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7月6日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开幕,代表了中国当代美术水平的21件(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作品向马耳他和欧洲观众展现了中国美术家精湛的技艺、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和中国人民对和平、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与不懈追求。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大使姜江、瓦莱塔2018欧洲文化之都基金会主管凯瑟琳·塔波尼女士(Catherine Tabone Valletta)、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外联络处主任刘中、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彦军、马耳他艺术研究会主席E.V.鲍奇先生(E.V.Borg)、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纪能文、地中海会议中心主席肯尼斯·斯皮特里(Kenneth Spiteri)、道尔芬科学文化基金会主席史蒂芬·洛克斯夫妇(Mr. & Ms. Stephen Rokoss)、马中友协副主席安东尼·德·乔万尼(Anthony De Giovanni)等80多位各界嘉宾及艺术爱好者济济一堂,出席当晚开幕式,平时仅能容纳40位来宾的文化中心座无虚席。
受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徐里委托,我会对外联络处主任刘中首先致辞。他表示:马耳他同中国历来友好,中马自1972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双方高层互访、文化经贸交流频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此展是响应中马两国政府签署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加强两国美术界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行动。众所周知,艺术与和平代表着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仿佛孪生兄弟一般难分彼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艺术的语言倡导珍爱和平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他还强调,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来,富有魅力的岛国马耳他的重要性不仅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而凸显,还由于其积极响应中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而得以体现。我们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促进两国人民心灵相通,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并为中马两国美术界的交流谱写新的篇章。
马耳他艺术研究会主席E.V.鲍奇先生致辞
马耳他艺术研究会主席鲍奇先生随后发言。他提到:比起其它艺术形式,美术要更加敏感,更能细腻地表达人类的精神追求。“一幅画胜过一万句言语。”中国艺术家纯熟借鉴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花·物语》作品中一个美丽的女孩脚下踏着一朵鲜花,人物的形象借鉴了古希腊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重新赋予她现代的活力;又如《旦》把中国传统的戏剧和皮影戏以雕塑的手法展现给西方观众,使观众对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化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对中国美术家协会为马耳他人民带来的中国当代美术佳作表示感谢,并希望在将来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来自中国的美术作品,“让我们的心灵通过艺术的桥梁紧紧相联”。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姜江致辞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姜江先生最后致辞。他首先对展览开幕表示热烈祝贺,认为“此次展览汇集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佳作,包括多种创作手法,既有传统中国水墨的传承发展,也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转换。”他指出:作品多角度呈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当代社会的绚丽画卷,全方位展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给马耳他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难得机会,也是中马文化交流历程中的一次盛会。展览以“艺术与和平”为主题,通过笔墨丹青表达了中国人民赞美生命、热爱和平的心声,生动诠释了中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值此瓦莱塔当选“2018欧洲文化之都”之际,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有利于促进中马艺术家的交流互鉴,也有助于推进中欧人文交流,弘扬“丝路精神”,架起中欧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助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开幕式来宾认真聆听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处主任刘中先生作题为“中国当代美术现状”的讲座
致辞结束后,中国美协对外联络处主任刘中做了题为《中国当代美术》的讲座,对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历史背景、主要宗旨、当前各主要项目概况及展览作品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讲道:中国美术伴随着漫长的历史演进,在对传统的继承基础上始终积极吸收外来美术形式,积累了丰富的遗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方文化观念激烈碰撞,西方多元文化冲击着我们长久形成的价值观念,中国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建构具有本民族鲜明特点的当代文化。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在多个不同场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政府也下大力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可以说,我们正在筑就民族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路上阔步前行。今天的中国美术已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的坚守,同时也在突破造型语言的藩篱,跨越艺术观念的隔阂,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介入当下,参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览双方嘉宾于开幕式后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处主任刘中先生引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姜江先生参观展览
讲座过后,刘中主任引领嘉宾及观众一起观展,结合作品,耐心为大家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技法与西方艺术的异同点,指出中国美术从材料、意境、艺术表现力到文化共性,完美地诠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气质与写意精神。一位当地观众表示,中国美术在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是让全世界都无法估量的,它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非常好的平衡点,开辟了一种让大家认识中国当代美术的新方式,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已在马耳他中心工作十余年的安提塔女士(Antita)称:这是她“十年来见过的最好展览。”
参观展览的瓦莱塔观众
PBS马耳他国家电视台开幕式后在展览现场采访鲍奇先生
据了解,本次“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近年中国知名美术家的上乘之作,艺术门类多元而丰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出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鲜活面貌。“艺术与和平”的主题传递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契合当今国 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期盼。展览中的“一带一路”主题作品,运用独具一格的中国水墨特色,描绘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彩的异域风情,如张复兴《拉脱维亚掠影》以中西融合的中国特色笔触抒发了画家的浪漫诗情;邵晓峰的作品《朝阳映照马耳他》更是应中国美协之邀,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展现了晨光中,蔚蓝的地中海水映衬着瓦莱塔的城市风貌,柔和、洁白的色彩让人见之可亲,淡雅大气又不失庄重的表现风格也让马耳他艺术研究会主席E.V.鲍奇先生称赞不已。
参展艺术家邵晓峰先生与姜江大使合影
参展艺术家刘玉庭先生向姜江大使介绍作品
作为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收藏作品之一,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刘玉庭的雕塑《花·物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美好理想,着重抒发对生态、自然、生命的关爱,有现场观众称之为“美丽的中国小姑娘,让我想起了充溢着生命力的春天”;李立宏的陶艺作品《麦当劳-CHINA》则以西方观众熟知的麦当劳标志为创作原型,饰以中国传统青花纹样,在大屏幕亮相时,博得全场观众会心的笑声。有一位当地观众表示:参观完此次展览后,再看到麦当劳的“M”标志,我都会记起这件来自遥远中国的有趣作品。“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这也许正是中国美术在西方世界为人接受的一种最好方式。
参展艺术家张亮女士与E.V.鲍奇先生合影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是中国美协的另一项外事品牌项目,多年来不断选拔、派遣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和美术家奔赴世界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最鲜活的美术成果与动态,迄今已有十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和美术佳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美协也选取了部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为展览增添别样的活力。如张亮的岩彩国画《捷克克鲁姆夫小镇》表现了欧洲中世纪小镇风情,丰富的材质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罗文勇的油画《布鲁克林的暮色》所显现的传承定力和创新动力,展现出了中国青年艺术家在运用传统方式传达新创新的新概念。马耳他地中海航空首席执行官保罗•布吉亚(Paul Bugeja)表示:近几年,中国艺术作品越来越走向国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视角。中国艺术家融合中西文化,开阔的视野及多元化的创新思维,也让他眼前一亮。
本次展览恰逢“瓦莱塔2018欧洲文化之都”年。在“一带一路”时代主题呼应下,展览不仅仅展示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之美,也辉映表达了中国艺术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盼。今天的中国美术已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的坚守,同时也在突破造型语言的藩篱,跨越艺术观念的隔阂,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介入当下,参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艺术与和平”这一宏大主题,反映了属于我们民族心性的家国情怀,也饱含了实现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同理想的美好愿景。希望让化剑为犁、永不争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马耳他驻华大使卓嘉鹰先生(右二)行前主动提出接见中国美协代表团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姜江先生(右三)于开幕式前接见中国美协代表团全体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协代表团动身前往马耳他之前,马耳他驻华大使卓嘉鹰先生(John Aquilina)主动提出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欢迎艺术家们来到马耳他描绘美丽风景,使更多的中国人民了解这一充满魅力的国度。同时,在代表团到达马耳他之后,我驻马耳他大使姜江先生也如约于开幕式之前会见代表团,对作品的艺术水平,以及展览对中马美术交流领域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2018年中国美协“中国美术世界行”系列活动的第二站(首站为希腊),展览将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至7月11日,此后还将巡展至西班牙、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