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上藏龟——王炳柏甲骨文书画艺术展”将于7月18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天津美术网讯 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津市西青区文化馆、西青区李七庄街邓店村十月书画院、李强庄街程村卫南洼画院承办的“沽上藏龟——王炳柏甲骨文书画艺术展”将于7月18日至8月1日期间在天津美术馆精彩亮相。届时将展出王炳柏甲骨文书画作品130余件,包括各种不同笔法的甲骨文和据有古典民俗文化的中国画。
王炳柏
王炳柏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西青区李七庄邓店十月画社社员。此次展出作品是其近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之后创作的新作,他用甲骨文艺术表现民谚俗语,展现民族智慧,使人感觉古老而润秀,开拓出民间文化研究新气象,促进了甲骨文书法的普及与传承,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沽上藏龟——王炳柏甲骨文书画艺术展 前言
习近平主席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发表重要讲话:“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加倍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提起甲骨文与天津的渊源,要从发现之时说起。一百二十年前,在天津老城厢西门外,天津周边及外阜经商从业的三教九流之人所租赁购买置业之地,属西青程村顾家所有。顾家雇佣村里王信王三爷为账房先生,当地一条繁荣的街道命名为顾家街(解放后该街改名为故物场大街),断断续续长约四华里。这里开有大车店、棺材铺、小客栈、点心铺、估衣店、柴火店、花鸟鱼虫铺,这些都是在程村顾家地界增建租用的棚户。随着商业发展繁盛,清末天津金石学者王襄等许多文史家纷纷在程村地界租用店铺经营居住。那时,河南安阳商人经石家庄、沧州、静海、杨柳青,走“马、谢、祁、娄、蒋”运河沿岸的村庄,到达天津城西门外顾家街贩卖甲骨等其他商品。王襄留意到,这些甲骨片上刻有小字,遂开始收购,因资金不足,只捡便宜的小块甲骨购买。由于程村王信是顾家街的账房先生,家中也存有两块甲骨。时至今日,恰逢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走访了王信的后人,据他们说,家里长辈每逢过年便会将珍藏的甲骨文片拿出观赏。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津沽卫南洼人,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接触甲骨文以后,进行挖掘和搜集并书契创作。
天津与甲骨文的渊源
中国近代学术大家王国维有言:“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而甲骨文的发现,考证了商朝历史,将中华文明历史前推了1000年,并影响了世界文明史,无疑是最重要的历史发现。
天津与甲骨文的渊源颇深,早在1898年,河南安阳古董商人范寿轩来到天津,遇见王襄与孟广慧,告知一种刻有文字的龟壳骨片,素来研究文史的王襄意识到此物可能是有价值的古简,遂让其下次来津时捎带。
1899年,范寿轩再来津,在城西门外马蛐店(属西青程村顾家土地,顾家街)将捎带的甲骨文片与王襄交易,王襄因经济拮据,故只购买了三片甲骨,从此以后,甲骨文之谜才被揭开,王襄便成为有史可查的最早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据他记载,城西门外马蛐店,就是最早的甲骨文交易地点。
王襄(1876—1965)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他曾担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1959年天津市书法研究会在天津市文史馆成立,他出任首任会长,直至逝世。
孟广慧(1868—1941),字应尘、定生,号白云山人、君子泉,天津人,亚圣孟子之裔,书法家。孟广慧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书法家”。他于各种书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特别擅长隶书和行书。
山高水长
王襄宴请范先生图
秋天来到卫南洼
算 程村老者藏甲骨
故乡老井
亲娘养育
运河往事
红利心向众
妙手多为民
一厅图书藏典宝
两面新楼展文旅
文化连鼎彝
甲骨契历史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殷商卜龟三千四百岁
重光契成五百八十联
天津西面杨柳青
那里故事喜欢听
年画起初最神奇
战乱没见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