明代吴从先《小窗自纪》中有“山静昼亦夜,山淡春亦秋,山空暖而寒,山深情亦雨”的诗句,借自然之状的转换,道出了人的一种冷远而沉郁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写意。
高杰作品:云水生雨烟
■ 水墨画为什么叫写意?其原因是纸张技法和工笔不同,生宣纸是渗化的,毛笔落在纸上容不得慢慢地一点点地去制作,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即兴性很强,注入情感直截了当。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画,画到最后是画修养,你有多少本事,多少修养,多少文化底蕴全部都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甚至做不得半点假,它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还是故弄玄虚和欺诈。
高杰作品:高原秋收
■ 刘勰于《文心雕龙·神思》中也明确说明“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此盖驭文之首求,谋篇之大端”,他还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诵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手?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段话的内容值得我们神思:首先,他提及了创作主题如何使客体从感受转化来的意象是作品表达出来的心志是品评的核心标准,,境界深广才是作品的生民。在这里“神与物游”成为创造富有独特艺术美的作品的必要过程,二“悄然动容”并非故作多情,牵强附会的自我欣赏,而是在艰苦的学养修炼后,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审美愉悦和“思理”相结合的充满人文特性的意象意境。也是说,写意无处不在。
高杰作品:山雨欲来
■ 现实生活的人和事在一般人的眼里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意义,而在画家眼里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由于画家观察生活的角度和常人不同之故。不同的画家个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其发现和传达感情细节的方式必然不同。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发现与自我感受必然不同。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发现与自我感受相同的“细节”正是对人类本身的认知,这与“意象”造型是相通相连的。所以画中国画必须坚持写意。我们必须学会学好中国画的写意。
高杰作品:秋山揽胜图
■ 中国画最鼎盛时期,应居于宋朝。回观宋代自开国以来,屡受外侮,武运不兴而文运特胜,其思想绵延至于元、明尤受其影响,然则宋朝之特色,可谓居于文人而非属于武人。故亦可谓中国文艺复兴之时代。学者各发挥研究之精神,集理学之大成,而为古今思想发达史上一大关键。而艺术绘画亦由此焕发。盖其精神脱离实例方面,以表示超世无我之理想,其中不免含有佛法之趣味,即以绘画而论,不仅于注意形似色彩,且趋重于气韵生动;不专为它用纸装饰,且 自然之玩赏。当时各种画派并出,成一代之风尚。岂非文学、哲理、思想精神之体现。
高杰作品:雨迎晨山
■ 在宋朝前期山水画形成艺术高峰。董源、李成、范宽三家鼎立。李成字咸熙,长安人,唐之宗室。五代战乱之际,流寓四方,后避地于营邱,故世以李营邱称之。父祖以文学闻于时,成善居文,气调不凡。初师事关仝,后逐自成一家。惜墨如金,好似直擦之皴法写平远寒林。其树木做结处不用墨圈,但下一大点,通身以淡墨空过。其雪景、峰峦、林屋皆用淡墨,水天空处全以胡粉填之,其山之体貌称为古今独步。李成之画派有众多传人,先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后有郭熙、高克恭,都是宋代高手。
高杰作品:山村春来早
■ 郭熙,河南人,世称郭和阳。熙晚年著有《山水训》,创三远之法:高远、深远、平远是也。其论画曰:“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 大人达士,不拘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又曰:“凡一景之画,不已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格勤以周之,不格则景不完。故积隋气而强之者,其亦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挑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而不齐,此不格勤之弊也。故不决则失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也。”又曰:“世人只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槃礡,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说出了郭熙多年对中国画写意的深刻体会和绘画艺术的真谛与写意画要直达胸襟的体验。
高杰作品:繁花似锦
■ 现在,我们每当翻阅北宋大画家李成的山水画都为其营造的山水淡境所倾倒,那漂浮在山水林泉之间的淡墨轻烟总是让人思悠悠如梦如幻。米芾《画史》说:“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李成的山水画是一种清刚淡雅的美,《宣和画谱》称其为“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就因了一个“淡”字。
高杰作品:访友图
■ 淡景是极高境界的美,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淡,象征着含蓄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古往今来的大画家无一不是在淡字上做足了文章,淡是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我们欣赏古今中国画的杰作时,无不从那似不经意的远景中感到冲淡而悠远的神韵,使人的精神为之超脱。我感到清淡是中国写意画的最高、最深远的境界,梅至俞诗:“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写诗与作画是同一道理。“淡”是一种写意。抒发画家心胸宽阔,淡泊名利的情操和广阔胸襟。
高杰作品:峡江帆影
■ 清石涛题画曰:“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至落笔时,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峭,勿敞神,勿太舒……”,中国画的创作要求作者心平气和、思绪沉静而无杂念(如高僧做法,一心向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使意念在所画的每一笔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画意达到凝神通神的高境界。达到画既是我我即是画,物我两忘,传统与自然的融汇,笔墨与心象的贯通。从而给人以宁静致远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使观者得到精神上的抚慰或愉悦。
高杰作品:峨眉欲雨图
■ 当下,让人最不理解和接受的所谓“研究”,“前沿”之类符号作品,草草几笔甚至是用干笔在宣纸上搓那么两下,不知是东是西,也不知是图是像,满纸充斥着躁动不安的心绪,还美其名曰:什么“研究”、“动态”、“前沿”、“心像”等动人词汇来蒙人,真是贻害大方。再有一种是千山一面,千人一面,千画一面,如现代工厂生产线出来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绘画的艺术和画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谈不上技法、章法不同变化,这些为了迎合低级市场所生产的粗俗之作完全是艺术品中的垃圾,应该坚决清除。笔者认为当今除以上种种情形外,在艺术圈中所流行的躁气、俗气(低俗、媚俗、艳俗)、市井气和脂粉气也是目前面急待医治的疾病。诸多现象,都与中国画失去了传统文化品格有关。
高杰作品:山居图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哲学奥妙无穷,中国画则是在中国文化及中国哲学影响下的一个载体。先哲们认为宇宙本来是一个混沌不清滚动变化的气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后来逐渐分两仪,变四向,演八卦,生万物,因此就产生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学说,“万物乃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老子》)的哲学思想。阴阳乃东方哲学之主体,万物则是在这一主体中演变生出的不同客体,而气则是贯穿阴阳滋生万物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在这一哲学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画中就产生了知白守黑的法则,刚柔并济的用笔规律,虚实相生的整体变化……。因此清代石涛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高杰作品:山路漫漫
■ 作为一幅中国画,如果太虚则空洞无物,如上古混沌状态阴阳不分,还不能滋生万物。太实则阳气过盛,缺少阴柔之美,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枯燥与乏味感。只有阴阳互动、刚柔相济、和谐共存才能达到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就有了文气、雅气、静气、书卷气、高古之气以及躁气、俗气、霸气、市井气、脂粉气等等书画品格的高下差异。差异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了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修养。
高杰作品:孤树人家
■ 实际上,读万卷书即是“师古人”,而“行万里路”就是古人早就说过的“师造化”。通过读万卷书,进入古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才能体悟传统文化奥妙所在。不仅远古哲学思想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延绵和传承的,而且在这一传承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和感悟古人的心路历程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这对于我们面对现在这样一个新时期,如何思考中国画的现在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高杰作品:童年的记忆
■ 当代中国画,之所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离古人太远了,我们对传统的哲学文化的认识太陌生了,以至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本质和本来面貌。作为中国画家,师古人的途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临摹和研读古典作品,这无须多言,因为早在六朝谢赫《六法论》中,就有“传移模写”一说,实际上就是说中国画需要通过临摹来师法和传承。而“师造化”,不仅是因为中国画就是直接来源于“造化”,而且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通过“师造化”才能完善自我风格的塑造。
高杰作品:悟道
■ 在中国画的研习过程中,笔者既遵循着古人早已总结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的进行着中国画的创作探索。那么是否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就是“古画”呢?当然不是。因为每个人对古人的理解不同,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当然也不同,因此不可能画出与古人相同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画出与他人一样的作品。或者说,我的创作时加入了个人审美品位的作品。以此也可以说,所谓中国画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对中国画的不同理解和感悟,而且这一理解感悟既融入了传统的文化品格,也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也因此,所谓创新决不是画室里的闭门造车,而是读万卷书师古人、行万里路师造化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