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0日IPO路演开始,到2月24日招股启动,保利文化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据有关媒体报道,截止到27日,保利文化获得超过6.7万人认购支持,招股超购近600倍,冻资达到1554亿港元,摘得2011年以来的“冻资王”桂冠。
1月17日,保利文化全球发售以及H股上市申请获批,按照计划,将于3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份代号为3636。保利文化的上市之路可谓曲折,从影视板块的上市计划搁浅,到后来的集团整体上市,从梦碎A股,到转战香港H股,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保利文化终于敲响上市的钟声。
保利文化IPO受热捧
在查阅了长达568页的招股书后,记者了解到,保利文化IPO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发售7778.1万股股票,最高发售价为每股33港元,筹资规模在3.31亿美元左右。有业内人士透露,最终发行价定在28.2至33港元的指导价区间高端,是2014年预期每股收益的33倍。其实,就保利文化雄厚的国企背景,风头正劲的发展态势,或是万众瞩目的“中国拍卖第一股”而言,都不能不让投资者嗅到其中的商机。
招股书中显示,保利文化主要有艺术品经营与拍卖、演出与剧院管理、影院投资管理三大业务板块。2012年,保利文化收入达到16.49亿元,纯利润3.86亿元;2011年收入更是达到17.58亿元,纯利润达到5.83亿元;在2013年前10个月,保利文化收入达到14.556亿元,三大业务分别占比为43.7%、39.9%、16.4%,这10个月的纯利润在3.08亿元左右。其实,艺术品经营与拍卖这块所占的比重应该更大,因为秋拍的收入数据没有统计在内。在过去三年里,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0年占保利文化总收入的55.9%,2011年占到61.8%,2012年艺术品市场调整,业绩有所下滑,占48.1%,但依旧是保利文化收入的重头戏。
保利文化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图
上市意义何在?
在招股书中指出,保利文化计划将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的50%用于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业务;25%用于扩大影院投资管理业务的规模,包括增加影院的项目储备、投资和经营;15%用于扩大演出与剧院管理业务;余下的10%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本和一般企业用途。
关于保利文化上市的初衷,其实在招股书中已有明确表示,就是要提高保利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盈利能力。具体的业务策略就是,加强海内外的艺术品征集与客户关系;扩展剧院和影院网络;收购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资产或业务;吸引、激励、保留高素质人才来强化竞争力。而这些业务策略的实现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所以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成为保利文化的当务之急。
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保利文化集团的整体毛利率是47.5%,演出与剧院管理、影院投资管理的毛利率分别为34.2%、10%,而艺术品经营与拍卖板块的毛利率则高达73.8%,可谓保利文化的“优质资产”。有业内人士指出,保利文化是“打包”上市,其实,保利拍卖并不差钱,上市的意义不大。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在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拍卖公司是人力资源型的公司,不是特别需要资金,主要是人才的短缺。上市的目的应该还是为了文化,比如演出和剧场建设,但是这块没有拍卖业绩好,所以要拉着保利拍卖整体上市。”
这一点,在保利文化的招股书中得到了验证。招股书显示,2012年全国演出收入达到64.1亿元,但演出场馆多达2364个,包括985家剧院和776家影院,保利文化只是在29个城市管理有31家高端剧院,竞争压力可想而知。2012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66亿元,保利万和院线的票房收入达到3.388亿元,仅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2.04%。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这两大市场的需求及发展潜力还会持续增长,保利文化在投资方向上必然早已有此考虑。
拍卖公司不会盲目跟风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2012年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1%,这主要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家持续增长的购买力,以及机构资本的大量涌入等多重因素使然。另外,国内外的拍卖行都在积极进行业务地域扩张,比如苏富比、佳士得先后抢滩中国市场,嘉德与保利也先后进军香港市场。据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保利拍卖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4.3%。保利拍卖在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必然会提升佣金率来实现创收,如此一来,将对保利拍卖的征集和客户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利文化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要将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的50%用于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业务,具体包括加大艺术品征集和销售客户网络建设,通过建立连锁艺术画廊等形式提升艺术家经纪代理业务,扩大艺术品经营的规模等。值得一提的是,拍卖只是业务之一,其自身又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能获得的资金支持还是个未知数。
毋庸置疑的是,若上市成功,保利文化将成为“中国拍卖第一股”,保利拍卖的品牌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升。有业内人士指出,保利文化的上市,实际上就是保利拍卖的上市,可能引发其他拍卖公司的效仿。对此,季涛并不认同,他指出,“保利文化上市是个体行为,上市后公司的运作和管理会更加规范,更加谨慎,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增加,这对保利拍卖的企业品牌贡献比较大。但是拍卖公司投入资金量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其业绩与拍品资源、客户资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其他拍卖行来说,保利文化的上市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更不会引发盲目跟风。”
有市场人士对保利文化上市充满热情,表示资本入场将加快保利拍卖的国际扩张步伐,甚至能够与苏富比、佳士得抗衡。季涛对此表达了不同见解,“以后可能会有抗衡的实力,但这得慢慢来,苏富比、佳士得做的是全球市场,而我们做的主要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什么可比性。单从成交总量来看,也有很大差距。上市能够提升保利拍卖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但是具体能够增加多少业绩,还得继续观察”。(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