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一杆铁笔刻诗魂——王麦杆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10.26-2021.11.07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3/14/15/16/17号厅
开幕式时间:2021年10月31日下午14:00
开幕式地点: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
研讨会时间:2021年10月31日下午15:00
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室
前言:我们身边的大家
20世纪之始,随着中国女学兴起,北洋女师范学堂于1906年创建,由此,开启了现代教育之先河。巍巍学府,百年传承,学脉赓续,大家辈出。学校于1959年发展为独立设置的河北美术学院,到1980年恢复独立建制,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镇。承本开新,薪火相传,一代代前辈先贤构筑起一所大学的精神之魂,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学校文化。
今年适逢王麦杆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天津美术学院特举办“大美之艺·铁笔铸魂——王麦杆艺术文献展”,并出版《大美之艺——王麦杆艺术文献集》。通过展览、文献集、研讨会和讲座等系列活动,我们力图较全面地呈现王麦杆先生艺术创作与教学等多方面成就及其发展历程,让艺术同仁以及社会各界重新领略一位身处20世纪时代巨变的艺术家,曲折跌宕的艺术人生。
“新兴木刻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序幕。经历抗战木刻的民族化,承载着革命基因的中国现代版画走上历史舞台。王麦杆先生正是亲历其中的木刻家群体中的杰出一员。早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期间,麦杆先生就参加学生救亡会,组织成立“革艺漫木社” “铁流漫画木刻研究社” “刀笔社”等进步组织,以木刻的形式出版了许多宣传抗战的刊物。解放战争期间,曾与刘汝醴、吴作人等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当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抗战八年木刻展”。后又加入苏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宣传部工作。民族危难之季,先追随鲁迅先生的指引,后经历革命的洗礼,麦杆先生以木刻为革命的武器,其自身也变为坚定的文艺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麦杆先生调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系(时为河北师范学院)任教,开启了我院现代版画教学的先河。是时,王麦杆先生首将木刻创作引入课堂,随后又与田崑先生一道,逐步建立我院的版画专业。20世纪70年代,版画专业教师队伍初具规模。1994年,绘画系建制取消,国、油、版、雕独立建系。因此,版画系正式成立。至今,在国内美术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已成为极具学术影响力的版画教学机构。众多校友遍及海内外,其中有知名艺术家、学者,也有在各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士。版画系可谓桃李芬芳,而这一切则发轫于半个世纪前,作为版画教学开创者——王麦杆先生传播的星星之火。
作为一个艺术家,王麦杆先生初以木刻闻名。青年学生时代便开始发表木刻作品,在人才济济的木刻界崭露头角。1948年,为揭露反动派的暴行,其创作的木刻《放回来的爸爸》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该作也被视为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经典作品。20世纪70年代后,其艺术创作又更多地涉足彩墨、水粉、水彩等媒介,同样硕果累累,成就斐然。晚年,先生右臂有恙,左臂绘画,仍笔耕不戳,其对艺术的痴心终生未移。纵观王麦杆先生一生的艺术,从未停歇与时代共进的步伐。从批判走向赞颂,从现实走向抒情,审美诉求的转换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时代风云塑造了艺术家,有担当的艺术家又将时代诉求熔铸于艺术。王麦杆先生正是这样的艺术家,其作品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社会精神价值追求同步。
我们通过展览、画集等形式来缅怀一位艺术家的百年诞辰。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发生深刻变革的一个世纪,其中,包括版画在内的中国艺术及艺术教育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前行。王麦杆先生是这一进程的亲历者,更是践行者。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辈,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木刻技术与教学方法,其关注现实的理想主义情结与人道主义精神也已深深地植根于校园。他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构建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传统的重要一人。我们继承传统,固然需要继承形式、风格、技术、手段等等传统 “内容”。然而,当艺术面对现代科技对人类经验世界的改造,各种思潮与价值取向流布,择取传统中有益的精神资源,让艺术给予现实以人文关照,点亮时代理想的火炬而前行,便显得尤为重要。王麦杆先生的人生与艺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传统”的坐标。由此,我们不仅可以串联起可追溯至“为人生而艺术”、“为革命而艺术”的精神谱系,同时更激发了作为后辈的我们不断思考民族的历史及艺术的意义。
想来,先生的名字很有意味。麦杆之于麦谷,青葱时,是生命的支撑;金黄时,是收获的见证。于艺术,麦杆愈多,愈是生机盎然!
麦杆先生是我们身边的大家,更是我们应该纪念和铭记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贾广健
2021年10月12日
王麦杆(1921-2002)原名王兴堂,1921年生于山东招远,现代版画家,笔名有木干、MG、麦杆等多种,后以麦杆名世。19岁因张贴自己创作的木刻《日寇的暴行》被投入牢房。1939年后在上海组织“革艺社”“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刀笔社”等,先后主编《革艺木刻集》《铁流版画集》《刀笔集》等出版物。1946年参与组织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曾任新四军美术教员、二野五兵团宣传部干部,贵州省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协、天津画院顾问。代表作有木刻作品《平籴米》《饥饿之群》《富士山之会》和《放回来的爸爸》等。
《平籴米》木刻 1941年 12cmx49cm
《斩断侵略者的魔爪》 木刻 1941年 22cm×25cm
《拾米图》 木刻 1941年 16cm×21cm
《摩顶楼》木刻 1942年 25cmx14cm
《人民的受难》 1943年 30cm×47cm
《人民的力量》 1943年 31cm×47cm
《大风吹倒前朝树》 木刻 1948年 66cm×42cm
《鲁迅像》 木刻 1948年 34cm×47cm
《放回来的爸爸》 木刻 1948年 42cm×33cm
《耕耘》 木刻 8cm×10cm
《挺进大西南》木刻 1950年 66cmx41cm
《稻谷进仓》 木刻 1958年 65cm×44cm
《团结》 木刻 1963年 54cm×44cm
《杭州车站》 素描 1947年 21cm×24cm
《沉思》 素描 1948年 28cm×38cm
《老人像》 素描 1950年 16cm×22cm
《赶山集》 素描 1952年 40cm×31cm
《大队开会》 素描 1952年 41cm×31cm
《夫人董闽生像》 水彩 1944年 21cm×27cm
《高桥镇》 水彩 1946年 25cm×35cm
《高雄一角》 水彩 1947年 24cm×32cm
《瑞士公主坟》 水彩 1993年 46cm×60cm
《阿尔卑斯山》 水彩 1993年 46cm×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