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王光正,1976年出生于贵州遵义,1997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现就职于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供销公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工业版画研究院秘书长、中国石化集团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视察重钢》
王光正 《视察重钢》
戚序,祖籍黑龙江,重庆出生。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重庆大学教授,艺术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女子书画协会会长。 作品:《古艺春华》
戚序 《古艺春华》
此次全国版画艺术精品展,既是全国版画名家精品力作的集中亮相,也是重庆老中青三代版画艺术家的同台展示,从年过八旬的老艺术家,到80后的年轻版画家,不仅有男性艺术家,也有女版画艺术家,他们都用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同样精彩的艺术人生。
王光正:从普通工人到中国美协会员
王光正入选展览的作品是《视察重钢》,画面中邓小平在重钢的车间里,和四位工人站在一起。谈到为何会选择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邓小平,王光正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从工人到中国美协会员
没错,王光正的本职工作就是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供销公司(简称川维厂)的工人。“我在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1997年毕业后就来到川维厂工作,主要负责做厂里的平面设计和广告等。”王光正当时认为,他会一直这样做一名普通工人。
2004年,川维厂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特意邀请了多位重庆本土的版画家以及中国工业版画院的艺术家来到川维厂,为职工们进行版画培训,王光正也是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版画。
“虽然从来没有学过,但我内心是很喜欢的,当时就决定跟着这些名家们学习版画创作。”到今年,王光正坚持创作已经整整十年,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5年,王光正的《色彩工厂》入选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并被贵阳美术馆收藏;2007年《流光溢彩》参加《见证辉煌——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获得直辖金彩奖;2009年《沸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1年,王光正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搞版画曾被家人强烈反对
王光正搞版画创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而他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创作,而是家人。“搞版画创作很费时间,经常一幅版画就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平时我又要上班,只好把下班的时间和节假日用来创作版画了。”
王光正的废寝忘食引起了家人的不满。“老婆还是支持我的,关键是长辈们,家长都说搞版画花去了我那么大的精力,喊我不要再搞了。”经过无数次沟通,家人的态度才慢慢没那么坚决。
《视察重钢》花了超过半年时间
王光正此次参展的《视察重钢》又获奖了,是本次展览的四个优秀奖作品之一。谈到这幅作品,王光正回忆到,“当时想要创作一幅表现邓小平的作品,我知道1958年邓小平曾到重钢视察过。”王光正说,重钢以前在大渡口,“现在搬到了我们川维厂对面,天天都能看到,我又一直在搞工业版画创作,当时就想那就创作一幅邓小平视察重钢吧”。
有了这个想法,王光正开始收集资料。“我在网上找了几百幅关于邓小平的照片,其中就有邓小平当年视察重钢时留下的黑白照片。”同时王光正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最终决定创作这幅《视察重钢》。“其实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我的第二版,第一版作品不是很满意,后来就又创作了一幅。”现在听王光正说起来很轻松,但创作时却并非这样。“第一版花了我近4个月的时间,每天下班就画,一般都要做到凌晨1点左右,还熬过一次通宵。”而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王光正把4个月心血完成的第一版否定了,又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二版的创作。
“这件作品大部分场景跟我查阅到的史实都是一致的,只是邓小平的神态有些变化。”王光正介绍到,他作品中的邓小平眼睛不是平视前方,而是头部微微上扬,手握拳头。“邓小平既是在为工友们鼓劲加油,也是表达了对工业发展的期望,我相信邓小平在当时讲话时会有这样的神态。”
戚序:在民间艺术中获得营养
在采访进入正题前,戚序特别强调:“你一定要把何意富(重庆知名艺术家)老师的名字写上去,因为这件作品是我与他共同完成的。作品中川剧人物造型的原稿,是他画的国画。”
之后,戚序才谈起了《古艺春华》的创作构思——“最初的灵感来自一张邓小平接见川剧演员的老照片。推而广之,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文化与艺术的春天,才有了传统艺术的光大与振兴。”主题确定了,画面的组织却几易其稿,“开始的时候,画面中有邓小平的形象出现,但随着创作的深入,越发觉得元素的不协调:夸张、诙谐的戏剧人物,与端庄、大气的领袖人物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后来在北京看稿的时候,央美的广军先生也对我说,线索太多,细节太琐碎,肯定会影响到主题的突出,最后还是决定画面中不出现邓小平的形象。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虽然这是一次主题性很强的展览,但作品也应该具备相当的艺术性,而不是对主题的图解。”
为什么加上了几朵牡丹花?“但凡中国人都知道,牡丹象征着繁荣昌盛,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角符号。在造型与色彩上,我故意采用了‘土兮兮’的风格,现在看来,正是这种‘土兮兮’的风格,让作品具有了现代感。”
虽然《古艺春华》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但了解戚序的人都知道,这也是她个人艺术观念与风格的延续。近10年来,她在创作与教学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与研究之中,以重庆地区为例,就深入研究了包括梁平的年画、灯戏、竹帘,铜梁龙灯,秀山花灯与灯彩,门神文化等专题,并在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应用研究和西南地区民间美术研究两大课题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2年,她带领的团队成功竞标由中国文联及国家财政部、文化部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中华营造法式”项目。“当时有13家参与竞标,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的团队最后中标。我想,可能是得益于我们在深入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将版画与雕塑、装置相融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吧。”
用一个“忙”字来形容戚序的现状,恐怕是十分贴切的。在完成《古艺春华》的同时,她还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了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的《传承的记录》。“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圆满完成《中华营造法式》的创作。”据戚序介绍,这个计划在2016年完成的项目,现已进入稿件深化阶段,“主办方已看过3次稿,明年还要再看一次。”更关键的是,已是知名版画家的戚序,至今依然坚持“自画,自刻,自印”的“笨办法”创作版画,追求“落刀不悔”的创作过程,个中辛苦,外行难知。不过,艺术家也自有对付忙的办法,特别是“特别有才”的女艺术家,忙里偷闲地躲到大山里采风、写生,或者飞到昆明去与曾经的得意门生一起串手串。说到高兴处,还很得意地爆料:“我还是剪纸高手哦。”(孔令强 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