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2月8日,记者来到矿区金花园小区74岁的刘继德家中。墙壁上挂的、书桌上摆的……随处可见的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版画的专题展厅。
记者驻足在一幅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前端详许久,作品刻画的是中外运动员跨栏赛的身影,那份矫健与灵动跃然眼前。“这幅《和平友谊竞技》版画即将完成,取材不是石版、铜版,而是用最早的木刻。”刘继德介绍说,这幅作品的素材源于197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拿这个素材做过藏书票。由于藏书票的规格不能大于180mm×100mm,如今看起来比较小,考虑到这个素材意义非凡,他就开始动手做成版画,“即将完成的版画是800mm×600mm的。”
“版画艺术的一大优势是,一个模板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且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方便同时在各地展览。”刘继德说,版画是上世纪30年代鲁迅从国外引进的,当时处于革命时期,书报宣传不太方便,人们就拿版画来传播革命内容和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刘继德从小就喜欢画画,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一直自学。1960年,初中毕业的他如愿考上了山西艺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的版画生涯。“在校学的是国画,由于当时时代特殊,就改创版画了。”刘继德说,他出身在矿工家庭,毕业后就在二矿上班,作品素材大多源于生活,主要反映矿山、矿工。
1972年,刘继德和同事郭礼成一起创作的年画《红花朵朵送英雄》,首次在《山西日报》刊登。同年,他的第一幅水印木刻版画《工余》和《曙光初照》《老矿工》等作品在山西工人画展展出,受到广泛关注。
1974年,在上海、阳泉、旅大(旅顺大连)三市联合举办的工人版画展上,刘继德的作品《液压支架进矿山》以构图严谨、矿工形象朴实生动、画面气氛热烈而获奖,后被上海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单幅画的形式在全国发行了200多万份。此事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这幅作品也就成了刘继德的成名作。2010年,该作品在北京的一次画展中被人以22万元买走。
1977年,在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刘继德的作品《五月的矿山》以当时刚刚有了电视,矿工们集体观看的新鲜事物为素材刻画出了热闹场面,再次获奖。
从做工、作画到教画,50多个春秋刘继德创作出了70多幅版画、100多幅藏书票……如今虽已暮年,但他对版画的创作热情和关注程度始终没有改变,每天下午总会在家想着、画着、刻着……(郭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