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质今情品格高──张福义其人其书其印
古质今情品格高──张福义其人其书其印
王振德
天津自明朝永乐二年建卫以来,便是南北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近现代百余年间,津派书画篆刻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以国学为根基,顺应时代需求,融汇古今,法兼南北,以各自风格共同构成津派艺术的熠熠光彩。十多年前,文化学者张仲等撰文认为天津印社副社长张福义先生堪为“当代篆刻界之翘楚”。二十年前,龚望先生为《张福义印存》题词曰“规矩法理,绳墨准则”,明确肯定了张福义书法篆刻的传统性与规范性。同年孙其峰教授对其印存题词为“变化古法,自出杼机”,则从创作角度肯定了张福义篆刻的艺术个性。余明善先生更用先贤诗句“虫书鸟篆纷罗列,展而如观博古图。悟到棘端猴可刺,始知铁笔有工夫”,赞美张福义篆刻的古雅气象和深厚功底。张福义从20岁学习书法篆刻,至今已历45载,其书法篆刻作品数以万计。其中许多作品入选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被诸多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另有《张福义印存》《张福义制紫砂印》《张福义印存·瓷印选》等印谱行世。其创作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读者的好评。
张福义,号子宜。斋名未济堂、三馀书屋、三嗜堂、远怨堂等。现任天津印社副社长、天津市红桥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以擅长书法治印著称于世。
1976年初秋,不足20岁的福义正式拜德高望重的龚望先生为师,走上了规范而深入学习中华文化艺术之路。他侍奉恩师左右,悉尊恩师谆谆教导,还能自制鸡毫笔供龚先生使用。由于张福义经常为龚先生协办传送信札物品等事宜,使他有机会受到如徐嘏龄、余明善、齐治源、唐石父、冯谦谦、王坚白、梁崎、左月丹、孙其峰等书画篆刻前辈的爱垂和指点,从而转益多师并博采众长。
在研习书法方面,张福义初习唐楷,以苦练欧颜为主,继及魏晋及隋代名碑法帖。后上溯周秦金石籀篆,探究其中高古苍郁气象。中年主攻秦汉名碑法帖,逐步将隶书确定为自己创作的主要书体,力图将经史子集的书卷气、周秦两汉的金石气与汉碑的遒劲厚重结合起来,以便形成自家古质今情的风骨韵味。其书法特点在他50岁后凸现出来,即以隶书为基本载体,适度融入楷、行、草及籀篆、简牍、魏碑诸体元素,自然形成朴茂遒健、古雅飘逸的艺术风格,笔者以其字号名之为“子宜隶体”。探其法源根脉,盖取《石门颂》雄放舒和之趣,而略去瘦长恣肆之笔。取《衡方碑》宽绰朗润之体,而略去严密乏隙之习。取《张迁碑》方整朴厚之质,而略去生涩拙漫之处。取《曹全碑》秀爽松动之美,而略去锋芒毕露之迹。他大致吸纳十多种汉碑隶书滋养而熔铸为自家隶法,如其印文云“书为心画”。此外,“子宜隶体”还参酌了金农隶书的朴厚奇特、伊秉绶隶书的醇古壮雅、陆维钊隶书的苍郁浩瀚及津派先贤们的优长。正因如此,其隶书结体如行楷,使转若籀篆,行笔如章草,气韵似委魏碑,以苦练苦修的功力和具足通圆的修为,融合五体为自家体态,自然而然地达到兼收并蓄的境界。如其2017年创作的《集汉〈曹全碑〉对联》:“陇月亭云怀旧雨,高山流水慕遗风”,虽自题仿汉集字,实为缅怀龚望先师而奋发图强的力作。如果结合其书作的题跋文字,更能感受到作者尊师重道及自省自励的心境,其字体已非《曹全碑》所能囿限。又如其同年冬创作的书法作品“凤游云海,鱼跃江天”,从内容上看,凤舞于天却言其游海,鱼欢于水却写其跃天,可谓立意高妙。在书法表现上则采用了融篆于隶的方式,可知作者擅隶而不囿于隶的自主心态。其书法主张散见于其创作题跋及日常撰写的文章或笔记中,如其2019年创作《拟金农漆书对》题跋认为书法家成功有三个条件:一是承继传统的古雅气,二是攻读典籍的书卷气,三是锐意创新的通灵气。
在研习篆刻方面,张福义遵循龚望先生“所见者大,独为其难”的教导,从学习篆刻伊始,便从大处着眼,高处取法,敢于独对艰难课题。他悟及书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印艺的成败,便一直将苦练书法视为治印的根本,始终践行历代先贤“书法入印”的宗旨。其初学篆刻时,钟情于皖浙两派理法,不久即感到两派各有千秋,头绪纷繁,无从下手。龚望先生及时指出“学印应多烁汉碑,多读古印,慎勿流于狂怪,自为高古,庶几印学宗风可以不坠焉。”这使他心明眼亮,吃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其白文印“三百维群”边款云:“余习制印,早岁多浸淫西泠诸子、浙皖两派,而于秦汉少有揣摩,盖虽侧身印门,似不能尽其奥蕴,爰诸艺究其源而拓其形,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近世作印者,每以怪状异态为事,恐非金石之极则也。”自此其书法治印均宗法周秦汉魏,以书入印,以印促书,书印并进,渐入宁静致远之境。为了获取古雅气息,他苦学周秦青铜文字,其自用朱文方印边款仿刻西周金文百余字,颇具原拓片的神韵风采。其36岁制白文印“变通”边款云:“秦印率意,汉印雄浑,宗其二法,可得蹊径。”其45岁治印边款云:“汉鸟虫印皆从方平正直之缪篆笔意饰化而成,如行云流水,屈曲缠绕,余摹此一格,贻维群仁兄一笑。”由于精诚所至,其印高古气味不招自来。但他对历代治印名家的学习并不放松。其42岁仿宋元朱文印“远怨堂藏书印”边款云:“宋元朱文印皆可宝贵,其闲静雅韵,每出一奇。近世诸家取其精华,更具妙境,余捧心效之,仅得皮相耳。”可知他学习宋元印家的真诚和认真。他对清代邓石如、吴熙载、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诸贤的篆刻作品,也从青年时代研习至今,并深获教益。
张福义篆印之刀法以清代黄牧甫筑基,上溯邓石如、吴熙载,远宗两周金文、秦汉玺印、泥封、砖瓦中文字契刻之特点,参以己意,审石度势,将切、冲两种刀法交互运用,使刀如笔,白文印和边款通常不打印稿,直接往石料上刻。朱文印略备小稿,供刻时参酌之用,故其治印奏刀简洁明快、酣畅淋漓,时有意想不到的灵动之处。其作品在苍劲处见秀逸,流畅处存朴厚,力免矫揉造作之弊。其自用朱文印边款常刻“师牧甫法刻”,便是夫子自道。其45岁制朱文印“寿如金石佳且好兮”边款云:“方圆兼用,黟山人黄士陵而独能。方者多以诏版嘉量为基,圆则以泉币镜文为源,二法之合,牧甫也。”可知他对黄士陵(字牧甫)篆刻探赜之深及和学以致用。其以学识及感情为治印灵魂,以传承先贤篆刻传统为宗旨,以转益多师、学古求变为方向,正是为了与单靠技术炫世的刻字匠拉开距离。其34岁制白文印“徐观妙悟,时有好怀”边款云:“一刀一笔,不加修饰,痛快淋漓,实汉凿印法,不同工匠耳。”其43岁制朱文印“刀下有情”边款云:“以阔斧之态作至柔之句,子宜自娱。”皆可洞察其篆印刀法的艺术个性。
张福义治印之章法以清代邓石如、吴熙载、黄牧甫相传的法式筑基,以书法章法入印之格式,倡导书印同源同法,在庄垂开张之中虚实有致,形成章法的自然感和整体性。其白文印“楼台烟雨梦南朝”及朱文印“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作品,分白布朱,虚往实归,疏密有度,宛若天成,看似平正朴厚,实际从规矩中生变化,自传统内出个性。张福义制印,其种类和形制因不同用途而丰富多彩。其姓名、字号、斋室印,多古朴、大方、庄重。其鉴赏、收藏、手拓印,多高雅,灵巧、严谨。其用于诗文书画的闲章,多洒脱、自然且古意盎然。其道释肖形印,多造型简括而内涵充实。其龙凤生肖印,多取材汉画像石或画像砖,注重以线成形的灵动和神妙。张福义善于尝试各种材质制印,石、牙、角、木乃至瓜蒂、竹根等皆有运用,还搞过铜坯凿印、紫砂印、瓷印等。但以传统治印的青田、寿山等石料为主。所制瓜蒂印、竹根印,虽是偶尔为之,亦显文人情趣。
2009年9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行《张福义印存》,收集其治印252方,荟萃了他二十余年的力作,既印证了其书印同学、印宗秦汉、广收博采的艰辛求索和丰硕成果,也使他在津派书法篆刻传承中的作用和位置得以彰显。2003年春,天津报纸连载介绍中华姓氏源流的文章,邀请张福义刻制五百方“百家姓”印章,以文配印的方式发表。他面对如此难题,竟举重若轻,妙思泉涌,历时三个月,每日治印数方,尽展平日积累的学养和功力,保质保量地如期告竣,获得文艺界专家们的认同,使“子宜篆印”名播海内外。2015年秋天,由范曾题签、曾昭国绘画、郑万永治纽的《张福义印存·瓷印选》发行于世,其书收集其瓷印129方。这些瓷印都是在烧制前刻制的,瓷印坯很软,下刀时极易掉落碎片,能刻出具有金石味的笔画,没有几十年经验积累,是难能奏效的。2019年12月,他与几位名家在天津大观美术馆联袂举办“金石同声书画展”,以诗文书画契合一体的创作方式展示于众,其创作接武前贤,研精致思,融金石书画题跋于一体,颇有君子继绝学而奉今世之情怀,故能一新观众耳目而不同凡响。
张福义秉承龚望、余明善、孙其峰等前辈恩师们的教导,坚持书法篆刻艺术须以国学经典为根基,以道德学识为本的理念,自觉将书法篆刻的艺术表现,观为人品、性情、学养、功力的再现。其印文以修身养正为内容者不胜枚举。如“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交淡如水”“大道低回”“宁静致远”“养心”“弘毅”等,均为自励自勉之语,令人体味不尽,感同身受。
以情思入印,借此充分展现其内心世界,这是张福义书法篆刻富于感染力的重要原因。有些印表达了他珍惜时光、精勤努力的决心,如“天道酬勤”“美意延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正如他在其印存后记中所说:“我始终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日积月累年深使然,是学识与品质、技巧与感悟综合表现,它不应是刻意的,不是造作的。”通观其人其书其印,足证其言不诬也。
记得20年前文化学者姜维群先生以《推着巨石上山坡》之题为张福义印存撰序,赞美他勇攀艺术高峰而推石上山。而今他已登到与其年龄相应的艺术高度,笔者坚信他今后会推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在更高的峰顶上领略更为绚丽美妙的祥光瑞彩。
作者王振德,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学学会副会长。其书画师承陈半丁、李智超、萧朗、孙其峰等名家,是中国当代“学人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1999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单位评为“百杰画家”。著有《王振德艺文集》8卷,《齐白石谈艺录》、《中国画款题常识》、《孙克纲山水画法析览》、《盛懋》、 《华夏艺术五千年·壁画卷》、《中国画论通要》、《历代钟馗画研究》等10余种学术专著出版。
张福义,号子宜,1956年生于天津。当代书法家,篆刻家。自幼喜书画篆刻,师承著名书法家龔望先生。楷书初习唐碑,后及魏隋,篆师秦汉金石,尤倾心于汉隶,对曹全、礼器、张遷、衡方、石门颂等碑用功尤长。书法气象雄浑、飘宕遒丽,重情致,弃乖僻,力求高古,不慕时尚。印宗秦汉,对明清诸家均有问从。艺事遵“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将艺术的表现,理解为人的性情与品格的再现。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00年出版《张福义印存》,2009年出版《张福义制紫砂印》。篆刻作品“百家姓”2003年在《今晚报》连载,有着广泛的影响。
张福义书法:对联 (漆书)
张福义书法:凤游云海 鱼躍江天
张福义书法:点染浑如醉 缤纷宛若霞
张福义书法:陇月亭云怀旧雨,高山流水慕遗风
张福义书法:临周金文
张福义书法:节临汉鲜于璜碑
张福义书法:节临汉张迁碑
张福义书法:拟金农笔意
张福义书法:集石鼓文八言对联
张福义书法:临秦权量
张福义书法:节“张迁碑额”
张福义书法:颖拓佛造像
张福义书法:颖拓佛造像
张福义书法:颖拓北魏造像
张福义书法:颖拓佛造像
张福义治印:不求闻达
张福义治印:寒味芳心
张福义治印:学以每其身(仿玉印)
张福义治印: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张福义治印:金以刚折 水以柔全 山以高陊 谷以卑安
张福义治印:善书者寿
张福义治印:末焉者也
张福义治印:凤翥鸾翔
张福义治印:肖形印
张福义治印:肖形印
张福义治印:肖形印
张福义治印:肖形印
↓延伸阅读↓
·张福义、康国林联袂举办书法临帖展 探索借鉴传统自我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