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郑成俊,80后韩国籍艺术家,2006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美术大学进修,2008 年于韩国朝鲜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毕业后选择了到北京继续深造,并于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在当年荣获一等奖并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之后便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北京。郑成俊曾在“艺术首尔”举办个展 、在798表画廊举办“三个故事的旅行”个展,并参与了“艺术广东”、“Go Art on”、“艺之见-中韩艺术家9人展”、“梯子-中韩建交20周年纪念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等群展。
郑成俊的工作室位于北皋的农场艺术区,和环铁艺术区或黑桥艺术区不同的是,农场艺术区并不显眼也没有很高的知名度,隐藏在北皋村子里,周边是村民自建的小矮楼和农田。和郑成俊约定采访的这一天,是北京雾霾红色预警的最后一天,严重的雾霾天气加上北京冬天的冷,给人一种肃清和荒凉之感,这也让我们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个来自韩国的“欧巴”在北京一呆就是八年,而他的笔下描绘的又是怎样的艺术世界?
和艺术区外面肃冷的环境截然不同,当走进郑成俊的工作室,就会发现另外一个别有洞天的艺术小天地,干净整洁而不失温馨,为圣诞节营造气氛的铃铛和烛台等饰物被用心的布置在空间内,画完的作品被挂在墙上或者放置在墙边,颜料和画笔也整齐的摆放着。这似乎是个有条理、爱干净的艺术欧巴,就如同他的画面,干净纯粹,却又不失细细品味的内涵与哲思。
郑成俊的绘画语言承接了一贯韩国艺术家的细腻与精致,他把写实主义的绘画技巧与当代艺术语言进行融合,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凸显艺术家对画面的细节重视,而在作品题材上,他坚持着自己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存的这一命题探讨当中。特别有意思的是,在郑成俊的很多作品中,世界各地的“电车”成为了作品聚焦符号,他把电车喻意为人类生活的缩影,北极熊、企鹅等动物取代了本来应该坐在车里的人,而这并不只是单纯的一种“环保”倡导,更多的是艺术家希望提出的对人们的警醒或者疑问,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探讨。
Art Banana:你来北京有多久了?为什么会选择来北京继续艺术创作的道路呢?
郑成俊:来北京已经八年了。我之前很喜欢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而对于现实主义绘画,对于写实风格学习环境氛围比较好的国家,离韩国比较近的就是俄罗斯和中国,所以在2006年的时候我去了俄罗斯学习现实主义油画的一些绘画技巧,学成回国后,我发现韩国的艺术环境侧重于对当代艺术的探讨,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重视的是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对创作主题的思考,对于创作技法并没有很深入的涉猎,所以我就考虑来北京继续学习,一个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很不错,而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紧密,尤其在艺术上的交流。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到北京继续艺术创作的道路。
Art Banana:关于作品的主题,你一直聚焦在“人与自然”这个话题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话题?
郑成俊:小的时候,我的老家是在韩国南部小城,那里环境很好,有很干净的水,有很美的自然风光,那个时候,爸爸也会带我去郊游,去钓鱼。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慢慢变差了,尽管现在政府也在治理环境,但很可惜的是再也不能回到之前那种美好、干净的环境中,这也让我觉得很难过。而且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都变得越来越糟糕。
而我之所以想通过绘画创作来表现这个主题,就像我之前在创作自述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谁都知道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生活中却无大的关心。在人们的漠不关心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说起环境问题大家第一想到的是环境污染,其实整个生态和谐的问题更为重要。人口、住宅、粮食、资源、偷猎、破坏栖息地、酸雨、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等数不尽的环境问题都正在发生。而这些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问题之间,或是与社会及其成员们相互存在很深的关联性以复杂性。所以我希望把“人与自然”问题的矛盾性通过作品的主题和画面内容来传递给大众。
Art Banana:对于“人与自然”这一问题的表现,不同专业的艺术家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但大多数艺术家都是通过将环境被破坏后肮脏、破败的一面呈现出来,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你的画面中却恰恰相反,你们画面给人的感觉很童真、谐趣,为什么要这么做?
郑成俊:在我的画面中运用了许多美丽的色彩,同时也创作了许多可爱的动物形象,比如像企鹅、北极熊等,之所以要这么做,我觉得目前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很大,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快乐,而且很多人的视线都被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所捆绑,所以我想通过这些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动物形象来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再给他们视觉上的愉悦与放松的同时,进而引导他们去思考画面背后的主题,引发共鸣。
Art Banana:在这次的个展“The Adventures of Tom and Carrot”中,我们可以在你的最新作品中发现,电车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多的物象元素,为什么如此钟爱电车?这些电车都是哪儿的电车?电车又有什么意义?
郑成俊:在我看来,电车作为很多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代表,同时更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缩影,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象征符号。最开始创作中出现的电车是以香港电车作为原型的,一个是我之前看过很多香港电影,里面就出现了电车,而且我也在香港旅行过,这个城市的电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创作中还有英国等欧美国家的电车形象。
Art Banana:特别有意思的是,电车里面坐的并不是人,而是北极熊、企鹅、猴子等动物,为什么要这样创作?
郑成俊:因为现在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多,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而且很多动物不小心进入到城市的环境中甚至还会被捕捉、驱逐。所以我就在想,当这些动物来到城市的时候,它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观看和体验城市。于是电车就成为了它们的不二之选。而当人们看到这样一幕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很有趣,同时也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和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的相处?也就能回归到我创作的主题和意义之上。
Art Banana:在你的这些作品中,除了电车和动物,周围的城市场景都是灰色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
郑成俊:灰色调的部分是城市,因为当自然里的动物进到城市里面,很有可能会被拒绝,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冰冷和灰暗的。
Art Banana:之后的作品在主题和形式上会有怎样的延续与改变?
郑成俊:在主题上可能还是会围绕“人与自然”的问题探讨,在形式上的话会以平面的架上作品为主,但也不会局限其中,我也非常愿意尝试多元的艺术形式,包括之前央美毕业展我就做过数媒的动画作品,之前艺术北京也尝试过做把企鹅动物形象做成雕塑。我觉得形式上的多元甚至是跨界呈现,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我的作品,关注到作品背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