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佩英在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监审观感:建立严格规范的评审制度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
建立严格规范的评审制度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监审观感
邵佩英
有幸接到通知赴山东临沂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活动,首次担任监委工作,深感使命光荣。这是中国书法传媒集团面向18岁以下、10岁以上青少年书法作者而举办的第一次展览,因此在赴临沂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展览作品会是什么面貌?全国青少年书法创作的现状是喜是忧?会不会带有“成人化色彩”?评审出来的作品能否被多数人认可?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现场。
这次展览是在今年突发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举办的。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地书法展览不多,因此备受全国书法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书法作者甚至包括作者家长的密切关注。主办方开始估计来稿在五六千件之间,没想到竟然收到来稿作品11204件。从来稿书体的分布看,楷书作品最多,达5477件,篆书最少仅有739件。初评分成两组,两组淘汰下来的作品全部交与复审组。复审组由三名监委组成,除了对评委过程实行监督之外,还要对淘汰下来的作品进行全面核查。这样就确保了所有投稿作品经过两轮评审,避免发生“遗珠之憾”。也就是说,如果觉得初评被淘汰下来的作品还觉得可以的话,又被“捞”了回来进入复评。进入复评的作品统一悬挂起来,然后要在打票之前进行审读。在这个环节又淘汰了不少,又经过了几番审查、评判、打分、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了301件作品入展,进入“公示期”。至此,整个展览的评审活动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过紧张的三天评审,公示的入展作者名单已经正式发布,期待复试后的最终结果是各方都比较满意的。
我作为监委参与了评审的全过程,评审结束三天之后还是有想说的话,不妨一一道来,与大家讨论。
首先,通过此次评审发现青少年书法作者们在选择书写的内容(文本)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发现大量临摹作品,既有临摹历代法书经典的,也有临摹当代书家作品的,当然包括明显“抄袭”的。比如,直接在落款处注明“临某某某”,这类作品不少,多数在初评就被淘汰掉了。二是隐蔽性临摹作品不在少数。作者明明知道写的是临摹作品,却假装或冒充原创作品。比如,有件篆书作品是从已经出版过的《王福庵篆书咏怀诗》中摘选部分古诗临摹的,字形写的是一模一样,丝毫没有改变的地方,却落款“古诗Ⅹ首”,显然作者是抽取一段内容临写的。这样书写的“作品”并不是本次展览所要求的原创性作品。或许是作者没有看懂展览的“征稿启事”,或者是把投稿临帖展的作品误投这个展览来了。不好说。还有学写宋徽宗瘦金书体的,内容是“千字文”。不用说,这就是临《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的。三是对文体分类、概念不清。有些作者把古代一些名言警句清言雅言,认为前后两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就当作了对联书写,或落款“联曰……”或按对联格式创作,其实所书写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对联。再有自己明明写的是词,落款却注明“某某某诗词”。有名的长联“沧海日赤城霞……”很多书法作者都注明是“邓石如联”,事实是邓石如曾经书写过而已,真正的作者是明代的陈继儒,那是他在《小窗幽记》中的清言。这类“张冠李戴”的问题不少。
其次,作品的形式、格式上问题比较突出。当入围复评、终评作品被悬挂起来后,评委们无不感叹青少年书法作品“成人化倾向”的无奈。换句话说,一眼望去就是成人投来的作品,没有一丝青少年的面貌。大家不知道究竟是青少年书法作者按一般国展作品格式自己设计的,还是在成人辅导老师或家长帮忙下精心安排布局的。总之,单从作品的形式感上看,遮盖上落款处“十一岁书”几个字,就是一件标准的成人书写的作品。而大部分作品只在背书上有铅笔字注明作者年龄,而作品的外在形式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青少年作者的气息。无论是大字挥洒自如的豪迈之气,还是蝇头小楷精细典雅的准确到位,都让评委惊叹作者的“少年老成”。甚至有评委认为个别作品放进“兰亭奖”候选作品也不逊色!落款处的信息也会引起大家的争议。比如大字气势奔放,用笔洒脱,落款却稚嫩的像个刚拿毛笔的娃娃。不协调的画面,让评委们怀疑大字一定是成人代笔写的。
其三,书写材料的广泛性与色彩的多样性是把“双刃剑”。从最后公示的作品看,纯白色作品依然是少数,大致不超过两成。并非评委“好色”,而是大量来稿均为通过拼接、打格或选择有色纸张创作的。从审美角度看,纸张颜色、材料新颖可能会为作品“增色”不少,但同时也会影响墨色变化,也可能会损伤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
其四,“代笔”现象肯定存在,如何杜绝,怎么杜绝是个“头疼”的问题。几件作品虽然不是同时投来的,却长的像“克隆”出来的一样。翻捡背后的个人信息才恍然大悟,居然是同一个省市同一个地方。虽然作者姓名不一样,但书写的内容一样,拼接手段一样,创作格式一样。初步判断为同一辅导老师所为。至于会不会为辅导老师“代笔”不得而知,只能看复试了。
“代笔”现象是近十年书坛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了。受名利思想做怪,有些作者自己的技法水平欠佳,就让高手代笔创作。甚至达成默契,入展了要回报高手。各级书协对此也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治理,坚决打击,杜绝“代笔”现象的发生。“代笔”如果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可耻的也是可怕的。一旦因“代笔”而入展,势必会让这些青少年作者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原来是可以通过“造假”手段获取“功名”的。这将严重影响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从长远角度、发展视野看对通过“代笔”而入展的作者来说是不好的。既使入展了,作为未成年人他心里也是矛盾的,不健康的。面对一件不是自己书写的却堂而皇之挂在展厅里的“作品”,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不敢直视。恐怕对其一生都会是负面影响的。
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规定,坚决制止“代笔”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书法作者建立正确的“入展观”、价值观。家长也要主动对“代笔”现象说“不”!从而在社会层面形成广泛共识,净化书法展赛的健康环境,让展览回归本源,回归理性。在健康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复兴。
邵佩英在评审现场。
邵佩英,男,1962年7月生,天津汉沽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一级美术师职称。师从孙伯翔、韩天衡。
篆书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翁同龢书法奖”(全国十人之一),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全国奖,2013—2015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提名奖;曾入展全国第七、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全国第二、三届正书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
曾担任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二届临帖作品展、全国第二届大字艺术展、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和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展评委。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