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晚明时期的中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的时代,更是思想和艺术大变化的时代。比起其他艺术形式,书法常常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逃脱现实的迫害而获得发展。帖学走入沉滞与萎靡,在传统的绵延之外,“尚奇”成为艺术的主要趋势。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王铎等书家都强调个性,
重视抒情性, 反映出对传统和谐统一的“中和”美学思想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反抗,
形成一种以狂怪当中不失雅逸的浪漫主义抒情派的色彩。王铎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书家。他成为反传统的接力手。王铎最终因为降清而被钉在历史的十字架上, 永远不得翻身。也正因此,
王铎一生中, 尤其是后半生, 始终有一股不平、矛盾之气积郁于心,这也更促使王铎的思想与书法作品透出一种焦灼、躁迫、郁闷与无奈的心情。尤其他的草书显现出激烈的情绪宣泄特征,
跳跃的心理节律和左冲右突的险绝不羁, 恣意任性, 自如之下尽力挥洒,
以收来中和放, 从容气度中亦有险怪 。或许没有这样的逆境,
也难以成就王铎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必先苦其心志也。
王铎(1592-1652) 行书文语
绫本立轴 1651年作
230.5×49 cm 约10.1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此作书于1651年夏,即清顺治八年,据《王铎年谱》记载,王铎本年奉命祭告华山,遂与五月底由燕入晋,入陕西,登华山,《拟山园选集》卷四十二《登华山记》:“华之在臆也。五十年矣。迨辛卯六月,予携雷、孟二君,述今年春,梦上一山,非人间。”又云:“日月蜚驰,年又迟暮,如此固执,浩衍奇奥,何日誓墓回心也与?呜呼,晚矣!”此作文语曰:“五十载与华梦想往来,为尘务羁勒,恨空劳扰,半生何幸。今年始得登陟,嵔嵂奇骇,诸友相语笑,或仍属梦欤?若不巢莲峰上,安得为醒乎?”
此作所书之事与文中语句正为贴和,且属词妙绝,有一种梦寐虚空的情绪缭绕笔端。王铎不得已而为贰臣,其内心的挣扎是不想可知的。道德上严厉的质问使他不止一次产生出归隐山林的想法来,而将自己全部的情怀、感触、彷徨、梦想一一笔之于书,投注于笔墨,恰是其书法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1030
王铎(1592-1652) 行书《江南作忏诗》之三
绫本立轴 1647年作
备注: 陈遹声旧藏。陈遹声(1846-1920),字蓉曙,号骏公,又号畸园老人,浙江诸暨人。师从俞樾。清光绪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松江知府。善为文,与时人翁同龢、李慈铭齐名,对字画鉴赏造诣亦深。
244×50 cm约11平尺
RMB: 2,500,000-3,000,000
此幅是王铎大幅书法的代表作,笔法凝重,结体豁达,章法自然,墨色犹新,气象浑穆。是王铎作品中最常采用的三行模式,然而他的这种三行章法行距并不相同,往往前两行相距较远,后两行相距较近,落款用两行小字打破对称也是他常用的做法。王铎在处理这种大条幅的书法章法时,采用了摆动式的行法,这是同时期的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等书家所没有做到的,邱振中先生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命名为“奇异连接”。后人多有言及此事时认为王铎某些作品摆动过度,然而此作品却没有那么多的扭动和摆动。可以说恰到好处。细心者可以发现若是连接王铎字形的外轮廓,几乎每个字都有两条长线的相交接近直角,这是王羲之在处理字内笔画相交时常用的处理方式,王铎则运用在字形外面。这种直角的稳定构成大大增加了王铎作品的气象。
此诗大意:“我那带有布棚的车子颠簸着走过一条条岭上之路,野炊的烟火飘飘摇摇升入空中。融于万物不要再论道了,说书人的段子也许能让我头脑醒然。饲养群鹅可以观察四季的变化,勤奋地多多种稻就能迎来丰年。宝剑上虽有龙蛇缠绕的精致纹饰,尽可以毫不吝惜地抛到万仞深渊。”诗的内容切合实际并有感悟忏悔,与作品的气象相得益彰。
明朝建筑物高大,大条幅书法应运而生,衍生了一大批擅长大字的书家,其中以王铎为最,而王铎书法的贡献不仅仅在明朝,其影响不仅泽及清代民国,而且远披东瀛。甘中流先生曾说:“学习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有四人绕不开,即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铎。”可见王铎书法的艺术性感染性之强。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书法家,此四人中,前三者都是他的最主要学习对象。王铎对前三者的继承在此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厚重是颜,多变是米,刚劲是王。所以说此作品是王铎作品中近乎完美的佳作。
1031
王铎(1592-1652) 临适得书、差凉二帖
绫本立轴 1649年作
190.5×54.5 cm 约9.3平尺
RMB: 1,800,000-2,000,000
此轴临于清顺治六年,时王铎五十八岁,已具个人面貌。王铎博古好学,一生孜孜不倦地攻研《淳化阁帖》,常常将古人盈尺信札临成丈二条幅,甚至不依原帖内容将几个帖子杂糅一起,虽文不可卒读,然气势撼人,给人更为纯粹、更为直观的书法表现力。其用笔精微深入,结字、章法、墨法丰富变化,在这一点上他是超越前人的,使得有明一代的书法形式美得到了深入挖掘。
此作是王铎临王羲之手札之作,正是他惯用的临帖手段,笔力惊绝、大起大落、浑厚华滋,更以其笔走龙蛇、一泻千里之势,将草书的表情达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空间所具有的出色敏感度在这幅作品中表现的比较彻底,行间空间在他草书中成为充满灵性的音符,变化多端而不失控驭,偶尔漫不经心地穿插而后又飘然远举,形成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王铎曾在自己的草书卷后题跋曰:“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勿忽。”启功先生曾赞王铎行草书曰:“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可谓的评。
1035
王铎(1592-1652) 草书五律八首
绢本手卷 1649年作
著录: 《拟山园选集》第二册,五律卷之一,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
备注:1.徐渭仁旧藏。2.徐邦达、黄君寔题跋。3.黄君寔题签条。
本幅:27.5×479 cm 约11.9平尺
题跋:28×102 cm 约2.6平尺
RMB: 8,000,000-10,000,000
王铎《草书五律八首》书于清顺治六年(1649),以草书写自作诗并言情抒怀,是一件特别时期的特别作品,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诗的内容为五律八首,分别是登平坡寺、己卯九日夜普同庵佛楼、春日、同淳甫坐绿梦居作、三宿岩、又破蜀十四邑二首、沙河镇,见于《拟山园选集》五律卷一,而且排序也与诗集相同。
王铎款曰:“己丑十二月卅日守岁同丁野鹤、钱彦甫、杨秀峰灯下书二卷,一为朋海岳老卿翁正之,知不诋吾诗不合时也,一笑,王铎具草。”己丑即前述顺治六年(1649),王铎时年五十八岁,“十二月卅日守岁”居然是与友人一起在灯下作书,此事不见于著录,张升编著《王铎年谱》亦失载。其中“丁野鹤”即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于华严寺筑室,名曰陆舫,日与当时名公卿如王铎、傅掌雷、张坦公、刘正宗、龚鼎孳等赋诗其中,名大噪。王铎虽以善书扬名,但对于诗的钟爱毫不逊于书法。他一生作诗一万多首,可惜经火焚以及乾隆年间的禁毁,已去其大半。这里王铎说自己书不如诗,其实正是他自我意识的真正流露。
此卷王铎又曰:“三弟鑨子陶卧于床,不来观吾书,恼之,故不书前书后。”
王铎三弟王鑨(1607-1672),字子陶,号大愚。崇祯十二年(1639),以《礼经》拟魁,旋以词赋见黜。顺治元年(1644)豫王考授贡生,授鹿城令。康熙三年(1664)以佥事任提督学院。博学工诗文,著有《大愚集》、《红药坛集》。王鑨此年在京城的行踪另见于《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中著录的《虞世南体》:“己丑积雨数月,殊为郁郁,喜晴,觅得新吴兴笔,三弟磨墨,三日竟此卷。”王铎在这里说王鑨卧于床,不能来观书,颇为恼之,可令观者绝倒。
此卷书于绢上,徐邦达题称“虽绢地稀疏,而笔墨神采不失,难能可贵”,因此更可见王铎用笔之精,驾驭能力之高。但徐邦达说“乙丑为天启五年,孟津年卅有四”,误,其实应为“己丑”,即顺治三年(1649),王铎时年五十八岁,用笔纵横跌宕,气魄雄浑,“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正是晚岁之杰作也!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
预展:2015年6月3日-6月5日
拍卖:2015年6月6日-6月7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