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香阁画事之六:萧朗先生的意外收获
六 【 意 外 收 获 】
文革期间萧朗先生携老妻幼子被下放到广西凤山县。离开天津时,萧朗先生将本来就不多的家产匆匆处理掉,一家三口人的行李中只有一些衣服被褥和家被抄后所剩无几的破笔、残墨还有一些老旧的宣纸。当时所带的东西,除了生活所需,余下的只能给不死的艺术之心带来些许安慰,根本想不到未来能派上用场并还有意外收获。
1979年,萧朗先生落实政策,携家人又回到了阔别近10年的天津。与离津时一样,全家人的行李依然不是很多,但那些随之返回的破笔、残墨还有老旧宣纸与这些年在广西的画作、画稿等一起,不仅是全部行囊中的主角,而且还成了萧朗先生艺术家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还包含着一些有趣的故事。
萧朗先生和夫人 (摄于1986年)
回津数年后的一天,萧朗先生在找东西时,无意中在几卷宣纸里发现了多张自己早年的作品。这些旧作多数没有章款,也许正因为如此,才逃过了文革中被抄走的厄运。其中有一张引起了萧先生老伴儿的注意。据老伴儿回忆,这张作品是她在广西南宁整理由天津带去的小镜框时,在镜框后面的旧报纸里发现的,当时因萧朗先生不在家,就顺手卷在了一卷宣纸里,时间一久就忘记了。后来它又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萧先生戏剧性地辗转回到了天津。这竟然还是一张章款全齐的作品,名为《多寿》。
多寿 1959
《多寿》创作于1959年,当时萧朗先生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际处调入天津市第四女子中学教美术课已经三年了。能回到阔别多年的美术领域,整日与笔墨为伴,令他心情异常舒畅,这在《多寿》这幅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出来。完美无暇的构图,刚劲浑厚的笔触,酣畅淋漓的水墨,温润典雅的色彩,以及满满的白石老人风韵,使之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其他几张作品,萧朗先生当时看了看,除了《猫与布老虎》和《浴罢》外,余下的似乎都觉得不很满意,便又随手卷进了宣纸卷中。这一晃就到了萧朗先生的晚年。一天萧朗先生的女儿萧玫在找东西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它们,并马上呈给萧朗先生,于是有的题款盖章,有的补章,几件作品瞬间完成,这其中还有两件参加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萧朗百年诞辰书画艺术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村鸣 1956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夏塘 1957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鸣 1959
初鸣 1960
牵牛竹子(画稿) 1963
·“大匠之园-萧朗先生花鸟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术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