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著名画家赵作梁先生:笔墨有情趣 风格在其中
由鹤艺轩主办、天津美术网协办的“迎中秋、庆国庆——赵作梁花鸟画作品展”将于2020年9月18日下午2:30在河东区真理道43号德通文化园一楼“鹤艺轩”开幕。画展将展出津门画家赵作梁先生创作的花鸟画作品50余幅。
赵作梁,1944年生于静海。自幼喜欢涂鸦,曾在文化宫美术创作班旁听,教师是萧郎、溥佐先生。这期间对国画初知一、二,长了见识。年稍长上了专业学校,在马翰章等先生的教导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往后的几十年里在授课之暇,拜师访友,其间得到孙其峰先生的悉心指导,受益颇多。又上朔八大、石涛、以及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诸家,笔耕不辍,遨游于笔墨之中,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虽本人生性散淡,不求闻达,秉承“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的想法,默默耕耘,但是为了交流作品《高秋》获“讲话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大泽深处》曾赴香港展出并刊于《天津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作品集》,《池畔》入选《中国当代国画集萃》。理论文章《试谈“六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发表,《花鸟画构图》一书出版。
对话著名画家赵作梁先生:笔墨有情趣 风格在其中
赵先生生性恬淡,不求闻达,其画室冠以“苦木斋”。赵先生早年曾有一方闲章“酒好巷深”,也正合先生深居简出,潜心作艺的处世风格。“且伴松泉问素心,如今寂寞空山里”应是赵先生的真实写照。
赵老师您认为一幅好作品应具有哪些特点?
赵作梁:一般的说应符合“六法论”的要求。
从大体上讲,第一眼是气势,让人看着神完气足,顺顺当当。细看是笔墨,用笔要有力度,转折顿挫,有内涵。墨要根据所画对象讲究干湿浓淡的变化。总之打动人的是要么笔精墨韵,让人看着有味道、有韵律,有天成之感,无一丝作作之气,要么造型精准、构图奇巧,让人观之有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之妙。
文人画以笔墨情趣见长,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笔墨不多,有的草草几笔可抒发胸中之气概,观之若草草,实则也是多年经营的成果。
赵老师您是怎样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艺术符号,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的?
赵作梁:一个画家的风格是慢慢形成的,和师承、阅历、性格都有关系。要写生、要博览群书,在看画册或别人作品时一定读进去,要强调一个“读”字,应一笔一画的看,从各种关系的处理上看,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处理?别的办法可不可以?我应该怎样表现?这样的过程是自己的经历,时间长了和其他人处理画面的办法也就不同了。
不闷头学一个人,不管这位先贤名头多大,技法多高,也不要面面学处处学。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学的越像越是别人的复制品,没有出路。孙其峰先生讲“学理不学法”,也就是说学的是人家处理画面的道理,而不是学人家的一笔一墨的法子。
还有就是向多家学习,比如构图我学潘天寿,他的大开大合,大实大虚,奇正关系等等;用笔学李苦禅,浑厚中求变化;造型学任伯年,灵动活泼;技法学孙其峰,穿插合理,疏密有致。这样的学法再加上自己手法、头脑,再组成画面你说像谁?
再则就是避开别人特点突出的东西。比如孙其峰的麻雀,观者一看就认识,就不能画。要找自己的办法,大量写生,参考其他人的画法,多方借鉴,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画法。
风格就在其中,风格是由不同的艺术符号构成的。
赵老师有没有推荐的古代画家和作品?请您谈推荐原因及其特点。
赵作梁: 花鸟画独立成一个门类,宋元以来名家很多,各家各派都应知道一些,我最受益的几位先贤有石涛、八大、任伯年、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他们是我绘画营养的源泉。
他们画风各有特色,而且差别很大,我是各取所需,再混合在一起。
潘天寿先生的指画《晴霞》,这是一池荷花,看上去一望无垠碧波荡漾,但画了三片荷叶,一朵花,两个骨朵,一块石岸,用“之”字传统构图变化出新奇图式,大片的空白就是满湖负氧离子啊!让人联想到清晨雨霁,阳光初照,清新得人都醉了。
再用墨色,淡墨的大叶子淋漓欲滴,用手掌抹出比毛笔还妙,最近的重墨叶子飞白灵动,远处的中墨叶与荷花奇正和宜,再用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更远的地方。
这画面夺人双眸,使人心旷神怡,如身临其境。这样的作品怎能不让人推崇。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赵作梁作品
·道合三家——王金厚、郭凤祥、翟鸿涛三人国画联展在鹤艺轩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