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水彩女画家田同芬笔下的五大道小洋楼 承载往事的旧居更有味道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20-07-07 15:55

 

    田同芬笔下的五大道小洋楼

  口述 田同芬  采写 徐雪霏

  一直从事美术相关工作的田同芬退休后开始专心绘画创作,从小生活在五大道上的她对这里一直有很深的情感,她拿起画笔描绘五大道的点滴细节,以水彩画的形式,把精彩纷呈的小洋楼定格在画卷上。至今,她已经画了上百幅天津小洋楼,每一幅画面都呈现出温暖、美好的色调,带给人直抵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人生一半时光在五大道度过

  每幢老房子都像老朋友一样

  我是“50后”,人生中几乎一半的时光都是在五大道度过的,这里的每幢老房子、每条街道对我来说都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我对这里有一份很深的情结。

  我从小就生活在五大道,家住在马场道上的一幢洋楼里。中学时我在马场道上的新华中学上学,工作后每天上班也都要经过马场道、新华路。那时候的五大道是天津最幽静、惬意的街道,放学后我跟同学手拉手走在街上,道路两旁的树阴遮蔽,几乎看不到什么汽车,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多,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安静极了,家家户户都是花园洋房,非常漂亮。

  那时候父母还常带我去马场道上的干部俱乐部。那地方过去是“英国乡谊俱乐部”,进去后有一个大花园,往里走是宴会厅和剧院,剧院很气派,能放电影也能演戏剧。舞厅也是独一无二的,地板下装着弹簧,跳舞时人踩在上面一颤一颤的,另外还有台球厅、游泳馆。这些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那个年代非常罕见。这幢有上百年历史的建筑到现在还保存完好,让人特别欣慰。

  多年以前,有一次我走在重庆道上,看见一幢非常漂亮的小洋楼,一闪念,就想把它画下来。可是等我过了一周再去的时候,它的外观全变了,小洋楼的主人给它刷上了新油漆。那一瞬间,我觉得实在太可惜了,以后再也见不着这幢小洋楼本来的样子了。

  这些年我几乎走遍了五大道、解放北路、赤峰道、意大利风情区等旧时租界地的每一条街道,当我看到有些小洋楼被拆除了,有些小洋楼被过度粉饰甚至破坏得面目全非,我突然有一种要留住历史瞬间的想法,我想用画笔抒发自己对这些古老建筑的情感。我开始画“天津小洋楼系列”,我想,一定要把天津值得纪念的小洋楼全画下来,把它们原本的模样在画面上定格。

  退休后开始画五大道小洋楼

  承载往事的旧居更有味道

  我正式开始画五大道上的小洋楼是从我退休后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我用那种装胶卷的傻瓜相机拍过很多老房子的照片,有些老建筑还没被拆除,现在想来这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纪念。

  刚开始画这些老房子时,因为考虑到画的都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所以我很在意细节上的真实。比如很多小洋楼都有地下室,有的隐藏在房子底下,有的一半儿窗户露在地面上;再比如和平路上的东莱银行旧址大楼,外檐有多少根柱子我都画得清清楚楚。我会找到每个建筑最合适的角度,再考虑绘画的结构和色彩的搭配,直到脑海里逐渐形成一个完美的场景,才动笔将它呈现出来。

  起初我是觉得哪幢房子好看就画哪幢,后来发现好看的房子实在太多了,就决定画那些承载着天津往事的名人旧居。例如赤峰道上的张学良旧居,如今是一家饭店,有一天傍晚我路过那里,看院子里有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停在角落,仿佛是从历史中穿越而来的。其实那就是饭店的一件装饰品,但画面特别美好,给人一种十分宁静的感觉,我拿相机拍下了这个画面,也就有了我画笔下的张学良旧居。

  民园附近的顾维钧旧居是我进去次数最多的小洋楼,因为那里是我爱人曾经的工作单位。那幢小洋楼里里外外都保护得非常好,能直观看到它过去的样子。顾维钧旧居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过去这种西洋古典洋楼里用的都是从菲律宾进口的木地板,门窗的材质、装饰也很有讲究,刻着特别漂亮的花纹,室内有壁炉,房间布置得既气派又舒适,卫生间是过去非常少见的抽水马桶和浴缸,很多影视作品都去那取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我画起来就更有感情。

  位于睦南道与河北路交口的“疙瘩楼”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旧居,我有个同学就住在那儿,我小时候常去楼里玩儿。几年前我故地重游,从外观看似乎没什么变化,可走进里面才发现,房子的内部改变了很多,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这些年来,我创作了一百多幅天津小洋楼系列作品,比如吉鸿昌、张自忠、徐世昌、张学良、张学铭、顾维钧、梁启超、曹禺、马连良、宋棐卿的旧居,还有庆王府、静园、张园、圣功女校(今新华中学)、天津工商学院旧址(今天津外国语大学)、英国乡谊俱乐部(今干部俱乐部)等,这些建筑都有很深的历史底蕴,记录着天津的发展变迁,想要画好有一定难度。动笔前我会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创作时也会加入我个人的理解,希望人们从画中感受到建筑的美。

  不断探索绘画技巧

  让小洋楼变得更厚重美好

  我从小就喜欢美术,这些年来做的事情也一直与美术有关。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我一直在天津地毯进出口公司做图案设计师。我想我对精致和完美的追求,也得益于在地毯公司的那段经历。那时候天津地毯的主要客户都是外商,我们经常去各个国家考察学习,参加国际博览会,感受他们的文化艺术、建筑氛围、生活方式,再根据当地的人文风貌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地毯。

  故宫、北京四合院、云南古村落、台儿庄古城、江南古镇,乃至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凡是我到过的地方,我都会采风写生,画下当地的古建筑,那种美感和历史沧桑让我心生敬畏。

  我喜欢自然的东西,例如花草树木,喜欢事物本来的样子,这和建筑也有相通的地方。记得我去柬埔寨,看到很多庙宇和上百年的树木纠缠在一起,没办法分开,当地政府出资保护这些树木。这让我十分感慨,印象中五大道原来也有很多大树,盘根错节,可惜现在少多了,如果当年能一直保护下来,五大道就更漂亮了。

  有时我挺后悔,为什么没早点儿去做这件事。看着现在的五大道,慢慢变得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我就想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画,画得越多越好,我在跟时间赛跑。

  天津的这些小洋楼不单单具有建筑学上的美感,更有历经百年岁月沉淀的沧桑气韵,所以我很想画出这些建筑所具有的厚重感。每次画画时,我心里都很平静,没有任何杂念。我画的小洋楼很多都是冬天的场景,因为冬天的树没有浓密的枝叶,反而更能凸显建筑本身的美感。我笔下的冬天并不萧瑟,反而能带给人一份舒适的温暖。

  我一直不太满意自己的作品,也在不断探索画好小洋楼的技巧,我渐渐发现,不同光线照射下建筑外墙本来的颜色会发生改变,不同天气会影响建筑带给人的感觉。深绿色的窗帘在光照下可能会变成黄绿色,夕阳照在橘红色的汽车上,会呈现出一种迷人的色调。夕阳下,哪怕是一个土墩都可以特别美,但有些地处阴面的小洋楼,虽然很漂亮,却很难找到那种美感。

  记得画马场道上的达文士楼时,那幢小楼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但是在“阴山背后”,我去了很多次都没找到理想的角度。我都是下午去的,想想不如换个时间,有一天早晨我到了那里,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理想的画面。这个发现让我笔下的小洋楼变得更沉静、更美好,也让我明白,要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出厚重、温暖的感觉,除了靠色调、靠角度,还要靠画家的情感。(文字来源:天津日报)

 

田同芬

 

    田同芬,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钢笔画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民革画院、天津和平政协书画院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水彩画作品多次入选亚细亚水彩画联盟展、亚洲四国交流展、国际美术交流展,入选天津水彩画名家邀请展,天津美协大美天津、写生天津作品展,入选京津冀水彩名家邀请展,入编当代水彩名家作品选,2016年入选秋色彩韵—8人水彩画新作展,创作的水彩画天津小洋楼及名人旧居系列接受天津《城市快报》、《天津日报》《求贤》杂志专访,并作了专题报道等。

 

 

田同芬作品:《静园》

 

田同芬作品:《梁启超饮冰室》

 

田同芬作品:《张绍曾旧居》

 

田同芬作品:《睦南道街景》

 

田同芬作品:《香港大楼》

 

田同芬作品:《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田同芬作品:《马场道革新里11号》

 

田同芬作品:《孙季鲁旧居》

 

田同芬作品:《香港路1号》

 

田同芬作品:《张鸣歧旧居》

 

田同芬作品:《张学良旧居》

 

田同芬作品:《郑诵先旧居》

 

田同芬作品:《德国武官公寓旧址》

 

田同芬作品:《顾维钧旧居》

 

田同芬作品:《解放南路三联公馆旧址》

 

田同芬作品:《疙瘩楼》

 

田同芬作品:《马场道154号》

 

田同芬作品:《吴泰勋旧居》

 

田同芬作品:《英国乡谊俱乐部主楼旧址》

 

田同芬作品:《圣功女学校旧居》

 

田同芬作品:《徐世昌旧居》

 

 

 

 

 

 

53K
责任编辑:正轩
  • 孟庆占为“抗疫英雄”造像 孟庆占为“抗疫英雄”造像
  • 王明亮《和平共处》献礼抗疫 王明亮《和平共处》献礼抗疫
  • 李毅峰:中国画的哲学归属 李毅峰:中国画的哲学归属
  • 郑连群:以诗思文心入画 郑连群:以诗思文心入画
  • 冯字锦为举国抗疫祈福 冯字锦为举国抗疫祈福
  • 王惠民创作长卷《百鸟迎春图》 王惠民创作长卷《百鸟迎春图》
  • 尹沧海庚子正月纪事 尹沧海庚子正月纪事
  • 萧沉印作一览 萧沉印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