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 “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近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作为全国最早大规模收藏版画的公立艺术机构,广东美术馆的版画收藏在全国美术馆中堪称翘楚,十余年间其馆藏三万余件藏品,其中约有十分之一是版画收藏。此次展览,广东美术馆的馆藏版画是首次集体亮相,中国第一代版画家李桦、罗清祯、江丰、郑野夫、陈铁耕、陈烟桥、黄新波等人的作品罕见亮相,不少是轰动一时的经典作品,展览至2014年1月12日结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版画运动中,广东人为多,因为广东人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较早形成革命思潮投身版画运动,当上海版画运动衰弱后,他们又回到广东,将版画的思想和技术薪火相传带到广东,留下一大批时代经典之作。”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植凯鹏告诉记者。
本次“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上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新兴版画发展最为蓬勃时期的代表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国统区”艺术家作品、“解放区”艺术家作品和广东地区艺术家作品。展览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视角,特别突出了“新兴木刻与广东”的主题。鲁迅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在上世纪30年代倡导在全国兴起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当时的木刻青年艺术家中相当一部分是广东人,此次展览中可以见到,李桦、罗清祯、黄新波、古元等都是广东版画家,他们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力度成为一个时代的美术经典。
国统区版画
李桦经典作品“怒潮”亮相
回顾上世纪30年代“国统区”的木刻运动,版画家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艺术家围绕“抗争”和“苦难”两个主题进行版画创作,作品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代表艺术家包括李桦、黄新波、郑野夫等人。
作为其中最突出的一位、新兴木刻的领军人物,李桦是广州人,展览中他在中国版画史上赫赫有名的一组版画“怒潮”(创作于1946年)亮相。作品表达了在国统区人民受到的苦难和不平等对待,从《抓丁》、《挣扎》到《起来》,呈现了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反抗的过程。
如今重看这组作品,其经典之处在于,李桦把最好的题材和技法完美结合,在版画创作中熟练运用丰富的木刻技术和夸张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表情、手臂,形成起来抗争的意义。整组版画如进行曲般情绪上层层递进,暗示人民只有反抗才有出路,在国统区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相比之下,“国统区”另一位重要的版画家郑野夫的作品则更多采用了写实的方法,他曾参加过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和上海绘画研究会,这些都是新兴木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协会。如今看来,他的作品更像一张黑白照片,夸张而细腻地表达了时代命运之下,大众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注,更像是白描历史的老照片。
解放区版画
古元独创了中国风格版画
展览中,与“国统区”版画作品压抑的风格不同,“解放区”版画作品却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活热情。
“与揭露黑暗、批判现实为目的的创作不同,‘解放区’的版画家们主要以表现革命领袖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歌颂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丰功伟绩、歌颂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建设、拥军支前以及土地改革为主要题材。画家深入到群众当中,学习民间艺术的风格,与群众相结合的作品流传普遍。代表艺术家有胡一川、古元等。”植凯鹏介绍说。
展览中,著名版画家、广州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胡一川有三张作品亮相。第一张是1934年创作的在版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到前线去》,表现的是东三省沦陷后,人民昂扬的抗战激情,胡一川用最霸悍的刀法简洁有力地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抵御外敌。第二张作品风格突变,因为从1938年后,胡一川来到延安,风格随即发生转变,他是在延安最早用套印版画技术的,此次展出的《牛犋变工队》是他第一张套色版画,由于当时条件恶劣,他可能使用了染布的颜料,颜色淡然。
古元是整个解放区影响最广最深的版画家之一。1942年,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后明确了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艺术家们要表现农民喜闻乐见的事物。从这之后,古元不断深入群众挖掘题材,表达群众生活的场景。他还对传统的版画进行了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版画的人脸都是黑色的,古元在作品中把人物的阴阳脸去掉,人脸变得白色光亮,把西方的版画技巧和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版画艺术。”植凯鹏介绍说,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减租会》、《八路军秋收》、《马锡武调解婚姻诉讼》、《给老炊事员祝寿》等。
此次还展出了古元一张非常特别的作品,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安画派代表画家石鲁,他早年的版画作品《打倒封建》在展览中亮相。这张作品,石鲁用阳刻的方法细腻地表现城墙上的砖头,层层叠加,气势宏伟,而人物在画面上方“动”的表现又与城墙“静”的刻画形成反差。“他用复杂的雕刻方法刻画如此复杂的造型,令人惊叹。因为原版已丢失,所以这张作品弥足珍贵。”
广东地区
“再现”被遗忘的版画家罗清祯
为了表现广东版画家在新兴木刻中的突出地位,本次展览还别出心裁地将馆藏的广东地区版画作品整理展出,包括了黄新波、蔡迪支、罗清祯、梁永泰等人的作品。“我们本来没有这个想法,后来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发现广东地区的版画作品特别多,才有了展览‘新兴木刻与广东’的题目。”植凯鹏说。
“黄新波的作品以象征主义为主,还有他采用的是‘木口木刻’,木口木刻的形式非常能表达排刀的细腻性,用树干的横切面来表现事物的细节。《控诉》是黄新波很重要的一张作品,故事的背景是,解放战争之后,四个小孩在香港误闯了边线,被国民党打死,黄新波以此事件为题,抽象提炼了这幅作品:画面中老人家把小孩举起来,表达对黑暗的控诉。”植凯鹏解读了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力度。
著名岭南画派传人赖少其也有两张版画作品亮相。《自由的高飞》采用借物寓意的方法,因为他曾经入狱,所以通过小鸟来表达他渴望自由的心情。《摇钱树》则结合了版画和民间年画的特色。
蔡迪支的《桂林紧急疏散》,也是版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再现了1945年日本入侵桂林前进行疏散的场景,他在画面中以火车头比喻孤岛,蜂拥而至的群众比喻成海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展览中,还有一位“被历史遗忘”的版画家罗清祯,其作品得以重新亮相。“罗清祯是当时和鲁迅通信最多的版画家之一,也是鲁迅最看重的一位青年版画家。他英年早逝,所以知名度不高。他把版画技术带回粤东家乡,推动了很多粤东版画艺术家的成长,包括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版画家罗映球等人。”
“梁永泰也是一位被遗忘的版画家,同样因为英年早逝,被今天的人们遗忘。”植凯鹏介绍说,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从未去过的地方》,火车经过茂密的丛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一直坚持到各地采风创作,后来有一次去海岛写生被误认为是特务而被杀害。此次展出了梁永泰的作品《铁的动脉(开辟支线)》、《铁的动脉(火车出事了)》都与铁路有关,因为他家属有从事铁路工作。而据了解,1942年本来有他的一套整版印刷的版画作品准备运到灾区,后来被日本人炸毁,只遗留十几张作品,广东美术馆也只收藏有几张作品而已,非常珍贵。
“尽管如今版画这门艺术淡出人们视野,但它曾一度影响很大,因为它曾是战争年代宣传最广、最快的艺术形式。”植凯鹏说。可以说,新兴版画运动开拓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之路,它以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革命紧紧结合在一起,也为中国美术史留下光辉的一页。其现实主义的倾向,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美术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些经典版画作品又蕴含了百年中国美术史一股特有的力量和美。(记者 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