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比约克MoMA大展现场
比约克MoMA大展现场
比约克MoMA大展现场
比约克MoMA大展现场
比约克MoMA大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比约克的展览在MoMA的前厅展出,展馆有两层楼。展览用音频和视觉两种方式记录了这位冰岛艺人的事业轨迹。早前,ArtNet News的本·戴维斯就预言“纽约会爆发了一场如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爆发般的愤怒评论”。而事实也是如此:有的评论如微风细雨,有的像炸弹一样猛烈。
《纽约》杂志的评论家杰瑞·塞尔茨形容展览是“一团令人困惑的混乱”,英国卫报的评论家杰森·法拉戈称这个展览是“惨败”,并不夸张地说,是一场“灾难”。
《纽约时报》的罗伯特·史密斯瞄准“滑稽、幼稚、沉闷的”的音频陈述开炮--冰岛的诗人松(Sjón)的作品中伴随着“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的甜蜜情愫。“请确保尽量完整地去经历这个旅程,”展览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个轻浮的声音。接下来的部分见证了一个常理,即任何标榜“旅程”的艺术行为往往哪儿都去不了。
但比约克本人对这些评论不为所动。所有的评论中(包括我的)都对她的音乐才华和个人魅力都一带而过,直言不讳地对她的蹩脚品位进行抨击,甚至引用她的私生活来验证这点--看那个做作到极点的前男友马修·巴尼吧,其品位便可见一斑了。她的音乐视频(在屏幕间里放映着的绿洲)展现了导演、音乐家、设计师、服装师(亚历山大·麦昆晚期著名作品)和技师水平的最佳结合,但却暴露了比约克自己在的造星策划上露出的难看吃相,那又怎样?比约克就是一个不安宁的强大创新试验力(通常也容易犯错),一个不会衰落的品牌。
但这种说法不能为MoMA开脱。近些年它展出了不少迎合性的展览,例如蒂姆·伯顿、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和威廉姆·肯特里奇、蒂尔达·斯文顿睡在一个盒子里、“雨屋”,还有即将展出的小野洋子展。戴维斯说:“MoMA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改装成时髦生活方式的品牌。”史密斯顺便了表达“这是对核心观众的蔑视”。而比约克的展览正好被广泛地认为成,是迄今为止这种情况中最糟糕的一次。为了迎合比约克,MoMA表现得就像一个荒唐的追星族。明星的尊严得到了维护,但美术馆的精神却消失了。
难道我们批评家就是精英吗?怎么会呢!一直以来MoMA作为诺克斯堡和梵蒂冈现代艺术的结合体,我们希望它继续保持下去。MoMA曾经的精神虽然已处边缘,但它仍然存在,最近展出的马蒂斯剪纸作品,还有对于新绘画勇敢议论的调查都是很棒的展览。问题在于,MoMA将美术馆自己选出的精英与商人明星选出的精英故意混淆,但商人和明星有他们自己的辨别方式,不需要西53街(MoMA所在街道)也可以做得很好。MoMA精神的衰落,或者理解成这次比约克大展将美术馆的这种失职的淋漓提升,真的是再一次侮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商。(作者:Peter Schjeldahl 翻译:c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