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日拍卖监控,双手撑在桌面的即为当时正在登记信息的竞拍人。
花20万保证金、990万拍下有着精美题跋的唐伯虎小幅《临流试琴图》,加上15%佣金等,实际总价1138.5万。这在2011年某拍卖公司秋拍会上,绝对是个爆点。
但戏剧性的是,昨天,拍卖公司告了这个竞拍人。巨额拍卖款不来付,也没来要保证金。
最蹊跷的是,根据竞拍人登记的身份信息,法院找到的被告,是个苏州农民。他说,我一打工的,别说一千万,就连20万保证金都付不出啊。
法官拍下这个苏州人的视频,和拍卖现场的监控一比对。果然,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法官根据登记信息追查过去
找到的却是对此不知情的农民
拍卖公司说,按规定,7天内要付清拍卖款和佣金。过了这个时间,他们马上发去催款函,结果傻眼了。统统被退回,原因是:全家外出打工,无人签收。登记的手机打过去,也是空号。
一年过去了,也没其他人来拿这幅画,更没人来过问这20万保证金。
难道是一场乌龙?昂贵名画待字闺中,拍卖公司急了,“我们保管压力很大,如果不解除合同,画也没法再拿出去拍。”
主审法官立案后去了一趟被告所在的江苏某县某村。当地派出所说,被告举家迁户籍至苏州。辗转后终于联系上了。
这是一位农民,赶到杭州后他大呼冤枉:他的身份证2008年丢了,早就换新的了,他哪里去参加过什么拍卖会。
至于那笔20万的保证金,他更是连连摆手,“不是我交的,我一个打工的,哪有20万元啊。”
这事变得有点匪夷所思。
法官灵机一动,“那让我给你拍些照片吧。”他答应了,并且认真摆好姿势。拍完之后,法官又要求,“再拍段录像吧,活动的画面可能更真实些。"他也答应了。这配合的态度,法官直觉参加拍卖会的不是他。
后来拍卖公司提供了拍卖现场的监控,结果很清晰了: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实际举牌的
也不是这个冒名的竞拍人
从现场监控上,那个竞拍人穿着一身松垮的棕色西装。
他登记了身份证,然后拿出一包皱巴巴的塑料袋裹着的现金给工作人员。这一点,让很多刷卡的竞拍人纷纷侧目。
入座后,他坐在角落里。实际举牌的人并不是他,是和他一起来的微胖男子。微胖男子的手机一直拿在耳边,从起拍价500万,一路淡定地举到990万落锤。
整个过程里,另外那个竞拍人百无聊赖,或是东张西望或是低着头。
那么这个竞拍现场的人到底是谁?为何要冒名?
对于这一点,拍卖公司也摇头。一般的流程,竞拍人用身份证登记,交保证金,再领取号牌,这只是个程序上的审查。“但对于身份证的真假,头像是不是相符,我们实在没有专业技能来核实。”
而且按行内规矩,这笔20万的保证金,竞拍人签字后就即时封存,因为参加拍卖会的人成百上千,拍不成就直接退保证金。
真正的竞拍人
为何砸了20万后又玩失踪
事实上,开庭前,拍卖公司就确认,他们告错了人。所以,昨天只提了一个诉请,认定拍卖合同无效。而100多万的佣金,还有违约金,也没有主张。
法官表示将择期宣判。法官说,以前也碰到过类似的案子,就是竞拍人拍了不菲的拍品但不支付价款和佣金的,但是像这种竞拍人和应诉的被告不是同一人的情况,还是头一次碰到。
这就像是一个谜。背后真正的竞拍人,为何要冒用他们身份,砸了20万,白白不要了,又玩了失踪?
记者咨询了相关拍卖业内人士。他们说,这种情况,在圈内也时有发生。有些人喜欢藏在幕后,借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去拍卖。
之所以后来爽约不要了,有可能是觉得一时冲动拍高了,也有可能是画不符合买家的初衷,又或是资金链断裂钱付不出来。
所以拍卖行情走高的同时,拍卖公司要求支付的保证金也是一再增加。
(原标题:千万元拍下唐伯虎《临流试琴图》不来付钱拿画,20万保证金也不要了) 记者 方力 本报通讯员 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