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2014年3月13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与美国艺术行业机构Artnet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国际高峰论坛在纽约举行。此次中国艺术市场国际高峰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深度探讨。
本次论坛围绕“新兴经济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品需求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国际视野下中国拍卖市场的展望”四个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邀请包括法国拍卖协会(SYMEV)、美国国家拍卖师协会(NAA)、美国亚洲协会、北京画廊协会、佳士得、苏富比、中国嘉德、大都会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摩帝富艺术集团、尤伦斯艺术中心、温哥华双年展、《巴伦周刊》等全球艺术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组织、拍卖、画廊经纪、收藏、艺术市场研究、艺术品金融、主流媒体等各方面领军人物参加,共同分享二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推进东西方艺术市场的了解与融合;共同探寻未来艺术市场新增长和新方略。
张延华会长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以拍卖为先行的艺术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艺术市场真正的全球化不仅表现在跨地区的业务经营,更需要我们把诸多不同的观念和思想调节在一起,共同解决国际业务操作的不适应、不对等、不协调。
第一场议题:新兴经济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
论坛开始后,第一场议题为”新兴经济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由中国嘉德拍卖董事王雁南主持,与会嘉宾包括拍协艺委会顾问孙秋霞,匡时拍卖董国强,荣宝刘尚勇,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亚洲协会的招颖思。
文化部孙秋霞女士的观点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和中国宏观经济关系密切,国家也正在出台各项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量政策,市场未来会发展的更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
亚洲协会的招颖思简单回顾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她认为除了市场之外,博物馆在中国艺术的推广和发展上也是很重要的一块。
荣宝的刘尚勇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结构清晰的市场。市场发展,画廊,拍卖,博览会都有很快发展,他认为艺术消费是个趋势。中国有画廊和画店两种形态。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多元。新兴业态,例如网上艺术品交易发展速度迅猛,它与艺术消费关系密切。艺术品是一种财富,尽管之前文交所尝试失败,但这也侧面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很活跃。
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发言,他分析了为什么在90年代才出现画廊的原因,他认为画廊更重要的功能是艺术推广。国内市场发展是因为中国人口结构,经济好,流动性充裕,因此中国市场发展。艺术品在国内缺少相应环节的链条基础,但可以借助人们对文化消费的自觉,带动国内画廊的发展。新一代画廊的发展,有更专业一代画廊从业者的出现,国内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结构的变化,国内一级市场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匡时董总发言。董总认为现在国际拍卖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更值得关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往中国转移。董总也谈到在美国藏家最关心的是中国艺术品的赝品问题。他认为目前传媒的发展,对坏事的传播会更快,更受大众欢迎。很多人了解的信息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
高峰论坛第二场现场
第二单元:中国艺术品需求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
第二单元主题为“中国艺术品需求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纽约苏富比高级董事及中国艺术部主管汪涛、摩帝富艺术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黃文睿、上海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张晓敏、北京翰海拍卖高级顾问穆文斌以及《巴伦周刊》编辑理查德·莫瑞斯共同探讨。
ARTNET新闻频道本杰明主持,黄文睿、汪涛、张晓敏、理查德莫瑞斯、穆文彬参加论坛。张晓敏介绍了国内市场的收藏、投资等趋势。穆文斌介绍国内收藏品的种类和新方向,以及市场的各种参与者如媒体、金融等的参与,现阶段是发展的黄金时期,艺术经营资源已经出现匮乏,艺术品拍卖机构进入兼并淘汰的调整阶段。汪涛讨论了中国人对财富的态度、全球化市场对世界的变化,他强调了中国当代收藏是中国人如何表达自己和沟通的方式,以及以某种文化热情有别于西方收藏家。理查德强调了宏观经济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之后财富人群更关注资产市场,以实现财富转移和稳定回报,但随着利率和经济回升,会有热情逐渐离场退出,艺术市场会进入衰退期,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收藏家,他们并不属于热钱。黄文睿强调了中国人投资风险的问题,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产品缺失,造成热钱涌入艺术市场,但艺术投资风险会加大。
《当代中国艺术学刊》主编郑胜天先生发言
第三单元: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论坛第三单元主题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由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主持,《当代中国艺术学刊》主编郑胜天、美国艺术杂志亚洲版主编理查德·韦恩、《艺术新闻》特约编辑巴巴拉·波拉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共同讨论。
下午第一场论坛演讲嘉宾巴巴拉用ppt来介绍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已经不用我是中国艺术家来设定自己的身份,而是定位自己是世界的艺术家。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很擅长利用科技,也有些用自嘲方式做作品,也有些作品与政治有关系。年轻一代艺术家准备进入纽约甚至国际市场,他们对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很有信心。巴巴拉的评价是比美国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好。
第二个嘉宾是美国艺术杂志的主编理查德·韦恩,他的演讲题目是"商业艺术"。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三种类型:一种商业,一种是保守,还有一种前卫。他既举了大芬村的例子,也举了青年一代艺术家作品的例子。他认为现在中国艺术家有点类似与之前的欧洲艺术家,有打开新的可能性的可能。
赵力教授首先简单说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他回应了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发展,他们面对传统也有所思考,生活方式的改变,创作观念的改变,对生存和生活空间的关注是他们的新方式。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取得话语权的问题,他认为这需要得到国内和国际的广泛认同,还是要多交流,才能获得共识的可能。
郑胜天教授认为艺术市场近年来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领养人,他还谈到艺术生态很重要,谈到目前国内私人美术馆的问题,他的朋友认为这是美术馆的大跃进时代,这是比较危险的现象。私人美术馆可以建,但是缺少运营能力。他认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很重要。
华辰拍卖甘学军先生在发言
第四场:国际视野下中国拍卖市场的展望
下午第二场论坛开始,主题是国际视野下中国拍卖市场的展望。嘉宾是美国国家拍卖师协会汉尼斯·康柏斯特,法国拍卖工会奥斯纳,中拍协秘书长李卫东,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暨国际总监石俊生,华辰拍卖甘学军。
华辰甘学军首先简单回顾国内市场从昨天到今天,国内拍卖业如何从学习苏富比、佳士得到自己成长,他认为应该会更好,好的坚持做的更好,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另外在政策,法律应该更健全。大公司应该国际化,对大多数拍卖公司而言做好自己更重要。中国的拍卖公司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相当于在做国际市场。
法国拍卖工会会长奥斯纳希望到中国进行拍卖,介绍法国传统文物,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加强联系。
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暨国际总监石俊生发言,他认为市场佳士得很早就关注中国艺术品,佳士得市场国际化的成果是客户增长,可以学习和分享彼此的方式。
中拍协的李卫东秘书长谈到目前艺术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不同国家拍卖规则,方式都不一样,因此中国拍协准备倡导成立国际拍卖行业联盟。
美国拍卖行业协会康柏斯特认为拍卖是最好的定价方式,美国拍卖协会会员3900多个,成员不仅只来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