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登记表及清单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展区直送作品通知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展览]女画家潘玉良百幅遗作在辽宁展出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工业版画是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缩影。”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宋恩厚介绍,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新中国工业版画承载了几代人对国家建设、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梦想。
宋恩厚说,工业题材绘画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1772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画家约瑟夫·莱特的《钢铁锻造》。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 法国、美国的一些现代派画家,创作了一批反映工业建设、工人疾苦的版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题材版画开始随社会主义建设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画名多见“修”字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一批专业版画工作者开始深入工厂、矿山”,宋恩厚介绍,在当时激情燃烧的建设氛围中,一大批反映工业生活和建设风貌的版画作品产生,工业题材版画创作队伍也逐步壮大,形成了第一个发展高潮。
武钢兴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集结青山。这些工人中,活跃着一批版画爱好者,宋恩厚也是其中一员。业余时间,在专业画家们的指导下, 宋恩厚开始版画创作。“不同于国画等画种,版画比较好操作。”宋恩厚说,工厂里的版画爱好者,开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1959年10月9日,全国第 一个工业版画创作的群体“工人版画组”在武钢成立,《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很快,上海、辽宁大连、广东湛江、天津塘沽等工业版画创作 群体相继出现。
“这一时期的版画作品,名称中多带有一个‘修’字”,宋恩厚说,到了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举国上下掀起了基础设施新建浪潮。版画作品命名,也随之改为《汉水大桥工地》、《新安江水电站》等工程名,“体现了鲜明的形式感”。
“文革”至改革开放中期:从唱赞歌到注重艺术性
“文革”10年,工业版画的发展并未停滞。宋恩厚认为,“版画一直有革命性、战斗性、大众性的特点”,同时,版画作为一种复刻艺术,也有利于宣传传播。
宋恩厚说,这一时期,作品政治气息非常浓厚,《毛主席作品随身带》、《铁人学毛选》等刻画最高领袖毛泽东的画作成为主流。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大量涌入,画家们的创作热情被再次激起。“推陈出新,展览甚至办到了国外。”宋恩厚说,工业版画开始形成第二次发展高潮。
1989年,“首届中国工业版画展”在北京举行,工业版画首次作为单独的绘画题材被划分出来。1991年,“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在武汉成立,宋恩厚任院长。
这一时期的工业版画,创作思路上也有了变化。宋恩厚说,前30年,工业版画都在唱赞歌,这一时期,版画的政治用途少了,画家们开始注重艺术性。“比如在作品中,开始用符号来代替工厂的实景等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经历衰退期再次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国企改革等因素影响,工业版画创作队伍缩小,活动减少。一部分工业版画家离开企业停止了创作,少部分群体则步入专职版画家的行列。
宋恩厚等开始整合地区的版画创作队伍,以区域为形式集群发展。2013年,武汉“青山工业版画研究院”成立。
宋恩厚介绍,目前,除武钢外,“东风汽车公司”等湖北地区的工业版画创作群体,也将加入版画研究院,共同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
2012年,“首届工业版画3年展”在湖北美术馆举办;今年4月,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创作基地落户湖南;7月,“工业版画各地联展”将在山西进行。“工业版画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宋恩厚认为,“工业版画在各地再次开始蓬勃发展,还将走向世界”。(郑汝可 蓝天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