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杰
传统的书画交易,由于交易信息不易传播,书画的价格大都很隐蔽,缺乏可以比较的价格体系,同一件作品,价高价低,全看买卖双方的意愿,有时“天上”有时“地下”,价差悬殊,让人感觉“艺术无价”。当然,一些书画家也会例外,他们会制定润格公诸于世,通过润格来规范交易。润格可能时高时低,但一定贴近实际,而且未必年年看涨。总之,传统书画交易,不管价格是明是暗,都比较真实,很少会成为一种炒作的噱头。而书画一旦进入拍卖,价格就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拍卖与互联网结合以后,交易有了记录,拍卖的结果方便查询,拍卖的价格可以互为参照,价格的功效被成倍放大,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炒作的焦点。
当代书画,“做”出来的价格
当代书画由于量大、易鉴定,很适合于投资。当代书画很多时候是充当着礼品的角色,不管是作投资还是当礼品,肯定“在途”多于“在库”,频繁换手中,每个人都希望手中的书画能快速升值。于是,只有靠炒作来拉升价格了。这种炒作,已经不局限于在媒体上宣传、吹捧,利用拍卖平台“做”价格被看成是更好的途径。当一个书画家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并且都高价成交,就能营造一种行情,引导销售,从而带动这个书画家的整体行情的上升。在拍卖记录中,一些当代书画家作品的价格动辄一平方尺10万8万元,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实的交易不得而知,但它的宣传效果非常明显,面对市场,人们常常会以拍卖价格为参照来买卖作品。
这种抬价格的成本不算太大,一些小拍卖公司,只要缴纳一定佣金,就可以任由操作,当然,小拍卖公司牌子小、信誉不够,成交的价格难以令人信服,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登上大拍卖公司的平台。而信誉较好的大拍卖公司,在作品的甄选上比较严格,若没渠道,上拍的机会不是很大,这就看书画家或代理机构的公关能力了。当一件作品登上拍卖平台,从法律上讲是不允许委托方自己举牌的,但实际上很难限制,很多时候委托方是自卖自买,这样,除了要支付买卖双方的佣金外,还要缴纳税收、保险等各项费用,价钱不菲,但相比之下的宣传效果,还是物有所值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的作品突然拍出天价时,实在是没必要太在意。
近现代书画,庄家引领价格
近现代书画是艺术市场的大盘,作者众多,作品的量也很大,相比于当代书画,因为经过时间的积淀,优胜劣汰,作者的水准相对整齐。根据艺术史地位和市场表现,形成一线名家、二线名家、三线名家这样的梯级序列。在近现代书画的买家中,既有投资客也有真藏家,由于近现代书画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每一个书画家的作品都分布得比较分散,对于投资者来说,操纵价格的难度较大,弄不好就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但这并不意味着近现代书画就没有背后的推手,书画家的行情起伏,特别是短时间内某一位书画家行情骤起骤降,常常都是因为庄家的操纵结果。庄家汇集资金,集中购买某一书画家的作品,制造供求失衡,从而引领价格的上涨,然后再慢慢放出作品。在近现代书画这一版块中,价格涨涨落落,此起彼伏,但还是能体现出市场规律。
拍卖场中,卖家“顶”价格的现象,在近现代书画中特别常见。一些小拍卖公司会与卖家串通,让上拍的作品高保留价而低起拍价,以便吸引顾客,同时让卖家参与举牌,制造虚假成交;而大拍卖公司又往往店大欺客,不是大客户就没有话语权,为保证成交率,都把拍品的保留价压的极低,一旦上拍,卖家只能冒险举牌托护,如果在自己手上落槌,还得支付买卖双方的佣金。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卖家都参与制造了价格泡沫。
古代书画,最容易被利用的天价
古代书画由于资源稀缺,分布分散,适合收藏而不宜投资,炒作价格也没必要,按道理古代书画的价格走势应该最为平稳,然而,在拍卖市场上,让人最瞠目结舌的价格常常是古代书画。有时候,事先并不被看好的无底价作品会拍出几百万元的价格;也有高价成交的作品转眼就缩水过半,捡漏与打眼,在这里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