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李村图》
日前,记者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获悉,吴冠中为纪念潘天寿所作、唯一国画作品——《李村图》,将首度现身12月14日至17日杭州·浙江世贸饭店开槌的西泠秋拍。
苦荼忆恩师
吴冠中在艺专求学时期,不仅师从潘天寿研习国画,兼学古文韵法奥妙,且同潘天寿情谊颇深。1971年潘天寿与世长辞,当时吴冠中正被下放河北李村,因为消息闭塞,时隔一年他才得悉潘天寿去世的噩耗,十分哀痛。跟吴冠中学油画的学生姜玉军,将其自备收藏的宣纸一张提供给吴冠中,希望他能作一幅纪念潘师的画相赠。尽管那时的吴冠中早已久不作水墨了,但他仍应姜玉军所求,照当年学生时代学潘师风格作了这幅国画《李村图》,并疾思感慨、哀然书写了追忆文字。
《李村图》画面构图别致,下半部是李村风景,上半部有长达百余字的叙文:“少年时,求学杭州艺校。曾从潘天寿师学国画,受益匪浅。其后我专攻洋人之洋画,为求绘画之真谛,远渡重洋,寻古访今,悟道不多。而寿师之作,始终如明灯照我。玉军同学随我学彩绘,今又强我作国画,自离寿师数十年来未墨画,寿师新故,作画念之,不知是哀是痛。荼,七二,李村。”
吴冠中对此叙文深植于心,在多处回忆文章中全文复述,而文末落款“荼”,正是吴冠中还是潘天寿的学生时为自己起的笔名。吴冠中说,“荼”的意思是毒草、苦菜、猛烈,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如火如荼的。画上写一个荼字,简单。下放时期,只能劳动的间歇在田间地头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一些小幅油画。这件长81.5厘米,宽34.5厘米的水墨作品,具有特殊纪念意义。
情思寄西泠
《李村图》是吴冠中在特殊历史年代创作的珍贵国画心作,是其水墨风格发端的特殊作品。低矮的松树、绿叶红花的荷塘,都是潘天寿喜画的题材,它们被两旁的栅栏隔开,一条小路直向前院。竹梯攀着高墙,墙下开着半扇门,似乎可以通向越过高墙看到的远山,远山用笔苍秀。看得出,吴冠中是以接近老师的作画风格来怀念老师的。
对于在李村的创作,吴冠中后来回忆:“我的画都是从生活中剪裁重组的,东家后门的石榴花移植到西家门前盛开了。”在这幅作品里,景中物也是借物重组过的。画面中吴冠中把老师喜作的题材和自己当时的环境结合,重组的一张作品。
正如吴冠中先生对敬他爱他的亲人、学子、受众在他离世前的留言:“你们想我就到我的画中来看我吧!”姜玉军、姜雷父子惜藏吴冠中此珍贵画作41年,此幅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李村图》国画作品,首次面世西泠拍场,回到其曾学习过、爱恋过的西子湖畔,更传颂吴冠中先生一生刚直不阿、德高望重的艺术情操,博学超人的艺术学养,以及光彩非凡的艺术人生,闪耀西泠秋拍近现代书画板块。
岁末叙画缘
今年为西泠印社成立110周年,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七十六岁所作巨幅《岁朝清供图》,以水仙、天竹子、牡丹、佛手、菖蒲、荔枝与香橼的质实无华,再为西泠秋拍近现代书画板块,增添一派清逸秀美的画景;齐白石老人1936年为好友王缵绪所作《无量寿佛图》,设色古雅,构图精简,一人、一蒲团,但给人以无限生机的享受。身着红袍的无量寿佛端坐于蒲团之上,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中,温和可亲。
寄托了徐悲鸿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公鸡竹石图》,作于1943年,画中独立的大公鸡,黑毛白羽,红冠黄爪,寥寥数笔,造型准确,既写形又传神,生机昂然。那专注的眼神,苍劲的双爪,还有像是用草书笔法写出来的高耸的尾羽,恍然间似乎要从纸上走出,雄立在世界面前。另一幅《猫鱼图》是徐悲鸿与“金鱼先生”汪亚尘的联袂之作,画中的黑白猫显得极富攻势,它凝神屏息,目光如炬,虎视眈眈地盯着水中的金鱼,谨慎地抬起前爪,蓄势待发,想抓住最佳时机向猎物进发。整幅画结构紧凑,疏密有度,巧妙地运用西洋绘画中的透视法,达到良好的纵深效果,体现了徐汪二人扎实的西画技巧和深厚的国画功底,是一幅真正融西画技术于传统国画的优秀范例。
此外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董寿平、黎雄才佳作也将亮相,十三页丰子恺为抗战时期由林语堂主编的 《宇宙风》杂志特别创作的漫画出版原稿,更引人关注。(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