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由于今天油画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油画的题材,甚至形式已变得多元起来。但同时,静物油画这支曾经绘画艺术的分支,重要性正逐步被削弱。今天我们就回过头来聊聊从荷兰开始发迹的静物画。
静物画起源与发展
静物画主要描绘大部分无生命的事物以及典型的普通物品,也就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它们可以是自然的食物、花朵、植物、石头或者贝壳,或者是人工的酒杯、书籍、花瓶、珠宝、硬币和烟斗等。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时期,就已经可以看到酷似后人所说的静物画,我们称之为“Xenia”早期静物画。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静物画元素有着高度相似性的绘画艺术出现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如《有桃子的静物》。当时主要使用明暗造型手法,着重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对构图、空间、透视甚至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认识。只是题材上并没有完全独立,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而是用来装饰坟墓的内壁,在画中画上食物和其他物品,使其作为供品让逝者在死后可以使用,或是作为建筑物的附属装饰,如在浮雕中出现植物与器皿等的组成部分,关注图像的框架与结构上的装饰性设计,并不是注视图像本身,因此并没有组成具有明确主题意图的绘画,只是体现了委托者一时的兴趣。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西方静物画的萌芽发展期,对后来的静物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四世纪初,由于乔托和他的门徒的创作,静物画在描绘日常用品的宗教壁画上重新登上了绘画领域的舞台。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静物画保留的最初附属品是基督教主题、宗教、象征意义并因之作为宗教象征意味的陪衬而存在。
十五世纪,尼德兰的画家对静物这类有质感的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像扬·凡·艾克(Jan van Eyck)这样的画家也将静物画的元素应用于肖像画中。有所不同的是他大量在其作品中描绘金属、玻璃、丝绒等日常生活物品。这也体现了南北艺术家的关注点以及表现力的不同。此时的静物元素通常都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属品,以陪衬物的形态而出现,用来影射及陪衬人物主角,或者是被作为宗教画与肖像画中的背景或象征而出现。比如将人物形象与一桌食物相结合,象征着人物对宗教的虔诚,以及他们对主的恩赐的感恩之情。
同时,十五世纪时已有简单的静物画开始脱离人物,但仍以宗教相附,并逐渐向私人宗教画发展。这是静物画向另一个自由意志的发展,例如由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4)创作的一幅肖像画的背面,有对一个花瓶的描写,花瓶上描绘有基督的字样,花瓶里插满了百合花、蝴蝶花、金银花,寓意圣母的贞洁,这无疑是现存的最早的静物画之一。
到了十六世纪,人们对自然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创作出大量有关植物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激发了科学例证的萌芽和样本分类。自然物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从任何宗教和神话想象中逐渐分离出来,被人们欣赏和重视。食物和鲜花作为季节和感官的象征再次出现。早期的草本植物科学药品也在这一时期立足。这个新知识也被真正的扩展开来。此外,富有的赞助人愿意承担动物和矿物样本的采集。这些样本就作为追求现实主义和独创性画家的模型。贝壳、昆虫、热带水果和花卉被收集和交换,一些新品种植物如郁金香,也在静物画中闻名。
十六世纪下半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重视和好奇,宗教内容在数量上和形式上逐渐减少。“荷兰的艺术已经学会像镜子那样忠实的去复制自然。艺术和自然二者都不会像一面镜子那样平滑而冰冷。反映在艺术中的自然总是反映了艺术家本人的内心,本人的嗜好,本人的乐趣,从而反映了他的心境。正是这个压倒一切的事实使得荷兰绘画中最‘专门化’的分支会妙趣横生,那就是静物画的分支。”
1568年,延续80年的反西班牙统治战争爆发了。1609年,荷兰等北方诸省终于宣告独立并成立荷兰共和国,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并迅速成为欧洲最先进、富强的自由民主国家。同时荷兰艺术得到空前繁荣,荷兰画家们摆脱传统宗教对自己创作个性的禁锢与束缚,放弃束缚创作个性的宗教和神话题材,将目光投向多种多样的生活题材,即像杯盘碗盏、厨房场景等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事物元素,被搬上了画布。画家怀着对世俗生活的饱满热情描绘新兴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生活,通过静物画展现了荷兰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环境的自豪,也显示了荷兰人对物质世界的依赖。
十七世纪荷兰与其他国家静物画的对比
十六世纪末,欧洲各地的艺术家开始创作纯粹的静物画。这种现象可能与文艺复兴末期艺术和艺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十七世纪独立于荷兰的纯粹静物画题材,体现的是荷兰静物画的居家思想及民族天赋。
绘画在这个民族中诞生、存活、发育、成长、完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创立绘画的民族性,使这一派的绘画有它的题材,有它的典型,有它的色彩,从而发展成属于荷兰人的一种特殊性格。而气候条件也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晚较冷的气候决定了荷兰艺术不会像拉丁民族的代表意大利那样以人体为中心。即使意大利的辉煌艺术对欧洲艺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荷兰艺术家也没有生活在意大利的影子里,而是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北部尼德兰的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区别很大。这里由资本主义和加尔文主义统治。”由于荷兰曾经长期受到西班牙的教会极权统治以及后来与英国海上战争的战败,使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感长期受到压制,因此,也就使得荷兰艺术家在关照现实生活时,只将目光与兴趣集中到了家庭或小环境内部。而另一个原因是荷兰人的勤奋和节俭使中产阶级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富有的人民没有奢侈浪费来建造自己的行官,而是满足于建筑在功能上符合自己需要的舒适的房子。因此在十七世纪,荷兰人在物质上的享受和在美学上的享受主要局限于舒适朴实的内部家庭环境,通过绘画将居家中的所有事物作了最仔细的研究。
十七世纪初,由于西班牙占领者对新兴观念的不支持,许多尼德兰画家逃往欧洲各地继续创作,荷兰静物画的流行和其他形式的写生画一起,很快也从荷兰传播到了德国继而又传到了西班牙和法国。
这其中,德国静物画紧随着荷兰的形式,创造了在内阁、橱柜、展示柜中陈列具体物体并同时展示出多种视角的新型创新成分。
西班牙的静物写生,有着简朴之风,它与荷兰静物画有所不同,荷兰静物画经常包括丰盛的酒会,摆满了华丽奢侈的织物和玻璃。而西班牙则经常表现的是死亡并等待剥皮的动物的平淡情景。水果和蔬菜都是未经过加工的自然品,背景常常是阴冷简单的几何形块,营造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氛围。
而在天主教盛行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纯粹的劝世静物画很少见,更少的是静物写生方面的专家。在南欧, 更多的是自然主义的浮世绘,而在高超的现实主义方面,南欧风格强调得较少。在法国,写生静物画的画家受到南欧和北欧的共同影响,对荷兰劝世静物画和西班牙式的布局中都有借鉴。
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与商品化经济
荷兰静物画在描绘对象上也有着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一面,除了描述家庭内部环境,荷兰静物画有意要在描绘的对象上体现画本身所依凭的价值之源,毕竟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宝贝。
或许是海外贸易商品激增的缘故,亦或许是当时的荷兰王国太过于富强,荷兰画家描绘的珍肴器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略显奢华,荷兰”黄金时代”的缩影也隐藏在你这些静物画中的物质文化因素中。荷兰静物画中出现的物体器具琳琅满目、错杂缤纷,看似随意散漫却又都是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这些物品中从小到大,从国内到海外,以他们独特的历史姿态占据在静物画作品之中,小的铿锵有力,大的丰富沉重,以致我们无法想象将这些骄傲的、带着使命感的静物精心布置在画面中的时候,荷兰艺术家们怀着的是怎样一种心情。静物画描绘的是荷兰近一个世纪的贸易史,有引以为傲的辉煌,也有黑暗残酷的剥削,但它总是代表“黄金时代”荷兰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有钱的商人、贵族享用珍肴美味,向彼此炫耀奢华的器皿还不够,还雇佣画家为他们的财富绘制肖像,究竟只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美化居住环境,还是寄希望于远古时期将物象刻画下来以便永远留住的传说,希望财富的永久化我们已经无从考据。
在描述对象充分体现商业经济化的同时,静物画的构图方式也无不体现着当时奢华的商业贸易。我们也要意识到,无论是梅姆林1490年在弗兰德斯创作的《瓶花》还是卡拉瓦乔的16世纪晚期的作品《水果篮》,都没有影响荷兰小画派正式开创静物画分支的事实,这意味着荷兰静物画家们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艺术在静物画领域的奧秘。
从整体上看荷兰静物画给人在视觉上传达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感,这种画面感得益于对前期宗教画和人物肖像画的学习模仿,传统油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扬。这个时期的静物画大都是基于一个稳固的平台,将要表达的静物组合建立于这个平台之上,加以环境光线的衬托给人以舞台剧的变现力。
最初静物画只是由于富商们的青睐,他们购买这种绘画用来装饰自己的客厅、卧室或者办公的场所,再加上荷兰沿海的房屋一般都是些面积较小的木质结构建筑,室内空间不像贵族城堡或者教堂那样高大宽敞,所以对于悬挂在里面起装饰作用的绘画作品就有尺寸的要求篇幅不易过大,一米以上的画幅就已经比较少见,以七八十公分上下的作品居多。这样的尺寸更适宜挂在普通阶层的家里,像厨房、卧室这样的地方就更需要些画面感温馨、美满的作品,就像我们今天在自己家里挂装饰画一样,大多数人不会去选择暴力、激进、使人心神不安的作品。“和谐”和“统一” 是这时期荷兰静物画的主题,不论描绘的题材是什么,让人喜爱的静物画应该是第一眼就给人以安静、稳定,然后渗透着幸福感的作品。
荷兰静物画背后扑所迷离的价值观
整整一个世纪的辉煌,使得“黄金时代”的荷兰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那么在这全新面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质完善,言论宗教自由且富裕的国家艺术品除了与商品市场关系的不断拓展意外,荷兰群众以及艺术家们究竟将其定位在一个怎样的标准之上?没有了精神束缚,不需要再服务于宗教、历史信仰等重大题材,艺术家可以竭尽所能的对世俗生活进行写照,绘画的艺术性也不再被主题所掩盖,艺术家更多的关注绘画性本身,致使人们也更注意到绘画性的重要,这种不怎么需要精神依托的、貌似纯绘画性的艺术现象,即荷兰画派静物画的价值观体现,究竟会对绘画史发展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我们暂且可以从西方绘画艺术史料记载中得到对于荷兰画派静物画的大概评价。
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对热衷于表现现实生活的荷兰小画派做过这样的评价:“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是对自已征服自然斗争的肯定和歌颂。”站在在生活的角度我们可以说荷兰小画派代表的是17世纪荷兰人民的自信、热情的精神面貌。正如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八十年的独立抗争使战乱后的荷兰人民更懂得珍惜热爱平凡生活中的一切,更理解生命的重要。他们缅怀苦难,不过也还没有心思展望未来,用“只争朝夕”来形容荷兰人民当时的心境或许会比较贴切。战争结束后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们关心的应该只有抓紧一分一秒享受眼前来之不易的安稳,一花一草一木在他们眼中都是那样的美好亲切值得赞赏。于是这种歌颂万物的热情蔓延在大街小巷,画家们也开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赞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可从艺术的角度看荷兰画派所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哈尔斯、维米尔以及伦勃朗这样在当时生活拮据的艺术大师时运不济的惋惜,艺术品商品化的时代特征使“世俗”的二流画家在当时生存起来更游刃有余,对艺术有深刻见解且执着的艺术家往往受附庸权贵之徒的挤压。绘画市场的扩大与画家之间残酷的竞争使得不少画家为了生活不得不另谋职业,例如幽默的风俗画家扬斯蒂恩改行开酒店,还有阿姆斯特丹的风景画家霍贝玛去当税收人就是实例。
那么如果问今天我们所歌颂的荷兰静物画作品究竟是迎合资产阶级贵族趣味的二流作品还是名副其实的伟大之作结果就不好回答,但换种说法提问十七世纪的荷兰静物画作华丽的背后到底有没有画家对于艺术发展积极研究并推动所作出的贡献答案就肯定的多了,之前我们也说过,无论十七世纪荷兰的静物画家们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去将这门油画的分支发扬光大、而且努力的研究发现新的绘画技法与形式表达,都与其他时期一样“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纵观整个西方绘画史,每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宗教环境密切相关,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不能够脱离社会独立去完成艺术创作,那是站不住脚的。荷兰画派的静物画是光鲜华丽的,无论是形体、色彩还是画家的技法本身都达到了一个华丽的高峰。
结语
如今的艺术家很少会纯粹的画静物画了,但在17世纪的尼德兰国家——荷兰,当时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精美的静物作品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荷兰帝国的大致面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静物画不仅是荷兰画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艺术史中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