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
郝平的作品被誉为“隐隐飘浮着哲学的苦味,历史时空的浩然清气,流露着冷静达观的空明和悠远深邃的气质”。当我的眼前出现郝平的《古瓶系列》12幅版画时,我被震撼了。画面上,一典雅古瓶置中,四周或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或骑马挟弹风云出猎,或仕女春游裙裾飘逸,或宴饮舞乐箫竖笛横,或高山流水空谷白云,尽皆以中国传统线刻勾勒的古雅画面,明快隽洁中蕴藏着繁复意韵。被评价为“以极精巧的线刻技巧与古雅的格调,提高了云南版画的品位”。
《古瓶系列·故鉴图》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金奖,《古瓶系列·蹴鞠图》在台湾第九届国际版画暨素描双年展获奖。这两件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台北市立美术馆收藏并得到高度赞扬:“艺术是穿越时空的纽带,古瓶是华夏民族共同的记忆。”
在中国美术界,从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现在,云南版画占据了中国前3名的位置。作为云南版画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突破本土局限、注重文化思考、创新个性鲜明的郝平,如今,身兼多职: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省美协主席,一级美术师,仍然以充沛的激情,用刻刀和画笔,思考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寻找和建立属于自身独特的画语画境。
郝平生于昆明,当过知青当过工人,青涩人生经历种种磨难。当他于1980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时,传统版画已走过千年,现代版画也几次起落,哪里才是他艺术生命的安身之处?
其路修远。郝平“信奉不同感受要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当他以《碓声咚咚》在1983年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获奖后,一颗新星在版画界冉冉升起;其后云南重彩画风靡一时,他将重彩画的某些元素纳入版画,同时“吸取了油画丰富厚重的色彩和中国画的线描造型相结合的技法”,屡创佳绩。尤其是他的线刻人物,刀法张弛柔韧,技艺精练,堪称一绝。
真正的艺术超越发端于一次欧洲之行,进出了无数华美的教堂和博物馆后,郝平的心头燃起了一柱中国传统文化的心香,然而,如何乘桴才能越过沧海抵达彼岸?古瓶、古画即民族记忆,几乎凝结着整整一部中国艺术史。于是郝平此意初定:将历朝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将“木味”与“刀味”,再加之“瓷器味”融入其中,让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再次审视中,显出超越它自身的别一种姿彩。那是一次大改变,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终于成了郝平版画柔韧坚实的灵魂,也成了他风雅得体的衣装。
对于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郝平认为云南有着很重要的贡献。云南版画家们对绝版套色木刻技法的贡献在于“先印了一个深色”。他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似乎仅仅只是程序上的变化,其实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它让版画创作与其他绘画同样有了更加自由的随机性,从而释放出艺术家无限的创造力。”
郝平的作品曾30余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全国单项画种和专题展览,并在全国美展和全国版画展中获得金、银、铜奖等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广东、浙江、贵州、云南美术馆,鲁迅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日本相生森林美术馆、韩国木版文化研究所、欧洲木板基金会等收藏。
版画家郝平还藏在他的内心之中,就像云南藏在峻岭奇峰和漫天云彩之中,藏在悠远的时光中一样,他的探索永无止境。郝平新近创作的《推门》丝网版画一组,又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他将中国山水画的元素与版画元素结合在一起,天地之大美和山川之性灵,不是通过传统笔法中的“层峦叠嶂”、“沟壑万千”来表现,而是借助版画的印痕、肌理等技术因素,拓展版画语言空间,构成独特的美学阐述。郝平认为;“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不是简单化的谁为谁服务问题,而是一种共振、共鸣、共生的关系,当它们结合到已经分不出你我的地步,这种浑然天成就会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