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缀句入魂魄——文化学者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三卷结集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三卷书影
附题:晓逆递,知进退,则喜。独立寄于心,三省吾身。然,唯书与安,不舍而怀抱于久,至乎眸闭矣。
写在前面的话
(一)
文章事,字字推敲,是一种累活。如妇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度生死关。
之于吟诗缀句,我是每每写毕,如醉泥软地,不能自已。真真地有如剖腹之痛,撕肝之裂,听见血的流声。人言,仁之就章,有马上功夫,似泉水涌流,快哉可成,其实不知所以然也。
书,读得多,嚼得烂,吐得出,方好。当然,还须见识广博。阅历很重要,有岁月的痕迹。但是,悟出来,却不分年老,抑或年少,这才是要紧的。古人云,书到今生读已迟。我想,似在诉说此等的道理。
我之涂写,由兴趣使然,有若生子之悦。观盆中花开,品盞中茗香,食碗中肉味,追逐美而入魂魄焉。如此,能不乐乎。
想起来,我得到这般的福慧,心感三位贤人的恩诲。一是杜工部,“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二是东坡子,“初学绚烂,而后乃造平淡。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三是鲁迅 ,“凝思结想,烂熟于心,然后一挥而就”。遵此教谕,奉为座佑,于是安心腹稿,吐纳真言。即出,只减言,不增文,以求至简。
(二)
晚来,喜欢静处而独享时光,悠然于自我之中。读书吟句,尽在过往的遇境取出,好像是喷泉的倒置,很爽然的。
写诗,随着心性,就是乱书浅白的句子,丢弃了生涩典故的所扰。什么格律、韵调、词牌、曲式啦,也是束我不得了,自由自在,任意涂抹。
读诗,青少年的时候,喜欢唐人那种情绪的释放。到了中年,又往往沉浸于宋人的理趣心怀。待甲子过后,捧卷不舍的,是魏晋人那种归乎自然的朴茂,还有清人刺痛灵魂的生命体验。当然,也看些禅诗,呼吸一下山野的清风,在繁嚣的尘世间,得享片刻的安宁。
诗,无论读,也无论写,都是天然的馈赠,很干净的,珍惜为好。我是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三)
往来读画,遇境吟咏,我还写下了许多的短曲。不少的朋友说,很喜欢这种格调,读起来轻松。我想,主要是得其古韵,抒怀真意而已,抑或也有些人生的感悟在里面。
人无拘紧,语无束缚,只是任由心情。元曲之后,可以尽写散漫。所以,心系自我,信马由僵,想到哪,写到哪,一发的不可收拾。
于是,句式不置可否,文字无论短长,扶笔随意的写来。就这样,几百通的散散漫漫的曲子,摆在了面前。
六十年,嗜书当命。吟诗,顾曲,拟古,叠文。整理了整理,删繁就简,成就了一套小书。非他观,自己看吧,总算留下了个纪念。但愿,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些阅读的愉悦……
己亥秋月 刘学仁 写于书房南窗下
刘学仁,一九五一年出生。学者、诗人、艺术评论家。酷喜读书,熟览艺事,善言经济,长于散论,闻达旧史,徒羡京昆。多以抱虚或抱虚子之名书笔行文,所作见于诸家报章,颇受赏评。旧岁,与新籍画家程君亚 杰,共拟美图诗文成书,《彩色的梦语》 ,《心灵的交换》两卷发行于世,广为传播。 时今,《知退集》 三册,或诗曲,或文辞,亦刊付梓。作者退休十年心血,汩汩哲思回奉先哲,以飨读者。
刘学仁与杜仲华在一起
寄 语
文友刘学仁,通古知今,博学多才。曾有从军丶下海丶出仕经历,虽为文化学者,却熟谙经济,且多文论,令人刮目称奇。
甲子之后,学仁远离尘世喧嚣,独享悠闲时光,读书写作,吟诗缀句,文思敏捷,倚马可待。笔下文字,如行云流水,无拘无束,清新隽永,简洁凝练,颇具古风古韵,深邃意境,又不乏时代色彩。
今闻学仁将以往诗文分门别类,整理成书,命名《知退集》(三册),即将问世,甚为高兴,一则表示祝贺,二则期待拜读,从中汲取营养也……
杜仲华 匆笔
2020年11月6日
(作者杜仲华,曾任今晚报文化部主任、全国晚报文化记者学会副会长、今晚报《老杜名人工作室》专栏撰稿人、高级记者。)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知退集》书影
刘学仁先生手迹
抱虚斋藏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