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墨海似闲庭——李锋书法作品赏析
李锋
李锋,别署清剑,1962年生于天津。现为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书法作品30余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正书展、行草展、楹联展、名家邀请展、书法百家精品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中国书协名家系列工程500家书法精品展等多项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共中央党校、孔子博物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馆、周邓纪念馆等收藏。2006年被天津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被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评为“五个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出版有《李锋书法艺术》、《李锋书法作品集》。
信步墨海似闲庭——李锋先生书法赏析
王炳学
很早就关注李锋先生的书法,接触不多,见到他多是在天津书协组织的有关活动上,作为中国书协理事、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很多活动,都能见到李锋先生的身影。谦逊、热情是李锋先生给我留下的比较深的印象。除去书协活动,就很少听到他的消息。感觉李锋先生是一个比较随和低调的书家,不刻意宣传与张扬,踏踏实实写自己的字,在笔墨中陶冶性情,过一份悠闲恬淡的日子。
清·王又曾《桐江》诗
树色浇篷翠,岚光瞥眼经。
来探群壑秀,一上合江亭。
细雨乌犍立,江沙白鸟停。
隐君如可访,佳句乞吾灵。
清·吴锡麒《韬光庵》诗
峰头迷竹色,天上落泉声。
直逼云烟入,时疑风雨生。
到门无鸟语,采药见僧行。
顿豁登高目,江湖夕照明。
宋 秦观《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李锋先生很早成名,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六届、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一、二届行草书法大展,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一、四、五届楹联展,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十三届“群星奖”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四、五届百家精品展,中日书法交流展,第一回中韩书艺家作品展,获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首届“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获天津市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荣拥天津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貌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明·居节《晚坐》
鸦背夕阳尽,柴门暮色初。
山寒渐风露,人语半樵渔。
落叶闻砧急,芦花映日疏。
年年楚江上,不见雁将书。
唐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一连串的含金量很高的荣誉是对一名书家的认可和褒奖,同时更是李锋先生书法艺术创作水平的体现。
李锋先生受父亲影响,早年主攻国画,师从于天津著名画家孙克纲、于复千两位先生,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天津市美展。正在其在美术事业上暂露头角之时,在老师的提示下,为了提高绘画落款的书写能力,他开始练习书法,没想到无心栽柳柳成荫,书法为他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从此,书法研究成为了他的主业。
登黄鹤楼歌赤壁赋
磨青铁砚读白云诗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蝉声鸣古寺
鸟影度寒塘
李锋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行草书研究,在其笔墨痕迹中有二王意蕴、有孙过庭的影子、有颠张狂素的传承、有宋四家的笔墨元素、有元明诸家的洒脱遗痕,集百家熔于一炉,信笔而行、率意挥洒,便形成了李锋行草书强烈的个人面目。从作品背后,我们可以体察出李锋先生专注行草书的一片痴情,可以看出他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和专注。将历代帖学大家的优势集于一身,而在作品中,在笔墨的生发中,没有一点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是简单的笔墨组合,是其在三十余年的笔墨研习中的融会贯通,最后达到自然圆融的笔墨意象的较高境界。
宠辱不惊
剑胆琴心
返璞归真
波澜不惊
欣赏李锋先生行草书线条的韵致。生动流畅、云水生风,线条弹性十足,特别是映带萦绕和不经意间拉伸的细线条,如同刚刚调试完的琴弦,轻抚慢拨铮铮有声,读其作品,如同与竹林七贤一起月下抚琴高歌,对月把酒,自有一番风骨;又如同欣赏诸葛孔明“我正在城头观山景”的西皮二六,鼓瑟琴韵,疾徐收放,自然潇洒,飒利筋道,质感强烈,在线条的运行中,我们彷佛看到笔墨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绕过山石、穿过林木,或急转直下、或舒缓慢行,一路蹀躞起伏,嘤嘤淙淙,轻松地、欢快地自由流动,一路走来,由笔墨臆造了无尽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章法布局自然率意,没有任何做作和精心布置的痕迹。读李锋先生作品,白纸黑墨,清爽自然,没有时下流行的拼接和章法布局的刻意布排,或横或竖,传统规整,但在笔墨运行中对章法布局的驾轻就熟之感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墨色变化随笔墨自然生色,浓淡干湿枯彰显自如,在墨色自然变化和粗细笔道的转换中,突出了作品的立体感、厚重感;布白大方得体,气韵生动;字与字、行与行大小错落,疏密关系,上下连接,左右穿插避让,各种关系处理的微妙贴切。欣赏李锋先生的行草书,不是颜色拼接搭配的视觉冲击,而是在传统审美意象的引导下,其线条、墨色以及映带环绕间的那种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气韵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张力。
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读李锋先生行草书作品,你会被他作品中的那种雅致宁静,又有一些萧散悠闲的书写感觉所影响,轻歌曼舞、信步闲庭、魏晋精神、江左风流,在笔墨间感觉到的更是一种淡定从容的神韵。这种情致,是其行草书风格的最大特点,也是带有明显个性标记的个人风格。其实,书法最高境界就是无欲无求、任情恣肆的一种生活状态,是精神的、是性情的,不为创作而创作,“无意于佳乃佳”,书写的只是一种徜徉笔墨间的愉悦感觉。我没有见过李峰先生写字,但能感觉到他的书写状态,享受着、愉悦着、快乐着、挥洒着、幸福着,在墨韵清香中点化人生、升华人生。
书法家、美术评论家王炳学
王炳学:学津书院创始人,别署墨雨轩主,50岁后以得山楼主行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画院院士,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南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沙孟海书学院研究员、当代书法网专栏作家、天津美术网首席评论员,供职于中国书画报社。
清·吴锡麒《韬光庵》
峰头迷竹色,天上落泉声。
直逼云烟入,时疑风雨生。
到门无鸟语,采药见僧行。
顿豁登高目,江湖夕照明。
春声蜂绕屋
晴意鸟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